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告訴你:做生意賺錢,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死磕”一件事

一個故事告訴你:做生意賺錢,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死磕”一件事,這件事就是質量。做生意,必須“死磕”質量,嚴把質量關,因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商戰制勝的根本,也是做大做強的根本,只有搞好質量,才有可能奢談別的一切。具體而言,做生意,嚴把質量關有多重要?看完這位“溫商”的故事,恍然大悟。

一個故事告訴你:做生意賺錢,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死磕”一件事

來看這個故事:

曾幾何時,聞名商界的“溫商”中的一些人,為了最大限度地掘取利潤、佔領市場,曾偷工減料,造假弄假生產出成千上萬的假冒偽劣商品。尤其是皮鞋行業,不少消費者吃過溫州“開口牌”、“斷底牌”皮鞋的虧,低劣的產品質量傷透了消費者的心,也讓生產這些偽劣產品的企業品嚐了被市場拋棄的苦果。看著風生火起的溫州市場因在質量上耍心眼玩手段而走上沒落之路,眾多“溫商”們才真正明白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滋味。

由於質量的緣故,“溫商”被市場拋棄,被消費者厭惡,成為了過街老鼠。可貴的是,“溫商”並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繼續沉淪,而是在冷靜反思中吸收了教訓,並總結出只有嚴把質量關企業才能長盛不衰的做大做強之道。溫州著名企業家王振滔在這一方面有著極為慘痛和深刻的再認識。

王振滔很小便背井離鄉,到武漢謀生。那時的王振滔,看著城裡人腳上發亮的皮鞋,心裡羨慕萬分,穿一雙皮鞋竟成了他當時的夢想。經過數年的艱苦勞作,走街穿巷,王振滔存了一筆不大不小的積蓄。憑著這點積蓄,加上向親朋的籌借,王振滔走上了創業之路,創辦了“永嘉奧林鞋廠”。

一個故事告訴你:做生意賺錢,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死磕”一件事

王振滔

牌子看起來不小,但王振滔的鞋廠嚴格來說仍然只能稱做皮鞋作坊。為了打開銷售渠道,王振濤背上自己廠子出產的皮鞋重返武漢三鎮,推銷著自家的產品。不少商場和鞋店對奧林皮鞋頗為滿意,但因為當時是國營體制的運作模式,因而拒絕經銷他的皮鞋產品。四處碰壁的王振滔病急“亂”投藥,想出了個在當時來看非常與眾不同甚至有些膽大包天的辦法:租用國營商場的櫃檯,專櫃專賣,不與他人摻攪,賣自己生產的皮鞋。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商場沒有了承擔購進和售出的風險,而顧客可以找櫃檯承租人買貨退貨,由此商場的責任便小到幾乎為零了。王振滔的專櫃專營,在當時的武漢尚屬於“破天荒”,打破了營銷常規。這一嘗試同時也開創了個體商戶經營與國營單位合作的先例。

當時,顧客對國營店面的信賴程度非常高,王振滔的小店銷售又提供了款式和色彩的多樣化,這都是有吸引力的因素。不僅如此,作為生產商的王振滔還堅持親站櫃檯,直接聆聽顧客對皮鞋質量、式樣、色彩的反饋意見,這對於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無疑大有幫助。就這樣,靈活多變的營銷模式加上親切真誠為顧客服務的態度,為王振滔的皮鞋專櫃贏得了驚人的銷售成績,他的1個櫃檯的月營業額竟比商場10個櫃檯的總額還高。溫州個體經濟的優勢讓國營商場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營銷經驗。

但就在王振滔的生意進行的如大如荼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他陷入病苦的深淵之中。1987年8月8日,這是很多“溫商”尤其是溫州鞋商刻骨銘心的日子。由工商行政部門查獲的眾多有牌無牌的溫州產的偽劣皮鞋,這天在杭州市武林門廣場被工商行政管理人員點火焚燬。望著這批質量低劣的皮鞋化為滾滾煙塵,消費者無不拍手稱快。隨後不久,全國範圍內也展開了專項治理整頓溫州產品的活動。這一消息對消費者來說固然是好事,但對此刻在武漢商場經營皮鞋專櫃生意正火的王振滔來說卻是無疑一個晴天霹靂,任他千張嘴萬條舌也無法為自己辯解。王振滔剛生產出的價值20萬元的皮鞋被悉數沒收,工商管理部門以5元一雙的低價全部處理掉了這批產品。

一個故事告訴你:做生意賺錢,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死磕”一件事

無幸受累,遭此冤枉,對王振滔來說簡直是致命的。為了討個公道,這個當年在武漢三鎮走街串巷的倔強的溫州人,借了幾萬塊錢,與他賴以成長的城市的有關部門打起了官司。經過繁瑣的訴訟,雖然只贏回了區區2000元錢,卻釋放了在王振滔心中聚集的一腔怨氣,為王振滔和他的奧林皮鞋挽回了聲譽。

這次經歷當然使王振滔感觸甚深,他認識到企業的產品如果沒有過硬的質量、沒有叫響的品牌、沒有廣泛的信譽,幾乎就成了可以被人任意宰割的羔羊,合法的權益既然得不到保障,也就絲毫沒有前途可言。1990年,王振滔註冊了“奧康”皮鞋商標,再次殺回武漢三鎮,他自信真金不怕火煉,並就此走上了一條發展快車道。

通過王振滔的故事可以看出,做生意,產品一定要有過硬的質量保證,必須“死磕”質量,嚴把質量關,這是經營最為根本的東西,是商德的基本體現,生意人一定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在生產經營時,一定要將產品質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只有這樣,你的產品才有可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你也才有可能賺到錢,才有可能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