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水浒传》是我学生时代看的,我手头的《水浒传》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75年第一版,我买到的是1992年的第8次印刷,里面还有精美的插图,价格23.8元。这对于现在来说,这价格在现在吃一顿快餐都未必够了,但在当时却已经挺贵了。

今天重新翻开,主要也是为了写“水浒人情”这个征文。当我翻开看到的第一幅插图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所以今天知常容干脆就来聊一聊鲁智深。人生最难看透的自然是名,利及生死了,人活世间其乐趣和苦恼也源于此,鲁智深会怎么看呢?

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年少之时看鲁智深就觉得他做事很解恨,好打抱不平,打郑屠夫,打小霸王,野猪林救林冲等等,看到鲁智深就觉得很爽,但只是少年时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最后鲁智深会突然坐化。现在重新翻看,才发现这才是天地之间的妙人,这才是天地之间的潇洒

史进去找他的师傅,结果遇到鲁智深。鲁智深就拉着史进去喝酒,路上遇到打虎将李忠,然后三人到酒楼就遇到金氏父女。

金氏父女告诉鲁智深,镇关西郑大官要了他的女儿做小妾,结果三个月之后被他家的大老婆赶出来,还让她还当初的钱。

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水浒传·第三回》

实际上金翠莲父女根本没有拿这钱,郑屠夫真是可恶。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鲁智深打死这个杀猪的,然后就跑路了。他有没有后悔因为自己的热心助人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丢了官职,变成逃犯?不是没有,而是从没有想过

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后来在五台山喝酒大闹之后,被送往大相国寺,这个时候分配他管菜园。

本师真长老着小僧投大刹讨个职事僧做,却不教俺做个都寺、监寺,如何教洒家去管菜园——《水浒传·第六回》

很多人看到这里以为鲁智深肯定不干了,结果当知客僧告诉他你刚刚来没有立功,先做菜头,再干好了做塔头,这样一级一级升上去最后还可以做都寺监寺。知客僧想用规矩和名诱惑他,使他服从。

鲁智深没有反对,他真想这么一级一级升上去吗?

后来平定方腊之后,鲁智深和武松就住在寺中没有回去受封,这里也看得出他对名是没有兴趣。更有趣的在后面。

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

真是个花和尚,连起码的圆寂都不知道,我看到这一段,开心地笑了,对他是五体投地。如果当初他生出一丝心思想做监寺,都寺,他会连这个都不去了解吗?所以当时那些和尚很奇怪,你是个和尚,怎么连圆寂都不知道。

提辖又怎么样,和尚又怎么样,强盗又怎么样,当将领又怎么样,然身份不停转换,唯独赤子之心,初心不改。名对他来说不是浮云,而是根本不存在。

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鲁智深第一次遇到金翠莲父女的时候,他听完第一个反应给他钱,他把自己身边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只有五两,但觉得不够,于是就向史进要。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水浒传·第三回》

一般人帮助别人只会拿出一部分钱,而他却不但掏出自己所带的全部钱,而且还向别人借钱帮助。金老汉只是与他萍水相逢,他就如此热心。这里看出的就是一份心,一份赤子之心。当向李忠借钱时,李忠犹豫了一下,才拿出二两。这说明五两也不是小钱了。

李忠犹豫什么,自然在计算钱与自己的关系,给多少才好,所以他心中先考虑自己。这样一比高下立判。

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后来他和史进一起杀了丘小乙、崔道成两个坏蛋,拿了他们的银两,这个时候,史进说要去少华山,鲁智深说要去相国寺。

智深见说了,道:“兄弟,也是。”便打开包裹,取些金银,与了史进。——《水浒传·第六回》

这里丝毫没有描绘他的表情。

当然他也十分痛恨视钱如命之人,当时李忠拿二两还在犹豫,他就生气不要了。青州桃花山又遇到李忠和周通。李忠和周通说我去抢了客商的钱再送你。他一下子就怒了,但没有发作,而是趁他们下山,打翻喽罗,抢了他们很多财宝从后来跑了。

这里鲁智深恼的是他们给钱少吗?当然不是,恼的是他们视钱如命,将钱置于义之上。所以才抢了钱财。抢了钱财的目的是让他们两个长长记性,要将义摆在利之前。为钱忘义,因为弃义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这里是不是又觉得他的可爱之处。

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鲁智深与林冲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就因为大相国寺林冲盛赞,然后一见如故。当林冲不敢打高衙内时,他说老子帮你去揍。因为朋友有难,肯定拔刀相助,管他的背景是什么。有意思的是林冲反而劝鲁智深不要冲动。

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水浒传·第七回》

自己老婆受辱,反过来帮别人辩解,这个古今也少有。这才是林冲与鲁智深第一次相识。

后来林冲受难,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林冲没有性命危险的时候,他不露头,但有性命危险,他就马上出现。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水浒传·第九回》

他是不想给林冲添乱,他知道林冲的想法,所以暗中跟着,只有生死关头才出现。而不是一开始受欺负就出现,这里细想鲁智深还真是处处为人着想。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

鲁智深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公人——《水浒传·第九回》

当初给金老头是有多少给多少,李忠只拿二两都嫌少,而现在却只给两个官差二三两。为什么给钱,自然也是为了林冲。

再用禅杖打断松树作为威胁,两个动作之后,他才放心离开。所以鲁智深并非无谋,他是有礼,有节,有勇,有谋。为什么突然有谋了,注重细节,因为他要保护林冲,他自然就站在林冲角度去思考。再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一直被他的外表骗了,他一直很注重细节,只是如行云流水般。

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人身是个臭皮囊,这句话容易,真做起来谁能看透呢?身与形相随。为了救人,鲁智深完全可以不顾形象。

当初桃花村为了救刘老汉的女儿防止被小霸王周通霸占,结果他要假扮新娘子。

众人灯下打一看时,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赤条条不着一丝,骑翻大王在床面前打。——《水浒传·第五回》

赤条条的,但为了救新娘子,这个形有什么重要呢?自然不需要什么形象了。

当他听到钱塘江大潮之时,以为是战鼓,再想起真长老说的一句话: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当得知圆寂就是死的意思。

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

他感觉到自己晚上就要死了,但这里施耐庵却用了一个表情:

年过40再看鲁智深,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几于道

换成任何人,知道晚上要死了,还可以笑出声来的,除了高僧和大德还能有几人呢?他是一个连圆寂都不知道的花和尚,但鲁智深就笑了,对于他来说,生和死都一样。

人生有五福,最后一福就是善终,鲁智深这个连圆寂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和尚最后坐在禅椅上坐化。

这丝丝透出一股禅意。

所以细细品品,才发现他的洒脱,如同赤子般无拘束,真人也,越看越佩服。

再回头去看点化鲁智深的智真长老的名字,细细品品,回味无穷。

结语:

鲁智深的一生,可以用道德经第八章来总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如果无法理解,那可仔细对照鲁智深的言行和举动,自可有所领悟及启发。当然关于《道德经》详细的解读,你可以看《知常容眼中的世界和历史》专栏,第18至37篇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