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快去天河南趁墟!農家米客家娘酒等著你

週末快去天河南趁墟!農家米客家娘酒等著你

■客家阿膠黃酒讓利銷售回饋熱心街坊。

周末快去天河南趁墟!农家米客家娘酒等着你

■幾位外國遊客與展銷會不期而遇,也端起酒杯品嚐客家味道。

周末快去天河南趁墟!农家米客家娘酒等着你

■銷售人員在展位前落力推銷土特產。

周末快去天河南趁墟!农家米客家娘酒等着你

■參展商認真擺放展品,等待顧客盈門。

周末快去天河南趁墟!农家米客家娘酒等着你

■展銷會現場,購買了美食的遊客忍不住打開來品嚐。

廣州天河對口幫扶梅州興寧農特產品展銷會開幕

吃回兒時味道,找到童年感覺,還能助力脫貧攻堅。由廣州市天河區農業農村局、興寧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扶真貧、真扶貧、消費扶貧你我行”天河區幫扶興寧市農特產品展銷會,11月15日在廣州市天河南步行街啟幕。30家積極投入脫貧攻堅大業的興寧企業攜各自拳頭產品亮相,開展一天,全場銷售額接近50萬元。“沒想到零售都可以這麼火爆,我們要趕緊補貨!”一位展商告訴新快報記者,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能受到廣州市民青睞,感到特別開心。

■採寫: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通訊員 李俊勇 農仲林

■攝影:新快報記者 孫毅

遊客

又嚐到了家鄉的味道

本次展銷會由天河區駐興寧工作組(隊)承辦,天河區天河南街道辦事處、廣州市金點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協辦,現場所有興寧企業均為當地助力脫貧攻堅的龍頭企業。天河區駐興寧工作組負責人告訴記者,舉辦展銷會,意在推動興寧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融入珠三角市場,走進大灣區的“菜籃子”,為貧困群眾建立長效穩定的增收渠道。

昨天早上10時,廣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副總指揮歐陽可員宣佈展銷會開幕,天河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謝偉致辭,鼓勵天河區社會各界積極購買幫扶地區農特產品,踐行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廣州市協作辦副巡視員包和平,天河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慶進,梅州市興寧市委常委、副市長藍藍,興寧市農業農村局長曾巨文等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並巡展。

本次展銷會開創性地採取與貧困戶對接代銷的模式,突出“產品出村、產銷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全方位展銷。活動現場各攤點的展銷產品琳琅滿目,清一色打出“客家”品牌:客家絲苗米(農家米)、客家山茶、客家油茶、客家娘酒……還有“土味”十足的有機果蔬、雞蛋、乳鴿等。

“又嚐到了家鄉的味道!”一位銀髮長者揭蓋聞過客家土蜂蜜後,翹起大拇指說。

展銷商

2000多斤米不夠賣,要馬上補貨

新快報記者發現,坐鎮攤檔落地推銷的不僅有企業職員,還有天河區派駐興寧市的扶貧幹部,“前幾天才收的晚稻,夠新鮮!”興寧石嶺村駐村第一書記古華堂站在攤位前,打開電飯煲請過往街坊品嚐以村名註冊的“石嶺情”農家米,他告訴新快報記者,這批稻穀幾天前才收割,口感特別好,“帶了2000多斤來,看樣子不夠賣,要馬上補貨。”

興寧市老社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缺貨問題更甚,“綠茶已經賣完了,一天銷售額過萬元。”導購員樂滋滋地預測,“週末生意會更好,我們的貨得趕緊補上來。”

天河區駐興寧工作組負責人表示,農特產品現場展銷活動可以引導街坊們購買扶貧企業以及貧困村、貧困戶的農產品,提振當地發展產業的信心,同時擴大產品知名度,搭建興寧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橋樑,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展銷會將持續舉辦至18日,歡迎廣州街坊前往趁墟,品嚐客家味道。

“扶貧品牌產品 越賣越響亮”

天河多層次、全方位幫扶興寧貧困村發展產業

據瞭解,廣州市天河區自2015年對口幫扶興寧市13個鎮35條省定貧困村,截至2019年10月,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22戶4751人。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3096.72萬元,撬動資金共5588.65萬元,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至2018年底,實現脫貧4650人,脫貧率95.54%,已脫貧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

天河區對興寧市的幫扶不是簡單輸血,而是多層次全方位“造血”,除了抓產業促增收,還建成資產性項目64個,實現了村村有光伏,31個光伏項目總容量3290.7千瓦,平均年收益10%以上。

扶貧工作組負責人介紹,當地貧困村多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和在家務農勞動力的生產自救,引進產業化組織48個,帶動或吸納有意願在家勞動的貧困戶910戶;成立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建設優質高效生態農業項目,並打造農產品電子商務。

“品牌產品越賣越響亮。”該負責人說,在興寧市,目前已發展了群星村、新寨村和河塘嶺村生鮮蔬菜基地,石嶺村、河塘嶺村優質水稻產供銷產業鏈,大村村無花果和優質高產番薯種植等品牌規模產業,創建了“梅一客”“石嶺情”“河唇塘”等產業扶貧品牌。

記者瞭解到,目前,天河扶貧工作組已落實興寧市貧困戶子女教育資助人數1071人次,建設35個標準化衛生站以方便村民看病就診,大病醫療保險、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截至2019年10月,已完成或動工危房改造數635戶,確保居者有其屋,有安全飲水、生活用電、電視信號、通信信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