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之趣味無窮,愛不釋手的文言文啟蒙讀物,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

近年來,國學熱現象愈演愈熱,“如何輔導孩子學習經典”是擺在家長面前的一大難題。

大語文時代的到來,大家逐漸意識到讀國學經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一番。

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

一位學識淵博的爺爺考慮到後代學習文言文的難點,於是未雨綢繆,親自挑選古文,寫出了一本老少咸宜的古文啟蒙經典著作——《念樓學短》。

讀之趣味無窮,愛不釋手的文言文啟蒙讀物,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

這位可愛可敬的爺爺便是著名編輯、出版家、作家,也是錢鍾書和楊絳先生的好朋友——鍾書河。

為了培養小讀者的興趣,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作者還親自翻譯,即書中的[念樓讀],並書寫感受[念樓曰],既有知識的解讀,拓展,也有作者對人生的思考, 希望這本書像一艘小船,能把孩子們吸引到經典的大海里去。

一、選文角度與眾不同

01選文短

翻開本書,可以看到楊絳先生親自作序:

選題好,翻譯的白話好,註釋好,批語好,讀了能增廣學識,讀來又趣味無窮。

楊絳先生一連四個好,讓我們更加好奇書中內容,還有這書名。

作者在序中開門見山地說,所謂念樓,因為自己家住在20樓,廿樓,是曰念樓;學短,是學把文章寫得短。鍾先生說:“即使寫不好,也寧可短一些,彼此省時省力,功德無量。”

契訶夫說過,“寫作的技巧,就是刪掉一切多餘字句的技巧”。

他以為,描寫海是很難的,有一個小學生,形容得最好。

只有兩個字:海,大。

這本書選文中最短的是《謝贈蘭》

與王獻書:蕙何多英也,謝。

短短六個字,卻能流傳至今。

讀之趣味無窮,愛不釋手的文言文啟蒙讀物,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

02不止純文學

正如作者所言,“學其短”中,我有意將“學”的範圍擴大,使之不限於所謂純文學。特別想要從傳統的各類文體中選讀些名文。

所謂名文,大都是歷來傳誦公認的名篇,但也有原來並不普及,而我十分欣賞,認為可以和公認的名篇並列的。

學習古文經典,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因此,這本書內容橫跨多個領域,53個主題,530篇選文,四書五經、筆記小說、序文題跋、文論詩話、名人酬唱,涵蓋各種文體,包羅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畫的是時代中的人,時代中的事,讀來才讓人回味無窮。

03選文客觀

宋真宗年間,皇宮發生火災,災後重建,需要取土。

這時候有個人想了好辦法:挖溝取土;引水入溝建水道,可運送磚瓦石料;建築完成後,垃圾填埋回溝,水溝又恢復成了寬闊的道路。

這個辦法一舉三得,節省了上億的工程費用,還縮短了工期。

這個主管工程的人,就是丁謂。

丁謂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因為他是寇準的對頭;寇準為賢相,他是奸臣。

儘管如此,作者選文客觀,選取有文學價值的作品供讀者欣賞,讓我們看到所謂奸臣,也是有才華的,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讀之趣味無窮,愛不釋手的文言文啟蒙讀物,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

二、讀來趣味無窮

在大家的印象中,古文大多枯燥無味,或過於抽象,難以理解。然而,《念樓學短》中的選文卻讓人讀來趣味無窮,不信,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則故事:

01耳環

薛公獻珥

齊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之所立,乃獻七珥,美其一。明日視美珥所在,勸王立為夫人。

【念樓讀】齊國的王后死了。在王的身邊,有七位年輕受寵的嫁妃。薛公田嬰想要知道,在這七位妃子中,誰會成為新的王后,便給王送上七副耳環,其中有一副特別貴,特別漂亮。

第二天進宮,薛公注意哪位妃子戴上了這副耳環,便向王建議立她為王后。

這是一則小故事,通俗易懂,同時也讓讀者瞭解到田嬰的聰明之處。

田嬰是孟嘗君的父親,孟嘗君並非嫡子,相反,孟嘗君的母親只是一名“賤妾”,田嬰卻讓他成了繼位的人。能讓賤妾之子繼位的父親之非凡亦可以想象得到。

02歐陽修求止雨

祭城隍神文

雨之害物多矣,而城者神之所職,不敢及他,請言城役。用民之力六萬九千工,食民之米一千三百石。眾力方作,雨則止之;城功既成,雨又壞之。敢問雨者,於神誰屍?吏能知人,不能知雨。唯神有靈,可與雨語。吏竭其力,神佑以靈。各供厥職,無愧斯民。

【念樓讀】久雨成災,危害極多,這修城牆的工程,您卻不能不管啊!

修城已經投人六萬九千工,一千三百石米也已吃空。這雨若不止,工就只得停,修好了的城牆也得返工。我只能管人,不能管雨。天上的事,還得天上的神祗做主。

求城隍神快快顯靈,讓天公停雨放晴。工程能早日完成,您和我就是造福於民。

古代祭祀很常見,尤其是在自然災害來臨的時候,為了祈求上天保佑,地方官,甚至帝王都會親自求神拜佛,為保民生福澤,對神明起誓,以奉承話為主。

而歐陽修這次求雨,不按常理出牌,他完全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告知災害的嚴重性,然後向天神問責。“敢問雨者,於神誰屍”,提醒神有神的責任。

一個栩栩如生的主人公形象樹立在讀者面前,這便是歐公的長人之處。

讀之趣味無窮,愛不釋手的文言文啟蒙讀物,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

03靴價

馮道、和凝他倆同在中書省當宰相的時候,和凝有回見瑪道穿了雙新靴,便問他:“您這雙新靴子是多少錢買的?”

“九百。”馮道舉起左腳,答道。

和凝是個急性子,一聽就火了,回頭便呵責自己的隨從:“我的怎麼要一千八?”罵個不停。

馮道在一旁好像插不上嘴,過了一會,才向和凝舉起自己的右腳,慢吞吞地說:

“這一隻也是九百。”聽者無不大笑。

這便是朝堂之上官員的互相打趣,即使都在嚴肅認真地辦事,上班前後同事之間偶爾開點無傷大雅的玩笑,調節一下緊張的氣氛,也是有益無害的。

我們讀這篇文章,瞭解馮道的幽默,古代的物價,同時更能感受到古時的人際氣氛,開玩笑是人際交往常見的一種互動方式,古已有之。

此外,作者的旁徵博引讓我們吸收到不少有趣的史料知識,比如在談到生死的祭文篇,作者從《帶笑而死》中聯想到美國大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特別俏皮:

請原諒我不起身。

看得出他是心平氣和,甚至還帶上幾分幽默感告別人生的。

這對待生死,坦然自若的心態,確實是值得後代讚揚和學習的。

三、讀書乃天下樂事

530篇名文中,談讀書與品德修養居多,選幾篇印象深刻的和大家分享。

01

小朋友常問爸爸媽媽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學習?”

我們看看古人是怎麼回答的。

誨學說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變成精美的玉器,人不學習,就不會掌握知識,明白道理。不過,人和玉石是不一樣的。玉石不加工,還是一塊玉石,人會受環境影響,不學習的話就無法變成一個高尚的人,有用的人,甚至還會變壞。

02

人們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把讀書的價值物化了,其實讀書不僅是通曉知識的手段,讀書還可以交友,彼此交流,增長智慧。

友善士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見賢思齊是讀書人的一大習慣,然而“切磋學問,砥礪品行,只靠和朋友交流還不夠。通過讀書,認識古時的智者賢人。他們人雖然不在,他們的思想和著述卻還存在著。

比如太史公克服艱難困苦,終成《史記》,二千年後的我們,讀其書,知其人,論其世,猶不能不為之感動。

讀先賢的書,便能接近他們,瞭解他們的為人和時代,也就等於和他們交了朋友。

如果閱讀是門檻最低的高貴行動,那麼“從書中結交古時的智者賢人”可算是最高級的交友方式了。

03

天下最樂事

“陶石樑曰:‘世間極閒適事,如臨泛遊覽、飲酒弈棋,皆須覓伴尋對;惟讀書一事,止須一人,可以盡日,可以窮年。環堵之中而觀四海,千載之下而覿面古人,天下之樂,無過於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念樓讀】世間休閒適意之事,如遊山水、賞勝蹟、飲酒、下棋……都要有同伴。只有讀書,才是純粹屬於個人的事。

周作人在《文法之趣味》一文中說,拿一兩本有趣味的書,在山坳水邊去與愛人同讀,是消夏的妙法。

然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塔,雖是同一屋簷下的伴侶,彼此之間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讀書與其他活動不一樣。這便是書“止須一人”來讀的緣由。

讀書,沒有任何條件限制。居陋室,能縱覽天下;相隔千年,還能晤對古人。這是任何其他賞心樂事都比不上的,只可惜人們不一定體會得到。

讀之趣味無窮,愛不釋手的文言文啟蒙讀物,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

四、真摯的情感流露

01

言為姊作粥

英公雖貴為僕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僕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得乎?”

李勤身為宰相,姐姐病了,他還親自為她熬粥。

這時他年事已高,鬍鬚長得長,熬粥時鬍鬚都被火引燃。姐姐勸他別幹了,說:“男女用人多的是,何必自己動手吶。”

“難道是沒人動手我才做的嗎?”李勤道:“我是看見姐姐你年紀老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給姐姐熬粥,只怕也很難了啊!”

李勤對老姐姐講的話,充滿了手足之間的深情。這種親情,無關權力地位,這是心的嚮往,每每觸及都是內心最溫暖的地方。

02

與夫人書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念樓日】“亂世英雄出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寫這封信的錢繆,就是稱霸一方的亂世英雄。

我們讀這封信充滿了溫情,全不像武夫的手筆。看得出錢大王此時只把自己當作盼夫人歸來的丈夫。

第一句“陌上花開”,點明春色正好,提醒夫人不要辜負大好芳時。第二句“可緩緩歸矣”含蓄委婉,不以心情急迫為由,而以商量的口氣,顯出了一片好男人的溫柔。

楊瀾說過:好的婚姻裡不只有愛,還要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刻骨銘心的感情。

然而在古代東方,女人普遍是為君生兒育女的工具,是政治上的利益交換,實在太不可能有這樣的享受。

正因如此難得,錢大王這封信從此化為歌詩,傳播開來,流傳後世,讀來不甚感動。

03

寄鄒論園

僕歸裡後,內子已自病危,乃不數日間,遽然化去。以數十年同艱共苦者,而目中忽無此人,覺“蒙楚”一詩,字字皆為我輩畫出淚痕。方知此種傷心,固自同於千古。特僕不幸,適然覯之,慘慘何已!

我回鄉時,妻子病已瀕危,沒有幾日,便故去了。

現在才知道,和順夫妻一死一生,乃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悼念亡妻,讓人情不自禁想到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芒”。

讀之趣味無窮,愛不釋手的文言文啟蒙讀物,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

妻子去世十年,我已不再是從前的我。面容滄桑,耳鬢如霜,如果我們此刻相見,你應該已認不出我了。午夜夢迴,常夢見你我年少時,每回我推開家門,妻子你面窗梳妝的情景。人生中的諸多不順,妻子的溫情脈脈讓我滿腹話語,然而除了哭,我無言以表。

生離死別之痛,本人當時是無法以語言文字表達的,因為語言文字無此力量,人亦無此力量。——惟有淚千行。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精神啟蒙,往往始於傳統經典的滋養。閱讀之於生命,人們習慣將國學經典比喻為母乳。母乳的價值在於她是取法乎上的不可替代。

因此,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經典,選擇啟蒙書籍是重中之重。有了這本趣味盎然,精心創作的《念樓學短》,猶如有聖賢藏於心,篤於行。

正如作者所盼望的,希望後代能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與孔子、孟子、莊子等古聖先賢做朋友,從經典讀物中吸收精神營養。如此,德必向善,學必精進,功自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