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名泉中的“滴水泉”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即地下水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涌出地表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根据泉水的地学成因,泉一般分为裂隙泉、断层泉和溶洞泉。

泰山泉水多属于裂隙泉,而泰山裂隙泉的出露形态又可分为三种:一是溢流型,如泰山前的王母泉、广生泉、天外泉、明堂泉等;二是渗透型,如泰山顶的石泉、云泉等;三是滴水型,如后石坞的灵异泉、石乳泉,泰山西路扇子崖的月亮泉等。下面介绍几处泰山名泉中的滴水泉。

珍珠泉 : 滴水如贯珠

珍珠泉位于岱顶孔子庙南 30 米东崖下、鲁班洞旁、" 气象万千 " 石刻旁,山崖裂隙水从石缝滴出汇而成泉。

泰山名泉中的“滴水泉”

(气象万千石刻。陈勇 摄)

《泰山道里记》载:"(斗仙岩)东北崖石窍滴水如贯珠,曰珍珠泉,昼夜出斛许,味极佳。迤南有明置西公署,额曰‘仰止亭’,凡达官止宿于此,今亡。" 斗仙岩即振衣冈,西宫署遗址旁的一个小山岗名,有 " 振衣冈 " 刻石,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泰安知州余姚杨山所刻。该泉紧邻鲁班洞,自古为山民和游客取水处。现旱季湿润,雨季泉脉旺,日出水量约 2 — 3 立方米。

泰山名泉中的“滴水泉”

(灵异泉。马辉 摄)

灵异泉:六月寒冰坚玉柱

灵异泉,又称来鹤泉、黄花泉,位于泰山后石坞元君殿后黄花洞中,因洞口石壁上开满黄花而得名黄花泉,民间称其为 " 八宝琉璃井 "。

传说泰山玉女碧霞元君成仙前在此洞修炼,故称此洞为玉女修炼处。明萧协中《泰山小史》称这里 " 曲径逶迤,圭门清雅,松挂悬崖,泉飞古洞,更有岑楼凌汉,石蹬穿霄,风声鹤淚,俗骨浑忘。" 黄花洞前天空山南建有元君庙、元君殿。黄花洞洞顶渗水成冰,串串落入洞底池内,十分奇异,故名灵异泉。又传仙鹤常来此饮水,故名来鹤泉。由于后石坞地处山阴,洞在天空山下,四周古松环列如笋;日照时间短,海拔高,洞又深,冬天洞内奇寒,滴水结成冰柱,到夏天仍未融尽,形成夏日冰柱,此即 " 盛夏冰洞 " 奇观,历来为泰山十大自然奇观之一。泉生洞中,洞藏松中,古今文人,多有题咏。明万历间工科给事中何士晋在洞口题 " 云根玉液 " 四字,清康熙年间巡抚蒋陈锡题 " 灵山玉柱 " 四字。清人赵国麟留下了 " 洞名黄花洌清泉,六月寒冰坚玉柱。疑是石髓自空流,倒泻岩穴成石乳 " 的诗句。现灵异泉日滴水量约 0.5 — 1 立方米,雨季较大,供管理人员和游客饮用。

《山东省志 · 泰山志》将灵异泉列为泰山七十二名泉。

石乳泉:洞顶出水涓涓流

石乳泉位于岱阴后石坞元君庙上院三官庙后的莲花洞内,因洞顶岩石倒坠如乳,泉珠涓涓,故名。又因洞顶岩石裂隙水滴入洞底,叮咚作响,又名 " 叮当泉 ",海拔 1325 米。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灵异泉)东一洞曰莲花,石瓣倒缀如莲。悬霤涓滴,谓之石乳泉,积冰恍如玉柱。有今上御制《莲花洞》诗勒壁,即《岱史》所谓‘后石屋’也。" 清唐仲冕《岱览》卷十七 " 岱阴 " 曰:" 黄花洞在蔚然阁旁,以环洞多黄花故名。洞高可拂冠,广容一几 …… 相传玉女修真处。东一洞,石芽瓣瓣,倒茁如菡萏出水,悬霤沃流,积冰如玉柱。洞曰‘莲花’,泉曰‘石乳’,所谓后石屋也。" 洞周围尚存 " 忘机 "" 作出世想 " 等石刻。

莲花洞、叮当泉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山下有个给财主放牛的小伙子叫王二,撵着牛群到后石坞来放牧,无意中发现,在离他不远的悬崖上显出一朵刚刚开放的、洁白洁白的莲花,而且还隐隐约约地听到从悬崖内传出的 " 叮呤咚隆 " 的响声。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当时泰安的州官是个贪财的人,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认定悬崖中准有奇珍异宝,就想进去看看。事有巧合,州官不仅看到了 " 神莲 ",也听到了 " 仙乐 "。他忙派人回城,调来石匠工役,在他的亲自监督下,开始凿崖取宝,整整凿了三天三夜,果然在崖中挖到一个空洞。这洞高刚过人,洞顶的石缝中,有节奏地往下滴着清泉水;泉水汇积成一个水汪,水滴进汪中,便发出 " 叮咚 " 之声。这便是人们听到的 " 仙乐 "。州官亲自进洞一看,只见水汪中有块不大的藕瓜,那藕瓜又白又嫩,水凌凌的十分洁净。州官认定藕瓜就是珍宝,二话没说,伸手就抓了起来。就在此时,只听 " 咔嚓 " 一声响,那藕瓜一道金光腾空而去不见了,州官大吃一惊,跌倒在水汪之中。从此以后,藕瓜没有了,神莲也不见了,只留下这石洞和泉水。后人便叫石洞为 " 莲花洞 ",叫那泉为 " 叮当泉 "。

石乳泉泉水常年不涸,古时即为住庙僧尼的主要生活用水,日出水量 1 立方米左右。

《山东省志 • 泰山志》将石乳泉列为泰山七十二名泉。

泰山名泉中的“滴水泉”

(月亮泉刻石。袁明英 摄)

月亮泉:月亮洞内流清泉

月亮泉位于泰山西麓扇子崖西、傲徕峰月亮洞石壁下,海拔 725 米。傲徕峰在泰山主峰的西南,因离泰安城近,所以从城里看,觉得它很高,甚至超过了主峰。实际上走进泰山之后,它就不高了,故当地有俗语 " 远看傲徕高,近看不及奶奶腰(指泰山主峰)"。

月亮泉在傲徕峰下,隐于高阔各数丈的垂壁之中,呈半月形。泉水自洞顶滴注,冬结冰柱,春来依然,似龙宫冰窟。泉由峰崖石隙水补给,泉水旺盛,水质清洌,终年流淌,既使大旱之年亦不干涸,日出水量约 5 立方米,为附近山民的主要生活水源。石壁上有今人杨庆蔚所题 " 月亮泉 " 三字。泉旁有爬山虎,爬满了半个石崖,使此泉显得更加冷古。

藏金泉:滴答泉子藏黄金

藏金泉,又名滴答泉子,位于徂徕山太平顶景区太平西壁下部。泉水从上部石缝中渗出,常年滴答不断,清凉甘甜。

太平顶为徂徕山最高峰,海拔 1027.8 米,因峰顶为约 0.2 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大有舒展太平之感而得名。相传是泰山奶奶将峰顶坐下去三尺形成。在此可观徂徕山全貌。古时建有祭祀徂徕山神的 " 护国感应侯祠 ",后圮。太平顶西有太平西壁,数丈山崖如斧劈刀削一般,集险、幽、奥、奇、秀于一体,故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 " 太平顶西劈 "。

藏金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原来泉边的小石坑,能沉淀金沙,一南方人每年来偷取一次,来时住在山下一王姓财主家里。数年后南方人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就将此事告诉了王财主,贪婪的王财主嫌石窝太小,藏金太少,就将石窝凿成了坑,结果再也藏不住金子了。现太平西壁、藏金泉已成为徂徕山著名景点。

原泰安市史志办 马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