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孩子迫不得已

所遇到的

任何情境,

無論好壞,

對他們都有

積極的意義。

就看你

有沒有能量,

將孩子引向光明。

這就是你

教育孩子的情調。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就在於——

即便你已經身陷黑暗,卻依然能給旁人帶來光明。

這句有著醍醐灌頂功效的話,用在父母身上再也合適不過——

即使你已瀕臨崩潰,卻依然能用理性將孩子引向積極。

因為,教育就是將孩子“引”向積極的過程,而非“逼”向彼岸。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對這種能力最好的詮釋就是電影《美麗人生》。

故事講述的是二戰時期意大利的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

在冰冷苦難的日子裡,為了保護兒子幼小的童心不受傷害,父親憑藉自己的想象力,謊稱“進入”集中營是參加一場可以贏得大獎的遊戲,……,後來兒子堅信父親所說,堅持到了“遊戲”勝利,倖存了下來,而父親卻死在了納粹的槍口之下。

在走向屠場時,父親在納粹衛兵槍口的威逼之下,用搞笑的裝扮和滑稽的方式走過兒子藏身之處,用生命最後的腳步向孩子“證明”這就是一場必將勝利的遊戲,傾盡全力呵護著孩子內心的希望。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類似這樣極端逆境的教育情境在今天這樣的現實環境之中是極其少見的,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父母會在並非萬難的教育情境之下,把自己對現實的無奈拋向孩子。

然而,假設在現實生活中,你堅信你和孩子遇到的每一個情境對孩子的成長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時,你就會想方設法用“積極正向的解讀”,引導孩子充滿希望和積極地面對每一件事。

我們將這一種能力稱之為你對教育的敏感,而這種敏感就——

潛伏在你的思想中,

流淌在你的認識裡,

投射在孩子對你言談舉止的反饋之間。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一次,一位媽媽跟我聊起孩子在“萬逼”之下,不情願寫作業的事情,我詳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

這位媽媽告訴我,他們的兒子馬上七歲了,上小學一年級,但每每回到家就是拖拉著不想寫作業。

媽媽給我舉了一個例子——

前天放學,她接回孩子後就希望他儘快開始寫作業,先開始還能和顏悅色,後來有些著急,再後來有些沉不住氣,發了脾氣。

這樣的情緒節奏完全體現在了她跟我描述的與孩子對話的情境之中——

今天回來的早,媽媽快快做飯,你快去做作業,早早寫完還可以幹些你想做的事情。

兒子沒表示反對,但跑到廚房找吃的,說自己是餓了。

媽媽讓他墊了墊肚子,見他還不主動,就催他快去寫作業,說快快寫完還能早點睡覺,媽媽也是為你的身體著想。

見孩子沒領情,軟磨硬泡地好像並沒有立即寫作業的意思,媽媽開始溫怒,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快快寫完不好嗎?!寫不完明天自己給老師說去。

孩子有些不高興,反問媽媽說,到底是我重要,還是作業重要?

媽媽說,當然是你重要,所以媽媽提醒你快去寫作業。

聽完媽媽說的,孩子自言自語的發起牢騷,每天都有那麼多作業,煩死了!

聽到孩子這樣說,媽媽生氣了,叫住孩子說,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不學習將來就沒有本領。不想寫作業可以,那媽媽給你把學退了,以後你別後悔!

於是,孩子很不情願地坐在桌前,開始“投入”學習。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如果仔細品味這位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整個過程中並未表現出不願學習的態度,只是說了不願寫作業。

於是,我向這位媽媽做了一個假設,面對同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換種思路對話——

這天放學回家,媽媽見時間還早,所以希望孩子早點寫完作業好玩一會,還可以早點睡覺,但見到孩子還沒有主動寫作業的意識,於是——

兒子,今天回來的早,我們分頭幹好自己的事情,我快快做飯,你寫完作業我們快快吃完飯,如果早的話你陪媽媽出去玩一會兒?

相比於上一個對話的開頭,遇上這樣的“美差”,一般孩子是沒有“理由”拒絕你的。

兒子表示贊同,但跑到廚房找吃的,說自己是餓了。

你讓他墊了墊肚子,接著跟他聊天,不知道你今天的作業還剩多少,能不能抽出時間陪媽媽出去玩一會?

這時,如果孩子告訴你“沒問題”,那你只需要用“我就相信你肯定沒有問題”之類的語言鼓勵一下這個小傢伙,就不漏聲色地解決這個問題了。

在後面的過程中,孩子可能還會分心,比如寫作業磨蹭、不專心,或是找理由跑出來,你可以挑一個合適的時機,繼續你潛移默化的影響。

哎,兒子,這兩天你有沒有聽說你們班有一些同學因為不認真寫作業,被老師批評了?這些同學裡沒有你,媽媽真為你感到自豪,你是怎麼做到的?

兒子肯定樂於分享他的經驗,於是你就可以“鼓動”他繼續認真下去:我就說呢,看來你今天的作業不光會早早完成,還能認認真真。

……。

當孩子高興地告訴你寫完作業之後,你可以有意識的發現一些孩子作業中的閃光點,然後繼續鼓勵他的熱情。

……。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毫無疑問,相比於《美麗人生》中那對父子的遭遇,解決孩子寫作業難的問題簡直是太小兒科了。

但是,這就首先需要父母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通過說理、催促、壓逼、對抗等等方式來解決。

相反,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不良的情緒體驗,久而久之便會內化成孩子對待作業和學習的一種被動態度和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孩子不願做,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但總有一個方法能把孩子引向積極,這就需要父母們保持耐心,開動腦筋去引導。

在這種方式之下,不斷嚐到快快寫完作業和認認真真寫完作業“甜頭”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內化自己的態度,習慣於這樣去做。

孩子寫作業拖沓,恰恰說明你的教育缺少情調

事實上,面對問題主動尋求更加積極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個人“對如何教育是否敏感”的表現。

因為他能敏銳地預見自己在教育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孩子可能的感受和行為,繼而機智地根據孩子的“口味”和當時的情境,適時合理地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目標。

在後面這個故事中,這位媽媽因為已經發現孩子把“寫作業”和“他自己的切身利益(如佔用自己玩的時間等)”對立起來時,有效避免了自己的負面語言和情緒對孩子這種負面情緒的強化,巧妙引導孩子主動認真完成作業。

其實,很多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問題,都不是一下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這種過程決不能是枯燥乾癟和冰冷的,否則就是成年人也無法長期忍受,跟別提什麼主動吸收了。

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就需要隨時保持的對如何教育的敏感,因為,這在孩子看來,這就是享受教育的情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