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三代銳龍再次超越英特爾,十代酷睿性能增33%依然打不過AMD

從今年開始AMD三代銳龍在全球各個市場超越英特爾的新聞已經不絕於耳了,最誇張的德國CPU銷售份額AMD在9月的時候達到了驚人81%,是其競爭對手英特爾的四倍,可見AMD三代銳龍確實做到了叫好又叫座。而在剛剛過去的10月,AMD三代銳龍再下一城,在韓國也完成了對英特爾的超越。

AMD三代銳龍再次超越英特爾,十代酷睿性能增33%依然打不過AMD

可以明顯的看到,在AMD三代銳龍發佈之後,AMD就完成了對英特爾的反超,銷售份額從42%提升到了51%,之後幾個月AMD三代銳龍的銷售份額越來越高,在過去的10月已經達到了53%,不僅做到了反超,同時整體的銷售份額還穩中向好。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在英特爾的桌面版十代酷睿上市之前,AMD將繼續逐漸蠶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那麼這麼說是不是AMD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AMD三代銳龍再次超越英特爾,十代酷睿性能增33%依然打不過AMD

雖然AMD三代銳龍的表現非常的強勁,但是從Mercury的全球處理器市場份額的統計當中,我們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AMD距離英特爾的差距依然還有很遠,在2016年那個沒有銳龍處理器的時代,AMD只能憑藉9.1%的市場份額常年虧損艱難前行,雖然伴隨著AMD三代銳龍的出場讓AMD的整體市場份額達到了18%,但是和英特爾的82%相比依然相去甚遠,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九代酷睿被AMD三代銳龍打的滿地找牙,英特爾依然不慌的推出了14nm+++工藝的桌面版十代酷睿,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英特爾領先十幾年的優勢也並不是AMD幾年就能超越的。

AMD三代銳龍再次超越英特爾,十代酷睿性能增33%依然打不過AMD

因此對於英特爾和AMD來說,明年將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首先是AMD三代銳龍處理器相比去年的二代銳龍在定價上有些偏高,這個問題在三代銳龍剛推出的時候就被一些網友吐槽,但是由於採用了7nm工藝的AMD三代銳龍性能確實很強勁,因此綜合比下來還是AMD的處理器更具性價比。但是同時這樣的做法也給了英特爾喘息之機,讓明年的處理器市場有些變幻莫測了。

AMD三代銳龍再次超越英特爾,十代酷睿性能增33%依然打不過AMD

從此前曝光的十代酷睿桌面版的參數來看,雖然在製程工藝上,採用的是14nm+++這種擠牙膏工藝,並且在主頻方面也是小幅提升,功耗也基本和九代酷睿保持了一致。但是十代酷睿處理器全方面開放了超線程技術,就連入門版I3-10100也變成了4核8線程,並且從後續曝光出來的性能跑分圖上看,十代英特爾酷睿桌面版處理器在綜合性能上相比九代酷睿提升33%左右,因此是不是先進工藝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光是看性能提升十代酷睿就絕對是誠意滿滿的一代產品。

AMD三代銳龍再次超越英特爾,十代酷睿性能增33%依然打不過AMD

畢竟遊戲和單核性能優化方面的表現,英特爾依然表現非常出眾沒有被AMD所超越,因此只要桌面版十代酷睿在定價上不要太高,絕對是可以一掃過去幾年的頹勢,給AMD一個有力還擊的產品。當然也別高興太早,雖然十代酷睿性能很強,但是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大概率會統一換成LGA1200接口,這就抬高桌面版十代酷睿的裝機成本,果然不愧是英特爾,性能上擠出來的牙膏,換個接口還能給吸回去,論刀法之精妙還真是無人能及。

AMD三代銳龍再次超越英特爾,十代酷睿性能增33%依然打不過AMD

而與之相對的,AMD明年的銳龍四代處理器將繼續使用AM4接口,總體裝機成本方面依然比英特爾更具性性價比,並且4代銳龍所使用Zen3架構在今年9月就已經完成了設計,就等明年7nmEUV量產了。所以眼下來看,AMD將繼續保持優勢,而作為用戶的我們對此也非常的喜聞樂見,畢竟沒有AMD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用上4核8線程的I3處理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