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

前辈们视它为金科玉律,

后辈们觉得它陈旧不堪,

那么,

面对高度自由化的流行声乐,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字正腔圆的存在呢?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01

字正腔圆的由来

从词意上来说,字正腔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词语。所以,跟许多朋友想象之中不一样的是,字正腔圆一词的由来,并非来自于美声唱法。

字正腔圆一词,起源于我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京剧、越剧、昆剧等等。是谁首次提出了字正腔圆,关于字正腔圆的具体释义又是什么,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根据现代人对于字正腔圆的普遍认知,不外乎说话或唱歌时,一字一句,清晰干净,铿锵有力,仿佛播音员一般。但是,这种认知在酱酱看来,似乎只是解释了字正腔圆一词“字正”的这一部分,而没有解释“腔圆”的这一部分。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腔圆”呢?在以往的文字之中,酱酱已经陆陆续续地向大家介绍过有关于挤卡、拉扯、压喉等等一系列错误的发声形态。而这些错误的发声形态,回馈到声音呈现上,往往都存在一个特点,那就是干扁。说得再接地气一些,就是像“鸭子叫”。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像鸭子叫的声音当然是没有任何弹性的,在大家严重缺水,口干舌燥的时候,常常会夸张地形容自己的嗓子已经开始冒烟,那么,就请大家想象一下这种嗓子冒烟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不是非常形象,马上就能够和“干扁”以及“像鸭子叫”这些形容联系起来了呢?

嗯,我们已经成功定义了干扁的声音。当干扁的声音被我们成功定义以后,“腔圆”的声音是什么,也就迎刃而解。还是请大家想象,当严重缺水,口干舌燥,嗓子冒青烟时,喝上一大口甘甜的泉水,这时我们的声音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是的,腔圆的声音,就是指具有弹性,圆润的声音。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变得令别人觉得你的声音圆润呢?答案就是混声。古人并没有如今这么系统丰富的发声理论,他们对于声音的理解,更多源自基于审美经验基础以上的对于声音的文学比喻或形容。

“字正”,代表了古人对于咬字的理解,字要咬得清晰,精准,不能够含糊不清。“腔圆”,代表了古人对于声音形态的理解,要有柔韧度,要有圆润感,不能像鸭子叫。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02

字正腔圆是否应该成为流行声乐的要求

如果参照上文酱酱将“字正”与“腔圆”两个词拆解开来,分别解释的理论的话,那么,腔圆是否应该成为流行声乐的要求,其实并没有什么需要过多论述的。腔圆是古人们对于混声的一种感知,尽管时代的限制,他们对于混声完全闻所未闻,不过,在那个没有仪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代,仅仅凭借自己长期以来培养的审美经验,就在“缺水”与“喝够水”的这两种声音形态之中做出了这么正确的选择,并冠以腔圆这么一个完全能够替代混声的词语,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腔圆当然应该成为流行声乐的要求,流行声乐理论,经过这么多年以来的发展,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混声的重要性,环甲肌渗入发声的重要性。我们肯定了混声,也就理所当然地肯定了腔圆。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其实,根据酱酱长期以来的观察,大家对于“字正腔圆”的疑惑点,甚至争议点,主要还是表现在“字正”上,而非“腔圆”上。我们在演唱流行歌曲时,究竟有没有必要将字词咬得像播音员那么端庄,那么铿锵有力。

酱酱的答案当然是没有必要。跟许多朋友所认为的这样子唱歌将会丧失流行音乐自由性无关,酱酱之所以认为没有必要,仅仅是觉得这样子唱歌,并不利于建立一种良好的发声状态。

如果长期阅读酱酱的文字,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酱酱已经无数次向大家介绍“声线”这个概念,字与字之间应该具有线感,具有丝滑感,如此才能够稳定地保障我们音域以及强弱的过渡。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将每一个字都咬得像播音员那么铿锵,这将意味着声音的线条将会极大程度丧失,不论音域的过渡,还是强弱的过渡,都将变得生硬不已。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可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播音员般的咬字,真的能够完全代表古人对于“字正”的定义吗。如果大家或多或少听过一些戏曲,便会发现,他们的咬字,并不像播音员那般夸张,整体上来说,还是接近于自然说话的松弛状态,只是,清晰度鲜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能够让你准确地知道是什么,不会感觉像小孩子牙牙学语时那么含糊。

由此可见,字正腔圆一词,最初的定义,并不像如今许多朋友想象之中那么极端,那么古板,它所要求的,仅仅是清楚的吐字,以及合理混声。不过,即便写到此处,或许你还会疑惑,清楚的吐字,是否应该成为流行声乐的要求?没关系,我们继续讨论。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03

关于清楚的咬字

酱酱的态度非常明确,清楚的咬字,一定应该作为流行声乐的要求。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松弛的混声,比拉扯的喉音要好,首要原因并不是前者比后者更利于维护演唱者的嗓音健康,而是根据绝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混声会远远显得比喉音要好听。

一切技术的诞生,筛选,首要前提,就是必须越过普通人的审美上限。普通人或许无法理解高级技术高级在哪里,但是,作为高级技术,它也一定不会让普通人觉得难听。

我们之所以认为清楚的咬字,应该作为流行声乐的要求也就在于,对于绝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而言,含糊不清的咬字,已经背离了我们长期以来所建立的审美共性。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当然,正如酱酱开篇所述,流行声乐是高度自由化的,相应而来的,也就是对于咬字清楚幅度的要求,相比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来说,更为宽泛。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流行演唱之中,听到一些ABC唱腔,或略带方言味的普通话唱腔,以及略微改变本身元音的花饰唱腔。不过,从整体上来说,即便我们不看歌词,我们依然能够大抵知道这些歌手是在唱什么。流行声乐对于咬字清晰度的要求的确不像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那么高,但是,保障每一个人在不看歌词的情况下能够知道演唱者表达的内容,这是基本底线。

贝加尔湖畔李健 - 依然

假如爱有天意李健 - 李健

01

过度清楚的咬字是否落后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流行声乐对于咬字清晰程度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因此,难免会令一些朋友疑惑,过度清楚的咬字,就像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那么清楚的咬字,存在于流行声乐之中,是否显得落后?

事实上,在许多朋友心目中,这样子的咬字要求,的确显得落后,显得不与时俱进。不过,酱酱认为,大家之所以会存在这样子的想法,仅仅是接收了“过度清楚的咬字”这样一层概念,并没有实际地去了解或判断过度清楚的咬字究竟是什么样子。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一剪梅费玉清 - 天之大

梦驼铃费玉清 - 梦驼铃

最为过度清楚的咬字,当然就是像播音员那样啦,关于这点,上文已经交代得十分清楚,不再过多赘述。我们所要讨论的,仅仅是如果流行歌手,追求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那种清晰化的咬字,是否合理,或者说是否落后。

酱酱认为,如果大家仔细地去鉴赏过邓丽君、费玉清、殷正洋、林志炫、李健等等这些歌手的演唱,就一定不会觉得流行声乐追求更为清晰化的咬字,显得落后。这是一种相当东方化,甚至中国化的独特的流行演唱咬字方法,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如出一辙的清晰度,却又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截然不同的共鸣位置以及共鸣幅度,从而构成了这般人文气息浓郁的咬字呈现。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这般清楚的咬字方式,当然不应该成为流行声乐咬字的唯一需求,但是,它的确丰富了流行声乐的咬字方式。既然流行声乐拥有极高的自由度,那么,它除了能够容纳ABC式略微不规范的花饰唱腔,也要能够容纳东方化规整的匠气浓郁的唱腔。

我只在乎你邓丽君 - 我只在乎你

漫步人生路邓丽君 - 漫步人生路

写下这篇文字的缘由,在于酱酱逐渐发现,一些对于流行声乐感兴趣,但是整体逻辑了解不够深入的朋友,面对“字正腔圆”一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敌意。诚然,一些前辈们固守的观念,已经不大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但是,全盘否定“字正腔圆”的合理性,否定咬字清晰的合理性,也只是从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过这篇文字,希望大家能够从更多的维度去了解字正腔圆的意义,以及咬字清晰的意义。我们所追求的核心,永远都是美,而字正腔圆与咬字清晰,其实从来没有站在美的对立面。

唱功揭秘:唱流行歌要不要“字正腔圆”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评论上方)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