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每天在親子溝通的時候,我們都會問孩子們一些問題,希望瞭解孩子在學校、在託管、在興趣班等的情況。

其實,問孩子問題也是十分講究技巧和心機的一件事情。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父母隨便亂問,孩子便隨便亂答;

父母問得嘮叨,孩子沒等你開口就說煩死了;

父母問得寬泛,孩子無從說起,就直接說“不知道”堵住了溝通。

有人說,

父母的關注對孩子來說就是陽光,

陽光灑在哪裡,

哪裡就會生根發芽。

如果我們總關注黑暗的地方,比如你有沒有被批評、被欺負、做錯事等,孩子也會跟著變悲觀;

如果我們總關注日常小事情,比如喝了幾次水、上了幾次廁所、有沒有不講衛生,孩子也會總糾結這些小事情;

如果我們總關注考試、成績等,孩子會覺得父母不關心他本身,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學習的機器,而逐漸產生親子距離。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因此,我們問問題前,要先關注孩子本身,先給孩子做榜樣。

比如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們你今天很想他們。

然後跟他們分享你今天遇到的有趣事情,從你有趣的分享開始,與孩子進行更深入的溝通。

我分享下面三個問題,讓孩子更關注情緒、想象力、合作及獨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讓他們在這些優秀的土壤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第一個問題,問孩子今天心情怎麼樣。有紅色小事件(開心)和藍色小事件(不開心)嗎?

一開始就關注孩子的情緒,會有以下三個效果:

1、孩子覺得你關心他的心情,他會和你更親密;

2、孩子也會及時關注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

3、當孩子有負能量的時候,你可以及時幫他調整、消化。

不管孩子心情好不好,不要去過多評價他的情緒。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你可以告訴他,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情緒小怪獸,它要吃開心、興奮這些紅色餅乾,它也要吃不開心、失望、難受這些藍色餅乾。

所以,無論我們遇到紅色餅乾還是藍色餅乾,都要帶給小怪獸吃掉。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你可以和孩子玩“打電話遊戲”。

你和孩子背靠背假裝打電話,你先說一件關於心情的事情,讓他接著說,你再說一件事情,讓他接著說。這樣輪流說話,讓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真情流露。

當你教會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傾述自己的情緒,他們會更加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心情,也會更快樂地接納自己。

這是鼓勵他們內心成長,變得強大的一條有意義的途徑。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這是一個很積極的提問,而這個積極的情緒會去傳染。你可以問他:

你今天學到了什麼,可以教教我嗎?我很想學習你們學校的新本領呢!

我通過魔法望眼鏡,發現你在學校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讓我猜猜看是不是你們做科學實驗了?

如果孩子沒發現什麼新鮮的事情,你可以通過他的課程、他的作業等,去猜猜他今天做了什麼。

可以猜對,也可以猜錯,最重要的是啟發他總結一些新鮮的、有趣的東西。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這個問題跟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有關。

當孩子能從平凡的學習生活中,發現有趣的、新鮮的東西,那對他來說,是一次創造和成長,需要父母多加鼓勵。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這個問題跟家長的作用有關,也跟孩子能不能獨立思考、合理求助有關。

現在是一個合作的社交社會,孩子的獨立性固然重要,但是,他如果自己能分辨是否需要別人的幫助、是否自己可以完全解決,這是一種自我認知的過程。

這對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很有幫助,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會過於自信,也不會過於自卑,而是清楚自己的實際能力。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當然,家長在表達這個問題的時候,積極的效果有這些方面:

1、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2、讓孩子學會求助;

3、讓孩子感受獨立。當他感到不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候,也是他獲得獨立成長的過程。

如果我們經常提問孩子這些問題,孩子看待自己學習、生活、內心的角度就會改變。

因為,問題不僅僅是問題,而是父母看待世界的視角、父母的智慧的體現。

這就是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東西,也是我們常常說的“教養”,一教一養,就在這一問一答中傳遞。

經常問孩子這三個問題,孩子會更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