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翠
魏忠賢不死,明朝很可能更早滅亡。天啟帝的張皇后就把魏忠賢比喻成為秦朝的趙高,而眾所周知趙高對秦朝滅亡起的作用巨大,魏忠賢與情婦客印月等殘害天啟帝懷孕的后妃,導致天啟帝絕後,對明朝滅亡難辭其咎。
魏忠賢對明朝沒有起什麼正面作用,魏忠賢閹黨陷害冤殺抗金名將熊廷弼,魏忠賢與他的乾兒子毛文龍排擠走抗金名將袁可立沈有容,破壞了明朝在海上戰線壓制圍攻後金的大好局面。
魏忠賢還排擠走明朝戰略家抗金名將孫承宗,導致關寧錦防線岌岌可危,幸虧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拒絕撤退,臨危不懼力挽狂瀾,先在寧遠大戰率領一萬多明軍大破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擊斃一萬七千多後金軍,重傷努爾哈赤,使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
寧錦大戰袁崇煥又率領明軍大勝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四大貝勒率領的十萬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貝勒,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巴希、額真博博圖等後金軍將領,擊斃幾千後金軍,皇太極被迫撤退。
但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寧錦大戰的勝利,卻受到魏忠賢閹黨的迫害,不但沒有得到任何獎賞,反而被迫離開抗金前線。
至於魏忠賢死後,明朝並沒有被後金暨滿清以及農民起義軍輕易擊敗,袁崇煥率領九千關寧鐵騎北京保衛戰打退皇太極統帥的十萬後金軍主力,但崇禎帝中了皇太極一夥的反間計,把袁崇煥逮捕下獄,導致袁崇煥的部下被迫離開北京,崇禎帝又逼迫滿桂孫祖壽等名將出城與後金軍主力決戰,導致滿桂孫祖壽等名將英勇戰死,黑雲龍等名將被俘,明軍全軍覆滅。
皇太極的後金軍主力撤退以後,孫承宗、馬世龍、秦良玉等明朝名將率領四十多萬勤王大軍又打敗阿敏等率領的後金軍,收復永平等四鎮,取得遵永大捷。
但崇禎帝在溫體仁高捷等閹黨餘黨的陷害下,自毀長城把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千刀萬剮,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比如袁崇煥的部下祖大壽殺害名將何可綱投降皇太極。
但崇禎帝一錯再錯,在抗金名將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已經勸說部下孔有德等人接受明朝招安的情況下,聽信奸臣溫體仁等人的陷害,冤殺了孫元化,導致孫元化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帶領一萬多人的艦隊及西洋火炮投降皇太極,使明朝徹底失去了對後金的艦隊及火炮優勢。
崇禎帝還冤殺了趙光汴、範志完、熊文燦、鄭崇儉、祖寬、賀人龍等名將,把陳奇瑜、孫傳庭、朱大典等名將逮捕下獄,破壞了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的大好形勢。
崇禎帝重用太監鄧希詔,導致斬殺倭寇天王徹底平定倭寇的名將曹文衡報國無門自刎殉國。崇禎帝還重用大太監高起潛,對抗清名將盧象升見死不救,導致盧象升英勇戰死。
1633年,崇禎帝還把北京保衛戰解決四十多萬勤王大軍糧食後勤問題的財政專家畢自嚴逮捕下獄罷官,導致明朝財政情況再次惡化。
畢自嚴到任時,明朝國庫早被魏忠賢侵吞揮霍一空,國家每年赤字達130餘萬兩白銀。財政崩潰,崇禎帝只得向人民大肆苛斂。三餉加派使人民困苦到了極點。畢自嚴從抓節源開流著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興復屯田,地方官吏以經濟發展速度來考核。在畢自嚴的精心謀劃下,冗兵冗費減下來了,虛報冒領、貪汙侵吞大大減少,國家賦稅收入增加了,明代財政出現了復甦的跡象,畢自嚴因此深得崇禎帝的倚重。
崇禎前期的財政稍有好轉,不能不說是畢自嚴嘔心瀝血的結果。但崇禎帝1633年把畢自嚴逮捕下獄罷官導致前功盡棄。
厚德載物49847
魏忠賢是個複雜歷史人物,前些年,正史對他評價不高,甚至把他和趙高、嚴嵩劃等號,打擊異己,禍國殃民,最近又有不些少人替魏忠賢說話,說他在,明朝局勢不能那麼壞。
本問題還是把魏忠賢的死跟明朝滅亡聯繫起來了。從史料來看,魏忠賢所作所為談不上高尚,沒什麼文化,沒君子風度,但魏忠賢幹練能辦事也是有據可查的,尤其他主張向江浙一帶富裕地方收工商稅,不給農民加稅確實有利於國家穩定。戰爭,有時打的是錢財,崇禎帝末期還向大家籌錢呢,明軍不少因為缺錢糧譁變的。魏忠賢在時,明軍在山海關外局勢還可以,農民起義軍也沒什麼太大舉動。《明季北略》、《燕都日記》等書籍記載了魏忠賢一些事情。明熹宗朱由校死前曾告訴弟弟朱由檢: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帝朱由檢密令太監曹化淳收葬魏忠賢遺骸。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𣎴至此。
崇禎皇帝上臺治魏忠賢十大罪,忠賢死後,朝廷取消工商稅,增加農民稅賦,農民生活困難,再加天災,發生了民變。取消驛站制度,驛站員工李自成下崗,後來,他領農民軍攻入北京。由於缺錢財,山海關外局勢越來越壞,城池、地盤丟失嚴重。不少大臣辦事猶猶豫豫,崇禎帝都非常生氣。魏忠賢算不上好人,但能力還是有的,但假如他活著,就能阻止明朝滅亡也是不對,不現實的。
大白白野
顯然,有誤導嫌疑:
1、魏公公宦官專權是真的,雖然被腐儒極端醜化,但確實有專權爛殺這事。
2、魏公公掌權時,大明還有挽救的可能的,還沒到壽終正寢之時。
3、魏公公雖然專權,但軍權等方面抓的是非常緊的,對異族的防範也是非常重視。
用戶1789621402868715
這並不是因果關係,不是說魏忠賢還活著明朝就不會滅亡,魏忠賢的存亡和大明王朝的存亡並沒有足夠的聯繫。現在很多人所推崇的魏忠賢對大明的財政有幫助的說法其實都是不準確的,事實上,魏忠賢的倒行逆施極大的催化了許多社會矛盾,為最後大明覆滅是要負有一定責任的。
更何況,清朝軍隊和農民起義軍能夠輕易擊敗大明王朝,本身就帶有大明王朝腐朽的原因。先說關外的清軍,關外的清軍從來都都是遊獵民族,他們針對明朝發動的戰爭,目的除了劫掠就是為了糧食,至於一統天下的野心,很長時間裡面關外的後金是沒有這種想法的,而已經到達封建王朝末年的大明王朝壓根就不可能在野戰方面輕易擊敗正處在上升期的後金遊獵軍隊——魏忠賢這樣的人太多了所以政治黑暗
再說說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軍為什麼會在明末的時候蜂擁而起?究其原因其實還是關外的後金崛起,用於平遼的軍餉強行攤派到百姓頭上的結果。當然了,不可否認,明末的時候小冰河時代和天災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但相比較而言,還是賦稅過重民不聊生。現代人總喜歡給魏忠賢加高帽子,說他只對富人收稅,從不會把算盤打到窮人頭上,事實上果真如此嘛?
當然不是,我們都知道,封建王朝的經濟基礎就是小農經濟,一個封建王朝不可能全盤依賴商業的,再者說了,就算魏忠賢這些閹黨把主意都打在那些富人頭上,這也無法保證之後的賦稅壓力會被轉移到百姓頭上去啊,所以說,綜合來看的話,魏忠賢死後,清軍和農民起義軍能輕易擊敗明軍是很正常的事情,和魏忠賢活不活著沒多大關係。
戴老師講歷史
魏忠賢當時很清楚大明的的處境已經是岌岌可危了。要想穩定大明的局勢,先解決外患,然後在處理內憂,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魏忠賢當權的時候,為打擊女真調用了重兵,任用了袁崇煥、孫承宗等著名將領。把後金困在了錦州以北,袁崇煥運用主動進攻策略和持久戰的方式也讓後金即將消耗殆盡。正因為如此皇太極征戰一生,都沒能攻進山海關。
魏忠賢在掌握實權時,也知道遼東戰場的重要性,這關係到都城的存亡。所以決戰要放在關外。因此吳三桂被調到了山海關,來穩定遼東戰場的局面。而對在錦州作戰的袁崇煥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同時他為了戰場的補給充足,而上奏主張富裕地區多徵收稅用和貧瘠地區減稅政策。這保障了前方軍隊糧草充足。對當時的明朝的穩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前方作戰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當時的朝廷還有一個和魏忠賢是敵對的東林黨,而東林黨也受到了魏忠賢的打壓。魏忠賢被崇禎殺死之前還說,你殺我而用東林黨,大明必亡。東林迂腐的文人並不可靠。後來也正是如此,女真在打到皇城兵臨城下,是東林黨打開了開城迎女真進城。皇城在東林黨的手裡不攻自破,這也說明魏忠賢還是有一些眼光的,臨死還勸告皇帝。
在魏忠賢死後,東林黨就掌握了朝政。並對於一些有利經濟的賦稅進行了廢除。東林黨人是議和派,並且積極的和後金議和。也正因為這樣給了後金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從而導致國內發起了農民起義,各地農民因為不滿都發起了抗爭,當時的內亂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這都是東林黨一手造成的。
東林黨時一幫迂腐的人,他們把持朝政,治理天下的辦法是不可取的。這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而魏忠賢在管理朝政時的一些做法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明朝的滅亡有著諸多的問題存在,其中也可能有著魏忠賢的問題,但魏忠賢當權期間,為何明朝能把後金鎮壓,其中真正原因引人深思。
半旅
125878215蜂獾
魏忠賢貪,害人,這些都沒錯,也該死。不過,他貪一部分後,還能把剩下的拾掇拾掇送去支援前線,所以,那時明軍還頂得住。他倒臺了,沒人壓得住那些餓狼,賑濟、軍費被層層分食而空,還撐得住才怪。
明朝亡於貪腐,官僚階層早就壞透了。就看有沒有人能鎮住那些饕餮的嘴。鎮得住,國家還能維持,鎮不住,就那樣了。
真誠地看著你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吳三桂投靠清朝引清軍過山海關,直取北京,佔領北京。吳三桂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