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醫藥二次闖關IPO,財務風險隱現,子公司劣跡斑斑

百洋醫藥二次闖關IPO,財務風險隱現,子公司劣跡斑斑

出品|鈣媒體

作者|王 誠

近日,界面消息稱,目前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已向證監會發審委遞交材料,擬準備上市。作為一家醫藥全產品線批發配送企業,公司主營業務是健康品牌產品的銷售推廣,也是迪巧系列鈣製劑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唯一總代理商。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於2005年03月08日在青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付鋼,註冊資本為47250萬元,最大股東為百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持股78.11%,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批發:預包裝食品、乳製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等。

主打產品屢上“黑榜”

根據招股書披露,百洋醫藥在淨利潤增速上存在波動下滑情況,應收賬款不斷增加,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均為40%以上,或產生壞賬並對其現金流產生衝擊。

同時,百洋醫藥的主營業務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縮水,“健康品牌產品銷售推廣業務”一直是公司主要利潤來源,然而迪巧的經典品牌小兒碳酸鈣D3顆粒停產,使得百洋醫藥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

相關人士透露,百洋醫藥運營的迪巧系列鈣製劑作為國內主要的母嬰補鈣產品之一,其生產商美國安士卻多次被FDA檢查出問題。

2015年3月,美國安士被FDA檢查出存在“沒有完全遵守適用於質量控制部門的職責和程序”的問題。

2017年11月22日,美國安士被FDA檢查出存在“在不適當存儲環境中被搶救出來的藥品,沒有經過進一步檢查就投入市場”等多項問題。

有媒體報道,美國安士製藥公司並非原裝美國公司,2003年離開麗珠集團的徐孝先是收購了位於美國長島的安士製藥有限公司,而後註冊了中外合資製藥企業安氏集團有限公司,這說明美國安士實則是一家流淌著扣上“洋”帽子的中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百洋醫藥與其美國安士簽訂的合作協議有效期至2068年,讓人不免為其藥品安全擔憂。

財務報表風險隱現

根據招股說明書,百洋醫藥是一家醫藥全產品線批發配送企業,主要業務包括面向消費者的健康品牌產品銷售及推廣,以及面向醫院及藥店的醫藥批發配送等。報告期各期間,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92億元、30.34億元、30.95億元和17.2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0.79億元、1.76億元、2.02億元和1.09億元。儘管業績上出現一定增長,但各項財務數卻是不容樂觀。

首先,雖然百洋醫藥的營業收入出現增長,但更為刺眼的是應收賬款的增速。報告期內,百洋醫藥的借款大幅增加,但換來的僅僅是應收賬款的上升,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4.30億元、5.52億元、7.12億元及8.62億元。由於借款和應收賬款均有賬期,後續若應收賬款未能如期到賬,公司還款難度陡增,賬期錯配現象一旦出現,公司的資金週轉速度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將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將對百洋醫藥的現金流產生致命打擊,或可能將出現資金鍊斷裂。考慮到百洋醫藥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並不充裕,在2018年甚至出現轉負的情況,抗風險能力有限。

其次,百洋醫藥的毛利率也是疑點重重,在在同行業毛利率提升的年份,作為一家擬上市公司,毛利率不但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還出現一定程度下滑。這與公司的業務結構調整有一定關係,報告期內公司健康品牌產品銷售及推廣和醫藥批發配送業務的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58.35%、54.02%、50.18%、45.78%和36.29%、37.67%、42.39%、48.29%。對比可見,近幾年,百洋醫藥健康品牌銷售推廣比重有所縮減,而醫藥批發配送業務的佔比則逐年上升。不僅如此,公司擬通過此次IPO募集6.12億元,其中,3.03億元將用於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項目。然而,公司醫藥批發配送業務的毛利率卻下滑趨勢明顯,報告期內分別為11.53%、10.87%和9.57%和12.25%,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最後,百洋醫藥與關聯方的來往也是市場高度關注的焦點之一。報告期內,百洋醫藥與關聯方交易範圍極廣,涉及金額數億元。不僅如此,公司與關聯方頻頻出現資金拆解的情況,金額同樣超億元。其中,僅百洋集團便在報告期內向公司共拆出(即控股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約5.72億元,且並未說明用途。由此來看,資金拆借對於百洋醫藥而言甚至已經成為習慣,沒有嚴厲的懲罰制約,僅僅靠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書面承諾,難以有效規避此類事件的發生,公司的內部控制是否健全且有效執行缺乏說服力,企業財務的獨立性存疑。

子公司劣跡斑斑處罰多

或許是“基因遺傳”,不僅百洋醫藥曾經被質疑虛假宣傳,其子公司更是因“虛假廣告”等問題被行政處罰。

據青黃市質監處字(2017)278號文件,2017年9月22日,百洋醫藥控股子公司青島百洋健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連鎖”)因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被青島市黃島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處以40萬元的罰款並責令停止發佈違法廣告。

據(市北)食藥監食罰(2016)S7號文件,2016年4月,百洋連鎖因經營添加藥品的食品,被市北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1萬元的罰款,並沒收涉案的菊皇茶5袋和違法所得1,072.5元。

據(市北)食藥監食罰[2017]S30號文件,2017年5月9日,百洋連鎖因經營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被市北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5.38萬元的罰款並沒收涉案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和違法所得4,131.4元。

據(青黃)食藥監食罰[2017]437號文件,2017年7月28日,百洋連鎖因經營生產日期無法辨識的預包裝食品維生素C軟糖,被黃島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1萬元的罰款並沒收生產日期無法辨識的食品維生素C軟糖1瓶。

據(市北)食藥監食罰[2017]S32號文件,2017年5月9日,百洋醫藥控股子公司青島紐特舒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紐特舒瑪”)因經營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被市北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5.12萬元的罰款並沒收涉案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和違法所得7,027.2元。

在一個公眾普遍對醫藥行業缺乏信任的社會里,百洋醫藥卻沒有拿出足夠的誠意,代理的品牌商屢屢被檢查出問題,子公司更是劣跡斑斑,如此如何消除消費者的憂慮,讓公眾信任?

�\u001fН\u0003@\u0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