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楊振寧對中國有什麼貢獻?

用戶8420061613504


自從步入晚年的楊振寧選擇落葉歸根,重新加入中國國籍之後,網絡上對他的質疑就沒有停止過,尤其在楊振寧找了一個比他小54歲的老婆之後,這種質疑就更多了。國籍的選擇以及婚姻是楊振寧“備受爭議”的兩點因素。

質疑者經常會反問:年老了就回國養老了,把自己的幾乎一生都貢獻給了美國,楊振寧對中國做過什麼貢獻?

貢獻肯定是有的,而且還不小,當然如果你仍然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標準去衡量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你當然會認為沒什麼貢獻。話說過來,苛求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再次獲得諾貝爾獎也不合乎常規吧?

那麼楊振寧對中國到底有什麼貢獻?一兩句話說不清楚,要詳細瞭解的可以去搜索楊振寧回國後的作為。簡單講,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學府都積極推進物理學的發展,利用自己在物理學界的影響力為物理學研究籌集款項,推動中國科學的發展。其實在美國期間,楊振寧也間接地做出貢獻,當然他積極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尤其是科學領域的發展。當時美國等國家對中國的認識很有偏見,而楊振寧對消除這種偏見也做出過自己的努力。

國籍問題的選擇不是質疑楊振寧的理由,我國如此敞開懷抱地接納楊振寧重新回來就是最好的詮釋,退一步講,如果楊振寧沒有加入美國國籍,很難獲得諾貝爾獎,畢竟當時中美兩國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相差太大。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成為錢學森!

而婚姻的選擇我們就更無權質疑了,這完全就是個人隱私問題。退一萬步講,如果有條件,不管出於什麼目的,誰不想找一個年輕漂亮的老婆呢?


宇宙探索


最大的貢獻是與翁結婚吧,為當時計劃生育做了貢獻,其次是為現在年老的男人做了表率,我一個朋友的母親過世才一年,他74歲老爸居然還想娶老婆他舉的例子就是楊老。楊老還為90年代出國的一代做了表率,70歲之前在國外發展,70歲之後回國做貢獻,80年代初出國的大多回國為國家貢獻,90代後出國留學的絕大多數留在國外。別人問我願意做楊還是鄧,我說他們都是厲害人物我做不了,假設呢,我說當然是楊,至少不會被輻射致癌


836439490236


說起楊振寧博士,人們想到更多的可能是他和翁帆的感情生活,而對於楊振寧博士到底對中國科學有哪些貢獻,卻一時說不上來。

楊振寧是和中國的兩彈一星功勳人物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同一個時代,那是一個風雲激盪的年代,錢學森,鄧稼先等人放棄優厚的生活條件,為研究中國的二彈一星付出了畢生的精力。這個時候楊振寧在做什麼呢?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國外名聲大噪,而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沒有回來,所以人們對於楊振寧更多的是抱怨。

其實這真的沒有必要,因為即便當時是楊振寧回來,他也幫不上什麼大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楊振寧的科研領域是基礎科學,而不是應用科學。

什麼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就是以理論為主,探尋事物本質的一門科學,基礎科學真正轉化為成果,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時間。但是又不能沒有基礎科學,沒有了基礎科學,科學技術就像是建立在沙堆之上。

但是在中國的五六十年代,中國急需的不是基礎科學人才,而是像錢學森、鄧稼先這樣以應用科學為主的科學家。

應用科學以實踐為主,無論是研製航天設備,還是導彈發射技術,應用科學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見到成果。所以我們真的不必要去苛責楊振寧博士,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確實不急著需要他這樣的人才。

再加上他的岳父是杜聿明,他本人又是美國籍,所以國內媒體對楊振寧的報道有失偏頗。但是並不能說楊振寧博士對中國就沒有貢獻,細細數來,他為中國做的貢獻還真的不少呢。例如,他1971年對中國大陸進行的訪問,客觀上促進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發展。

1977年,他發起組織了全美華人促進中美關係正常華動,一時之間,應者如雲。他曾經向毛主席提出要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並且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

他在美國的一些大學發起組織學術交流活動,並且資助了相當一部分中國學者到美國去進修。1983年,他在香港組織了一個高等學術研究基金會,並且自任基金會主席,面向內地大學開展學術交流。他曾經幫助清華大學建立高等研究院,並籌集到了大筆的資金。

可以說,楊振寧博士對中國科學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這位生於1922年的科學家,已經接近百歲了,卻依然奔走於中國各地。多年以來,他在粒子物理學理論研究,統計物理學理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雖然他的研究方向可能在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成果,但是正因為有了像他這樣默默奉獻的科學家,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才有了更紮實的基礎。

沒有理論支持的實踐終究會是一盤散沙,我們還是要感謝楊博士所作出的一切。前不久,楊振寧重新改回了中國國籍,同時還被聘為中科院永久院士,葉落歸根,楊振寧博士的一顆赤子之心始終沒有改變。


小小嬴政


楊振寧被評為“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偉大,你根本不瞭解!

2018年3月14日,英國科學家霍金去世,作為當代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英國用最規格的方式送別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霍金去世了,中國媒體沸騰了!有人說:這是全人類的損失。各種“最偉大的科學家”逝世、“最聰明的大腦”離開了、“愛因斯坦之後的第一人”去世,等等文章流傳出來,估計連西方人都會目瞪口呆。

霍金一生的傑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學領域,霍金的物理學成就並不是頂尖成果。如果要評選“愛因斯坦後的第一人”的話,楊振寧可能是比霍金更靠近愛因斯坦的人。

楊振寧在物理界的地位 遺憾的是,我們國家對於科學家的尊重簡直令人無奈。

當你在網絡上搜索“霍金”一詞時,出來的全是各種溢美之詞,而輸入“楊振寧”三個字,則全部都是一些誹謗謠言或花邊新聞,甚至還有許多惡毒的詆譭和羞辱之語。

這大概是中國人的悲哀吧。一邊對別人家的大師盛讚若懸河,卻又一邊對自家的宗師棄之如敝屣。

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也是唯一一位華人。

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學巨匠,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波爾,海森堡等等…… 科學成就 簡而言之,楊振寧在理論物理學界的地位絕對是名垂青史的。 首先,楊振寧在四個領域獲得了10多個具有開創性的諾獎級科學成就。

楊振寧十三項 “諾獎級別” 的成果分別是: (A)統計力學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變理論)。論文序號: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體問題)。論文序號: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楊-Baxter方程)。論文序號: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論文序號: 69a。

(B)凝聚態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論文序號: 61c。

B2. 1962 ODLRO(非對角長程序)。論文序號: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受恆)。論文序號: 56h。

C2. 1957 T,C andP (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論文序號: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論文序號: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恆的唯象框架)。論文序號: 64f。

(D)場論

D1. 1954 Gauge Theory(楊-Mills規範場論)。論文序號: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規範場論的積分形式)。論文序號: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規範場論與纖維叢理論的對應)。論文序號: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1]

二、宇稱不守恆定律,楊振寧第一個被大家熟知,也許最瞭解的也就是獲得1957年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定律了。當然大家也知道這是他和李政道在1956年時深入研究“θ-γ”粒子衰變時發現的微觀粒子不守恆現象,後備華裔女科學家吳健雄以鈷-60衰變的巧妙實驗所驗證而獲得1957年諾貝爾獎! 完美的詮釋了三位科學家經典合作取得宇稱不守恆的發現即驗證過程!

三、楊-米爾斯的規範場論,其實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前的1954年就已經發表了,也稱“非阿貝爾規範場論”,當時並沒有被物理界所重視,但諸多學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引入“對稱破缺”(broken-symmetry)後,逐漸發展成標準模型!

請注意了,此標準模型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基礎物理突破方向,總共有十幾位科學家在研究場論中獲得諾貝爾獎! 那這些成就在物理學領域是具有什麼樣的地位呢?

首先,所有對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的科學家都是偉大的,這一點要明確。但是由於時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貢獻也有大有小。

在理論物理學史上,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都獨立完成了一個理論的建設,因此,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為第一檔。 而在第二檔當中都有以下這些人, 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普朗克、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泡利、費米、朗道等人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奠基人:楊振寧、溫伯格、蓋爾曼、費曼、希格斯等人 實驗物理學的鼻祖:伽利略 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大佬:玻爾茲曼 電磁學的大佬:法拉第 等細分領域的奠基人(這裡就不一一羅列了。)

▲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現場 而楊振寧在第二檔當中其實是屬於比較靠前的順位。當然,這樣的看法不止我一個人,著名的 科學家聶華桐就曾評價楊振寧在物理學史上的地位說,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物理學家的名字,像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量子力學初建時的海森堡、薛定諤以及狄拉克。現在再要往下排的話,我想楊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裡面了。

很多人在小學課堂上讀過的那篇《鄧稼先》的文章,但很少人還記得那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楊振寧。 我國著名的“兩彈一星”鄧稼先曾對自己的夫人說, 如果不是諾貝爾獎規定每個人只能在同一個領域獲一次獎的話,楊振寧應該再獲一次諾貝爾獎。

一直以來,除了對楊振寧的科學成就不瞭解之外,其實很多人更不瞭解他對中國所做出的貢獻。更多的關注點在他和翁帆的爺孫戀,在他回國“養老”,可是你根本不知道他為國家做出多麼重大的貢獻! 楊振寧為中國的貢獻 中美溝通的橋樑 我們可以從楊振寧回國說起,

1971年,楊振寧在報紙上得知中國被從“禁止去的國家”劃掉之後,就立馬申請回國,當然,他肯定受到了不少的阻力,FBI多次找上門來威脅他,但也沒有動搖他回國的決心。 回國之後,楊振寧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待,他和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談了整整一個下午。主要聊很多美國方面的事情,從那之後,楊振寧就成為中美溝通的橋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回國。 後來回到美國,更是發起了保釣運動,是保釣運動的精神導師。不僅如此,楊振寧還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講述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 將財產和收入都捐給了教育事業 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掙扎在溫飽線上。但即使是這樣,楊振寧依舊拒絕了馬里蘭大學的高薪邀請(這遠比國內院校給的錢多得多),將自己在美國的房產賣掉,並且捐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同時還捐掉了清華大學開給自己的工資。

在上世紀80年代起,楊振寧開始了在中國長達數十年的旅居。 那從70年代至今,近50年的時間裡楊振寧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的話,他以個人的影響力帶動著整個中國40年的科學發展。 建立高等研究院和實驗室 楊振寧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勸說一些企業家出資,而他自己親自主持建立多個高等研究院以及60多個物理實驗室,比如:1986年,他在南開大學推動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室等。他推動建設的清華高等研究院還成為了世界頂尖的高等研究院; 招募人才 我們都知道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楊振寧就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向全世界招募頂尖的人才。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在楊振寧的招募下,毅然決然地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並且來到清華大學建立了“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就著名的“清華姚班”,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相關領域的人才。 組建少年班 倡議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40年來,誕生了數十位知名的在國內以及世界享有盛名的科學家。如李巨、尹希等。他還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 捐獻工資,創立基金會、獎學會 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他1997年親自創辦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他變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一處豪華住宅,向清華捐了100萬美元。

在清華大學,他設立了“楊振寧講座”,“楊振寧獎學金”,“楊振寧基金會”,並親自擔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基金會主席。 學術貢獻 他以清華大學的名義發表SCI論文30多篇,將冷原子、凝聚態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年,為我國在世界科學界爭得了巨大榮譽。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還在清華大學開授《普通物理》課,對於提高清華大學學子物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楊振寧先生是為我們國家做出了許多卓越的貢獻的,我們不能盯著他在50年代沒有回國,就認為他沒有為國家做出貢獻,也不能因為他的私生活而去隨便評價其人品。他為中國所做出的這麼多貢獻,是很多科學家一輩子都難以達到的。我們應該要辯證看待楊振寧。


洞察歷史君


頭條越來越垃圾了,楊老這麼頂尖的科學巨匠,99.9999%的人都無法評論他功過是非,這種垃圾的提問頭條應該屏蔽,這也是對科學的敬畏。對別人的尊重!


懸壺1濟世孫大夫


楊振寧對世界物理界的貢獻。替中國人露臉了!這就是貢獻!不要再對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噴“了!結點德吧!!!


用戶6986921258312


說到楊振寧,可謂每一位中國人都知道,並且引以為自豪!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他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文學教授。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以及羅馬教廷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院士,委內瑞拉科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院士,皇家學會會員。

1949年,與恩裡克·費米(Enrique Fermi)合作,提出了第一個基本粒子複合模型。 1956年,他與李正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奇偶性的非守恆理論”,並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7年,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名為“ 3421”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

2017年2月,前中國科學院外籍研究員楊振寧(已放棄外國國籍併成為中國公民)正式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8年4月16日,他當選為西湖大學理事會的名譽主席。 2019年9月21日,楊振寧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下面簡要說一下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

  • 在天文學和教育學有傑出貢獻,楊振寧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 楊振寧1977年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楊振寧回國後對祖國老化的物理學教育科研體系進行了整理,並參與新一代國產核電站研究建造,為中國綠色安全能源做出很大貢獻。

  • 楊振寧—米爾斯方程是非阿貝爾量子場論的基礎,使中國人對同位旋相互作用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和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及麥克斯韋方程有同等重要意義。他的規範對稱場論和構建的標準模型理論讓中國人對自然有了更深刻認識。

  • 林生觀歷史:亞原子粒子層面的世界觀讓中國人在更高層面認識了世界。中華文明就是中國人一步步對自然認識新水平基礎才得以進步的,楊振寧讓中國人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開闢了新天地,為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

  • 請大家關注我!看更多歷史!


林生觀歷史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之後留過洋,在國外待過很長一段時間,1964年,加入美籍,在美國高校當教授,到1998年,任清華教授,2003年,回中國定居,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

看完他的這段經歷,很多人都噴他不愛國,也正是如此,這麼多年來,網上對他的造謠、侮辱從未停過。另外,他和翁帆那段相差42歲的爺孫戀,也讓不少人直呼無法接受。

除了以上這些突出的點,楊振寧身上還有很多頭銜,如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等等。另外,他還曾被評選為人類千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而當時全球上榜的人僅有二十幾個,其中基本都已逝世,如牛頓,愛因斯坦等,他是榜單裡唯一一個活著的物理學家。

楊振寧身上,有著許多標籤,人們對他的評價也分為兩派。批判他的人,罵他不愛國,早年時期在國外待,自私享受,到了晚年時期,眼看中國建設越來越好,才回到國內養老。認可他的,大多出於他在物理方面所做的貢獻。

若要嚴肅地問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我想最突出的還是表現在科技教育領域上。

1.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中美建交之初時,楊振寧就曾克服重重困難回中國,給中國的科研帶來了自己所掌握的先進的科學信息。

2.在美期間,他曾在美國的多個城市舉辦過演講,向西方人介紹中國,在他的影響下,許多人對中國的偏見看法有所改變,一些當地的美籍華人學者也紛紛回中國探訪,為中國的科學發展出謀獻策。

3.退休回國之後,他年紀已經很大,還投入中國教育事業,既當教授,親自為學生講課,又搞慈善,為貧困的學生設立獎學金基金。現如今,已經97歲高齡,還出席各種學術場合活動。

4.回國後,幾乎把自己的財產都捐了出來,清華大學給他的百萬年薪,他也一分不要,一心投入到中國的科研事業中。

總而言之,這位老者為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這些貢獻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應值得肯定。

文 | 一木君

圖片|網絡

【作者簡介:一枚熱愛寫作的有志青年,寫過上千份稿子,碼過幾百萬文字,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創作者。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他是繼牛頓、愛因斯坦之後最重要的物理大師之一,更被稱為是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他就是楊振寧。大多數人可能對他肯本就不瞭解,有些人更是從他那段82歲與28歲的“爺孫戀”這樣的花邊新聞中得知的他的名字。對於這樣一個偉大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我們應多瞭解一下他對中國所做出的貢獻。



楊振寧早年留學於海外,並於1964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並長期在美國發展。對此,外界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有人說:“楊振寧先生退休前在美國效力,在中國建設時期,沒有幫助中國建設,等自己老了,中國建設好了,又趕緊回來享福。”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在早些年,中國是支持去國外留學的,並主動派送學生去海外留學。因為那時中國需要人才,需要更好地發展。所以說,楊振寧先生在美國學習發展是沒有問題的。他需要一個更好地平臺去深入研究學習,這也是沒有爭議的。


(楊振寧和鄧稼先)

1971年,在中美關係緩和並正式建交後,楊振寧就立即回國訪問,他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作為一箇中國人,中國是他的根、他的本。

做人又怎會忘根忘本呢?他回國後,找到了鄧稼先先生,給他介紹量子場論和西方最先進的科學理論,毫無保留,全心全意。


除此以外,他於1977年,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更進一步地促進中美關係。他所作的點點滴滴都是在為祖國謀發展,即使身處異國他鄉,卻時刻心懷祖國。

2003年他回國執教,在中國定居。在教育領域,楊振寧先生為支持大學內高等學術研究進行籌款,同時他自己也出資設立獎助學金,幫助那些學生完成學業。


2017年2月,他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先生將自己的年薪全部捐給了清華大學,用於進行更加深入的學術研究,接著又拿出了賣房子的100萬,用於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與此同時,他還為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這些國內的頂尖學校介紹各種活動,由此獲得的科研經費已經建立了幾十所物理實驗室。這給物理學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讓物理研究工作登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楊振寧先生還認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政策,他動用自己的人脈,推薦優秀人才出國學習深造,使中國在海外儲備了很多人才。除此以外,他還在我國培養了很多物理方面傑出的人才,為中國以後的長遠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今,90多歲的高齡的他還在課堂上授課,他希望把他畢生之所學都奉獻給國家。他完全可以拋下一切在國外享受美好的的生活,可他卻依然選擇顫顫巍巍地走向講臺。這樣的赤誠之心又怎麼不讓人敬佩呢?


小姐姐講史


我們不妨把這個問題修改一下,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探討:楊振寧對美國的貢獻有多大?我相信,在比較之下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很多人在提到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時,普遍認為在上世紀70年代之後,楊振寧是首批迴國的科學家之一,同時熱心促進中美兩國的科技交流,並且在一些教育機構任職,為國家培養了不少人才。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在暮年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加入了中國國籍。

但我最想搞清楚的是他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做了什麼,併為此查閱了相關的資料,下面簡單地梳理一下。

楊振寧生於1922年,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1945年,楊振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去了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196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6年起,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我注意到了其中的三個細節。

其一、楊振寧是獲得庚子賠款的獎學金去美國留學的。庚子賠款是列強在1900年攻佔北京後,清政府拿出的鉅額賠償。在滿清滅亡後,中華民國政府又繼續支付了一段時間。美國人後來發現自己在索要賠款時計算的過高,其中有很大水分,再加上想獲取中國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的好感,所以將其中的一部分拿出來用作中國留學生的費用。

可以說這筆錢是全體中國人的血汗錢。按照我們傳統的思維,捧誰的飯碗就要給誰效力,楊振寧是不是應該在學有所成後,回國效力於那些為他支付了學費的國人呢?即便是他所從事的研究領域沒有現實應用的空間,教書育人為國家多培養些人才,讓中國的科技水平早些得到提高,這總可以吧?

其二、1964年,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了世界,從此再也沒人敢用核武器訛詐我們。兩彈元勳中,就有他的同學兼好友鄧稼先。

當時的中美關係大家都知道,那對於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用我們樸素的感情,應該怎麼理解呢?

其三、1966年起,楊振寧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也就是說,他在大洋彼岸開始了教書育人的工作,想必以楊振寧的水平,教授出來的學生都應該是出類拔萃的人才,這算不算是對美國的重大貢獻呢?


我不懂科學研究,也沒有資格評判楊振寧,但比較而言,我還是喜歡並尊敬他的同學鄧稼先那樣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的人。

不過楊振寧畢竟還是回來了,回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