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调漂法,你少了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大大影响你的鱼获

何为调漂?

钓组由漂、线、坠、钩几大要素另加八字环等附件组成,钓组通过饵与鱼发生作用,漂就是整个钓组中的显示元件,水中所有的鱼讯我们都靠浮漂来传递,所以说漂是我们钓鱼人的眼睛,可见漂能否及时准确的传递鱼讯多么重要,那浮漂能否及时准确的传递讯号,取决于我们的调漂。

调漂就是通过调整钓组上的坠,使漂达到我们想要的状态的过程,调漂分”调“和”钓“两部分组成,调是钓的基础,两部分又都包含”灵“与”钝“,即调包含调灵敏和调迟钝,同样,钓也包含钓灵敏和钓迟钝两种状态,而无论是灵敏还是迟钝,都是灵敏度的表述。

五步调漂法

五步调漂法朋友们大部分都已经熟悉掌握,也不是我本文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在此将简单带过,若有不清楚的朋友可以私信联系我,必会详解。

1、第一步,重铅找底,所谓重铅是相对与我们作钓时所用的浮漂的浮力而言,就是铅的重量要大于浮漂的浮力,铅坠才能着底。此时漂的平衡点到铅坠的距离就是钓点的深度。

2、第二步,下拉浮漂,把浮漂往铅坠的方向下拉比子线长10公分左右,在浮漂下拉时保留一粒太空豆作为水深标记。下拉距离比子线长的目的是为了”半水“调漂。

3、第三步,调出调目,就是逐步修剪铅皮,直到浮漂露出我们想要的调目。

4、第四步,挂饵找底,就是挂上饵料进行二次找底,一般此时挂上饵料浮漂都会全部没入水中。

5、调出钓目,就是挂上饵料调出我们想要的钓目。

五步调漂法,你少了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大大影响你的鱼获

五步调漂法

调漂的几个关键要素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步,我们先了解几个关键要素。

1、钓系:就是挂饵的钓组,即由线、漂、坠、钩、饵五要素和八字环等附件组成的完整系统,称之为钓系。

2、钓系的悬浮点:当钓系半水平衡时,漂体与水面的相交点为钓系的悬浮点,记为漂点O。众所周知,半水平衡时,钓系水中部分的总重力与漂的总浮力相平衡,处于最灵敏状态。因此,漂点O又称为钓系的灵敏极限,是钓系灵敏度的上限。

3、 铅坠的悬浮点:为叙述简便,八字环并入坠,不单设项。使线、漂、坠组成的系统半水平衡,此时漂体与水面的相交点称为铅坠的悬浮点,记为漂点A。

放长水线,使铅坠即将触底,此时双子线、钩和饵都完全沉底,钓系处于悬坠的极限状态。与此相对应的灵敏度称为悬坠条件下钓系的迟钝极限,是钓系灵敏度的下限。

4、钓组悬浮点(调目):就是调好调目后,钓组在水中平衡时漂体与水面相交的点称之为钓组悬浮点,记为漂点B。

5、上饵悬浮点:即上钩挂饵后钓组半水平衡时,漂体与水面相交的点称为上饵悬浮点。记为漂点C,漂点C是上饵悬浮的最低条件,意即漂目趋该点上饵沉底,否则悬浮。

调漂不可或缺的一步

调”是为了“钓”,不同的钓法有不同的调法。从悬坠钓法上说,无非是:①钓浮;②钓“上饵悬浮,下饵沉底”;③钓“双饵沉底”。

若要兼顾三种钓法,灵活变换,需要掌握三个关节点。这三个关节点就是上面说的几点:钓系的悬浮点(漂点O),铅坠的悬浮点(漂点A),及上饵悬浮点(漂点C)。

三种钓法的区分是:

1、 漂点O是钓浮的标记,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水线的长度进行钓浮不同的水层。

2、漂尾上的AC段是悬坠条件下双饵沉底的有效区间。我们把钓目控制在此区间内,就是钓“双饵沉底”。

3、

漂尾上的OC段,是上饵悬浮的有效区间。我们把钓目控制在此区间内,就是钓“上饵悬浮,下饵沉底”。

从以上的三种状态钓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能准确的把握水下钩饵的状态,我们必须找出上饵悬浮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单饵秤重,但很多介绍调漂的文章以及很多钓友实际操作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步,可是客观的说,这一步真的相当重要。

五步调漂法,你少了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大大影响你的鱼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