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

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第一章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模塊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考題再現】

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於誇美紐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學論》B.《愛彌爾》

C.《論演說家的教育》D.《民本主義與教育》

考點 1:教育學的發展歷程


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考題演練

1. 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並把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的教育家是 ()

A.盧梭B.誇美紐斯C.康德D.赫爾巴特

2..以美國教育家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派倡導的“三中心”是()。

A.兒童、教材、活動B.教師、活動、經驗

C.兒童、活動、經驗D.教師、經驗、教材

3..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直接經驗的不斷改造和增大意義的過程,是()的過程。

A.從學中做B.先學後做C.先做後學D.從做中學

模塊二教育與人的發展

【考題再現】

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曾擔任校長的帕夫雷什中學創立了幾十個課外興趣小組 供學生選擇。這反映了教育必須適應發展的哪一特點?()

A.順序性B.穩定性C.可變性D.個別差異性

考點1: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1. 具體表現

個體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2. 教學啟示

教育工作者應按照發展的序列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拔苗助長”、“陵節而施”等都是有違身心發展順序性規律的。

(二)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1. 具體表現

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 任務。

2. 教學啟示

階段性規律決定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還要注意各階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1. 具體表現

一是:個體內部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個體內部不同方面所達到的某種發展水平或成熟的時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 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 水平。

2. 教學啟示

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 及時的進行教育。

(四)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1. 具體表現

互補性反映出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 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於心理 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

2. 教學啟示

要求教育應結合學生實際,揚長避短,注重發現學生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五)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1. 具體表現

個別差異性是指個體發展在具有整體共同特徵的前提下,每一個兒童的身心發展在表現 形式、內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種差異性,來源於個體遺傳素質和 生活環境的差別。

2. 教學啟示

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 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考題演練

1. 小學階段的教學多運用直觀形象方式,中學以後可進行抽象講解,這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

A.順序性B.個別差異性C.不平衡性D.階段性

2. 人們常說的“聰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個體身心發展的()。

A.互補性B.個別差異性C.不平衡性D.階段性

3. 人的身心發展速度在其整個發展進程中,呈現出加速與平緩交替發展的狀態,這體現的是()。

A.順序性B.階段性C.不平均性D.個別差異性

第二章中學生學習心理

模塊一認知過程

【考題再現】

小明看書時可以“一目十行”,而小華則“一目一行”。這反映了他們在哪種注意品質 上存在差異?()

A.注意廣度B.注意分配

C.注意穩定D.注意轉移

考點1:注意及其品質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品質主要包括以下四個:

1. 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又稱注意的範圍,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清楚地把握注意對象的數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質的空間特徵。

2. 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穩定性也稱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對象或活動上所保持時間的長短。 同注意的穩定性相反的表現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在注意過程中,由於無關

刺激的干擾或者單調刺激的持續作用引起的偏離注意對象的狀態。

3.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和活動。

4. 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指根據活動任務的要求,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

考點2:知覺及其特性

知覺是人腦對於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

1. 選擇性: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 叫知覺的選擇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

2. 整體性: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人在知覺時,並不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統一的整體。

3. 理解性: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它,並把它用詞語標示出來,這種感性認識階段的理解就叫知覺的理解性。

4. 恆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 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知覺某一 熟知的物體時,雖然該知覺對象的物理屬性(大小、形狀、明度、顏色等)受環境情況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但是對它的知覺卻保持相對穩定性,知覺的這種特徵,稱為知覺的恆常性。

考題演練

1. 成人與幼兒對一幅畫的知覺有明顯差異,幼兒只會看到這幅畫的主要構成,而成人看 到的是畫面的意義,這反映的知覺特性是()。

A.理解性B.選擇性C.恆常性D.整體性

2. 上課時,有個別學生兩眼呆呆地望著老師一動不動而內心卻在考慮其他的事情,大部 分的學生其視、聽、動作則始終隨著老師從一個問題換到另一個問題。兩類學生分別反映了 注意的( )。

A.分散與轉移B.分散與分配C.轉移與分配D.轉移與分散

3. 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進入初中後,小磊為了贏得在班級的地位和滿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

2.學習動機與效率的關係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 U 型曲線關係。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即動機強度處於中等水平時,工作效率最高。

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動機不足 或過分強烈都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動機的最佳水平還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 學習較複雜的問題時,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低些;在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動機強度的 最佳水平點會高些。


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考題演練

【材料分析題】

小美很喜歡唱歌,從小就希望自己在音樂方面有所成就。在她還沒有確定是否報考音樂 學院前,她在眾人面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歌聲。她確定報考音樂學院後,學習更加勤奮努 力,希望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在音樂學院的專業課面試過程中,由於她極度渴望有完美的 表現,結果事與願違,不但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時更差,導致面試失利。這個 結果讓大家很詫異,她自己也無法接受。

問題:

(1)請運用動機相關知識解釋小美專業課面試失利的原因。

​(2) 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幫助小美在下次面試中發揮正常水平?

第三章中學德育

模塊一中學德育原則與方法

【考題再現】

1. 某中學為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組織學生觀看《建國大業》等愛國主義影片。 該校採用的這種德育方法是()。

A.實際鍛鍊法B.情感陶冶法

C.說服教育法D.個人修養法

2. 班主任李老師接手一個新班後,針對該班紀律散漫.學風懈怠的情況,首先運用板報. 牆壁等媒介做好輿論宣傳,建立良好的班風,同時以真誠的愛感化學生,促使學生積極進取。 一個學期下來,該班班風.學風煥然一新。李老師運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A.個人修養法B.榜樣示範法

C.實踐鍛鍊法D.情感陶冶法

考點1:中學德育的原則


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考點 2:中學德育方法


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2019下半 年教師資格考試零基礎入門班專用講義


考題演練

1.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

A.尊重與嚴格要求原則B.導向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D.疏導原則

2.“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說話”,這是充分運用了下列哪一種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B.榜樣示範C.實際鍛鍊D.品德評價

3.德育方法很多,榜樣示範法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能體現這種方法的是()。

A.懲前毖後,治病救人B.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C.有則改之,無則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德育教育不單單依靠學校教育力量,還要聯合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這體現了德 育原則的()。

A.導向性原則B.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C.疏導原則D.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6.【材料分析題】

大學畢業不久,我就擔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個學生急匆匆地跑來說,“老師,小楊不知為什麼事,正和 2 班的老師爭吵,還罵老師了。”我趕緊過去問緣由,得知 2 班的衛生區有幾片廢紙,被學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據說 2 班有學生看見他正好走過,就告訴王老師,認為紙是他扔的。於是王老師就找到小楊,並訓斥了他。小楊不服氣,就罵老師“瞎了眼”,結果惹惱了王老師。我當時也很生氣:“小楊,就算你沒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師說明,怎麼可以罵老師呢?”“他根本不聽我說,劈頭蓋臉地訓斥我 ”見他如此衝動,

我知道這時說什麼都沒有用,要等待時機。

機會終於來了。在學校舉辦的秋季運動會上,我充分發揮了小楊熱愛體育的特長,引導 他為班級參加的體育項目出謀劃策,協助體育委員組織訓練,鼓勵他報了大家都不願意參加 的 3000 米長跑。對此我對他提出表揚,並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

運動會那天,小楊的 3000 米長跑得了冠軍,成為班級最亮的一顆星,很多同學和他擁抱,給他送水.送毛巾,為他熱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溫暖。會後我找他談心:“小楊,運動會證明了你的實力,說明你是一個不甘落後的好學生,我相信你也會在其它方面嚴 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績。”

“老師,你真的相信我嗎?”“我當然相信你。”他的眼睛中閃爍出激動的亮光,突然說:

“那麼老師,你也相信那天的廢紙不是我扔的嗎?我敢對天發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樣子,我笑了:“我相信你,當時我就相信不是你乾的!”“真的嗎?”他很驚訝,也很高興。“可你也有錯,知道錯在哪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知道,老師,我會給王老師道歉的,您放心!”

此後小楊同學各方面有了長足的轉變。問題:

(1) 案例中的“我”主要貫徹了哪些德育原則?

(2) 請結合案例加以分析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