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拳架子到底应该怎么练才是对的?(下)

真土刀圭

拳术是整体之法,上动下随,下动上应,上下动中间以和之。此为整体力建立的先决必备条件。所以,要想形成这样的运动痕迹,两臂相通的同时还要做到两腿相通。臂通靠肩背,腿通靠腰胯。阴阳永远都必须要通过中间物的连接才能生效。古法将这种功能称之为“真土”。上下两个真土合为一体的效应古传古法称之为“刀圭”。实际说的就是身形上的玩意儿。

轻灵牵拨

练拳有用意不用力的要求。这是武艺和道艺的本质区别之处。须知形体骨架的变化没有意识作用的话,它是不可能自己产生变化的。而有变化又要做到见好就收,够用就好。术语将之称为:无过不及。这都是用意不用力(不用拙力,不过于用力)的效果,反之则必过。用力则滞。武艺者,横冲直撞,硬打硬进无遮拦;道艺者,轻灵牵拨,逆来顺受合即出。

借地之力

练拳不可用力,要学会体练阶段通过松开而能在对地面产生作用力的情况下,用腰传导反作用力。利用大地的推动力进行运动,人体就可以少用本体力进行参与。就越发的能促进松的落实,松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是目前绝大部分练拳的爱好者们根本就没有做到的,借地之力。现今的爱好者们真的是搞不清楚为什么执迷于压着个身子?压着的话你的反作用力怎么能形于手指呢?这是最起码的物理学原理,生理学原理。科学年代,练拳却一点也不科学!古传太极的传播真的是任重道远啊!

本末倒置

可我们的太极拳呢?异常了这种规律。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全国是不是都这么在学在练?而练拳十年、二十年拳龄的也不乏其人。但通过这种方式又有几个真正的入了太极拳的三味呢?大概率事件的结果当然来自于原因,而大家一致的原因就是直接学拳架子,一辈子就是拳架子使然。那么,不断新加入到这个太极拳大军队伍中的新人们也这么学下去,结果怎么可能不同?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道理,整个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99%的人都认识不到呢!

我们的拳架子到底应该怎么练才是对的?(下)

推手懂劲

太极拳有体的练习就有用的练习。用就是推手。推手不是比谁厉害。如果说自己练拳是对自身阴阳衔接转换的平衡练习,那么推手就可以理解成是两个人之间你来我往的衔接转换的平衡练习。是在出现适当的外部干扰后的自身阴阳的相应的合理变化的锻炼。而不是用多大的力,力量性的较量。推手练的是巧,这种巧必须要建立在劲的前提下,而不是力的前提下。所以武派的李亦畲先生说:“于人懂劲,还须于己懂劲。”

违松即错

劲的形成是对力度的拿捏的升华。这种升华在练拳中只要是违背了松,感受到的不是身体的松,那么就练不出劲。因为不松就是紧。紧就是肌肉力在做功,不得不做功。那样的练习情况当然一辈子也没法掌握好力度,在推手的时候也就无劲而言了。所以,现在练拳迈大步,蹲多低,为了姿势好看,甚至照猫画虎的情况都是错的。所有这样练的人,你的变转灵不灵活,你的大腿吃不吃劲,你自己最知道!

去僵化柔

所以,练太极拳要先把自己的周身调整好才行。而这个调整如果不做到起码的放松就无法实现。因此,一开始练它是一个易骨化力的过程。通过骨架的调整放松肌肉的用力习惯,让周身九个关节都能打开了,转活了。如此才能让整个运动变得柔软(去僵化柔)。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的感觉是吃紧的,那么你练的就是错的。古法当中有安舒一语。凡是没有安稳舒服的感觉就是没有做到松。当然也就甭提去僵化柔。

柔软坚刚

古谱里说:“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有太多的人就想当然的以为柔软到极致就能坚刚,所以柔软了一辈子,坚刚却没有出现。这就是没有正确传承,想当然的理解使然。太极拳先是去僵化柔,这就好似把原来的身体这个杂铁回炉融化。而后的坚刚是重新在钢模中铸造成型。因此,在真正的传承当中,有专门的一路拳是去僵化柔不发力的,然后还有专门的一路拳或者利用单操手练习发力的。同样是发力,有柔软的基础和没柔软的基础,发力是绝对不一样的。现代的练拳者中要则终生没有练过发力,要则在去僵化柔的拳架中发力。这都是大错特错的练习。

我们的拳架子到底应该怎么练才是对的?(下)

柔为刚基

化柔是将几十年的习惯与肌肉进行改变的过程。这是很艰难以及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练习。本力的卸化还没有纯粹却人云亦云的在练习中发力,这就好比酒精中毒的人这边打着吊瓶,那边还偶尔喝一口酒的道理一样,那能好吗?练拳先求松软慢,这是为了实现柔化。在此基础上才进行缠绕裹的练习,这是为了给刚发打基础。

螺旋滚转

发放的练习前提是要具备整体力的条件。人体之整的实现是必须通过周身关节如齿轮,筋骨如皮带似的滚动缠绕才能实现的。只有在滚动缠绕中才能真正实现周身如一部机器依靠齿轮间的咬合才能成为一家的事实。所以,在通过发力来开发坚刚的过程中,旋腰转脊,拧裆挣胯是必不可少的。

刚借械成

在过去,为了加大发力的刚性和弹性,甚至脆度,就通过各种器械来实现。轻器械开发冷脆快,譬如剑,小毛锥;重器械开发弹抖崩,譬如大杆,大枪。人体在保证身架不散的前提下,通过重器械的惯性带动就能把体内的力尽其所能的带出来。而白蜡杆这类的器械本身具备的弹性就具备抖颤力的形成条件,大枪则具备崩炸力的形成条件。这都是过去古法当中古人通过实践钻研总结出来的。有它的科学性,而今天练太极拳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和这么去练过呢?

拳勿瞎练

柔不通过特意的专门练习它不会自发的生成,同理,刚不通过特意的专门练习也不会自发的生成。这是极为唯物的事实。太极拳早已经是一个很完备的练习体系和有它的完整练习次序。这么深的东西却被改成了直接就能练拳架子,而练的拳架子中又做不到练拳所需要注意的,需要做的那些事项。一辈子妄想仅通过一套拳就能达到过去的太极拳程度,那你怎么敢说你练的是太极拳呢?练拳直接学拳架子就犹如没打地基就直接盖房子,没学过车就直接开车上路。早晚是个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