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大跃进

无人驾驶大跃进

无人驾驶的愿景是美好的,但也可能出现双输局面。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杭州、重庆、长春、德清......这是自2018年以来陆续开放无人驾驶车辆测试的城市,这个名单未来还将增加。

智能化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如果我们急于求成,总想弯道超车可能适得其反,多走弯路。

1月,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L3及以上)实现市场化应用;到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30年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将近10%。

落后多年的事实,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弯道超车的幻想,而忽略核心技术和底层数据的积累。新能源汽车如此,智能汽车亦如此,如果没有科学的路径规划和明确的商业化应用场景,那么现在所谓的浪潮最终可能就是一地鸡毛,消费者不为新产品买单,企业盈利难以为继,政府补贴和市场投资打水漂。

和电动的能量密度与充电时长存在硬伤不一样,自动驾驶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最终能给社会带来多大效率的提升。

1. 消灭职业司机,政府准备好了么?

我们有多少以开车为生的人,官方并无权威统计数据。美国统计数据显示有450万名职业司机,占整体劳动力的3%。中国的数据显然得在这个基础上翻好几倍。

在不同类的职业司机中,那些经常跑固定路线的人,可能最先被替代,因为这是自动驾驶汽车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应用的场景。比如,点对点的长途货运卡车,机场大巴,公共巴士等等。

根据SAE的定义,达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完全可以胜任这些活儿。而再高级别的车如果投入应用,出租车,各类物流货车,客车司机可能都要成为消失的职业了。

无人驾驶车真正到来那天,除了职业司机,还有许多工作和产业也要说再见,比如驾校,代客泊车,甚至因为效率的提升,我们都不需要那么多车辆了……

2. 汽车不是电脑,生命不能重启

2018年春,Uber在进行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时,失误撞死了一名成年女性,这引发了众怒。后来在亚利桑那州还上演了民众用石头,甚至枪支攻击自动驾驶车辆的事件。

同一年,特斯拉的一位忠实拥趸在驾驶心爱的Model S时,也不幸追尾大卡车身亡。而他当时正在使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

事故一方面暴露出自动驾驶技术仍不成熟,比如雷达、摄像头、传感器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它在走向成熟的路上,代价之一可能是人的性命。这应该也是那些反对自动驾驶车的民众愤怒的点。

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到现在并没有任何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或者行业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或是商业化应用;也没有看到任何的基础设施规划,来保证自动驾驶车辆与传统车辆如何和谐共处。

这其实是在裸奔。那些无人驾驶测试车辆一旦出了事故,谁来负责?软件提供商,车企,还是测试团队负责人?

更早一些时候,两位黑客现场直播了如何攻破一辆Jeep汽车,把它带到沟里。车致君想说,车毕竟不是电脑,电脑死机大不了重启,车如果在行进过程中如果宕机了,那是要人命。

3. 我还年轻,还想人车合一

汽车越来越安全,高效和智能是人类追求进步的表现。可汽车除了交通工具之外,还有独特魅力的一面,它可以提供驾驶和操控的乐趣,人与车完美融合的美妙感受。

赛车运动风靡全球这么多年的原因便在于此。赛车同样是一个价值上百亿的巨大产业,如果那些声名赫赫,有血有肉的车手都被程序所替代,还会有多少人为之振臂高挥或潸然落泪。

对于普通人来说,除非你年事已高或行动不便,人车合一,驾御机器还是一件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尽管汽车越来越智能,但这一乐趣依然不会消失,除非判定机器和软件比人驾驶更安全和高效,法律让人从驾驶位离开。

如果最终法律规定,无人驾驶车最终仍需由人来操控和负责,这一技术只是提供辅助支持,那么它解放人和提高效率的意义丧失了。

或许,汽车会有完全被重新定义的一天,但我相信那是很遥远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法规划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