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誇”越退步?對成功“描述式表揚”,才能強化正面動力

當孩子取得或大或小的進步的時候,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繼續堅持下去,甚至做得更好。因此家長則會誇獎孩子希望通過給孩子一些正向的激勵,進而對孩子的這個行為進行正強化。但是,長期以往,家長會發現:孩子越誇反而越退步。

比如說:家長髮現孩子在玩了玩具之後把玩具收拾好了,此時家長往往這樣誇孩子:寶寶,你真棒!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家長會發現:孩子慢慢的僅僅只是把玩具放回了放玩具的地方並沒有收拾好了——孩子越"誇"越退步,往往很有可能是家長的鼓勵孩子的方式用錯過。家長鼓勵孩子其實應該要對孩子的成功進行"描述性表揚",這樣才能夠強化正面動力。

孩子越“誇”越退步?對成功“描述式表揚”,才能強化正面動力

家長表揚孩子的時候要採用——對成功"描述式表揚"

很多的家長可能不知道對成功"描述式表揚"到底是什麼,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表揚"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表揚"指的是對結果所進行的一個反饋,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評價式表揚",另一種是"描述式表揚"。

"評價式表揚"指的是:

對於人或者是事所做出的一個價值判斷,可以用一、兩個籠統的詞語簡單概括的就是對人說:"很聰明"、"做得很好"……這樣的表揚。

"描述式表揚"指的是:

對於一件事情或者是行為做出細節的描述,並不直接的去判斷這件事情的或者是行為的好壞以及對錯。

而往往家長給予孩子的鼓勵往往就是"評價式表揚",往往都是用比較籠統的詞語去誇讚孩子而不是用"描述式表揚"去誇讚孩子。

孩子越“誇”越退步?對成功“描述式表揚”,才能強化正面動力

"描述式表揚"和"評價式表揚"兩種表揚方式的所產生的用很大的區別

曾經美國的心理學專家有做個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開始之前隨機挑選了兩組孩子,要求這兩組孩子完成兩輪的拼圖任務。因為第一輪是比較簡單的拼圖,所以兩組孩子很快完成了任務。完成任務後,第一組的孩子採用的是"評價式表揚":誇他們很聰明;

第二組孩子採用的是"描述式表揚":誇他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努力、拼圖拼的很好。第二輪拼圖是有兩種難度,一種是容易,一種是難度大的,這次的選擇權在孩子的手上。

結果是:第一組的孩子絕大多數選擇了難度較小的拼圖任務。而第二組的孩子則是更多地選擇了難度較大的拼圖任務。

"描述式表揚"的表揚方式其實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也正是因為孩子他們被誇"聰明"因此不允許自己失敗,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往往會選擇逃避。"評價式表揚"的表揚方式則不會帶來這樣的效果。

孩子越“誇”越退步?對成功“描述式表揚”,才能強化正面動力

"評價式表揚"的表揚方式帶來這樣的效果

  • 讓孩子注重過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結果

在如今的社會好像每一個人越來越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對於孩子來說:老師、家長只是看重孩子的成績,孩子成績不好就認為孩子沒有努力、認真的讀書,可是有的時候孩明明已經很用功了,只是沒有考好。對於一個職場上的人來說:老闆也只是看重你的業績,你業績不好就是沒有好好的工作。

的確存在著這樣的社會現象我們不能否認,但是對於家長來說,我們不能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如果家長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誤入"歧途",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會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灌輸這樣一思想:不要一味地去追求結果而是要更加的注重過程,要學會享受過程。為了培養孩子的這一思想,家長應該對孩子的進步以及成功採用"描述式表揚"。

比如說:當孩子因為輸掉了一場他很看重的比賽而悶悶不樂的時候,家長可以這個跟孩子說:寶寶,你雖然輸掉了比賽,可是你在準備比賽的這個過程收穫了很多,不要灰心,至少你參加過這個比賽並且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準備比賽的過程。

  • 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

"描述式表揚"指的是:對於一件事情或者是行為做出細節的描述,並不直接的去判斷這件事情的或者是行為的好壞以及對錯。如果家長採用"描述式表揚"的方式表揚孩子,可以讓孩子在收穫的誇獎的同時發現自己的優點。

比如說:孩子畫了一副風景畫,完成之後給你看。家長不能夠籠統的說:寶寶,你畫的真好看!而是應該指出孩子畫的好的地方,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給藍天、白雲上的色真完美,這樣孩子就能夠明白,他在調色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於孩子的表揚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給孩子正向的引導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的出色、優秀。但是家長所採用的有關於"表揚"的方式方法需要注意,用錯了方法反而會誤導孩子。

孩子越“誇”越退步?對成功“描述式表揚”,才能強化正面動力

家長這樣誇孩子一定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 儘量的減少"評價式表揚"

"評價式表揚"就是籠統的誇孩子:很聰明、很棒……這種表揚方式其實是給了孩子一個限定。比如說:當孩子在一次比賽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則對孩子說:寶寶,你真厲害。家長的這種表揚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進而使孩子不想再去嘗試和挑戰,因為他不想自己出現失敗。此外,家長的這樣的表揚方式給孩子造成困惑,孩子不明白自己到底做哪個方面"很厲害"或者是"很聰明",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進行自我評價。

  • 多采用"描述式表揚"

①根據客觀事實對孩子進行表揚,事實求是

很多的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的一些行為往往會採用"誇張式"的對孩子進行表揚。比如說:孩子今天他在寫完作業之後,把作業本給收拾好了。家長髮現孩子的這個進步之後,對孩子的這個進步進行"誇張"的表揚:給孩子買一些昂貴的玩具或者是其他的東西作為獎勵。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家長應該要基於客觀事實對孩子進行表揚並且是要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就拿孩子主動收拾作業這件事情來說,家長應該是表揚孩子學會收拾作業這個行為做的很好以及鼓勵孩子多主動的去做其他的事情。

孩子越“誇”越退步?對成功“描述式表揚”,才能強化正面動力

②引導孩子多關注自身的感受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同樣的孩子也不例外,每個孩子也都有渴望成功、渴望學習、渴望征服困難的心。當家長看到孩子嘗試新的事物時,需要對他進行這樣的引導,比如:"爸爸(媽媽)看到你很喜歡做…","你覺得做…怎麼樣?"又或者是說"看到你做…,媽媽(爸爸)感到真高興……

家長這樣做可以引導孩子感受到內心的喜悅,進而能夠提高孩子做事的決心以及毅力,最後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並且取得成功。

③不是隨便給孩子下定義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多分享我們自身的感受,儘量的避免以給孩子下定義的方式進而來強調我們的目標以及期望。比如說當你看到孩子給東西給其他的孩子吃,如果你這樣說就是給孩子下定義:"你真是個好孩子,懂得和小夥伴分享好吃的了"。應該是這樣來表達我們的感受:"我看到你和小夥伴分享好吃的,他很高興,我也很開心。"家長給孩子下定義其實是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的身上,這樣不可取。

當孩子在某些方面獲得一些成功亦或者是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進步的時候,家長需要多采用"描述式表揚",讓孩子明白:我們的著眼點不是在結果上,而是更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感受及價值,因為這些東西才是能夠給孩子帶來正面動力。

孩子越“誇”越退步?對成功“描述式表揚”,才能強化正面動力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注:(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