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在綜藝裡總是有難以預料的魔幻情節發生,昨晚播出的《演員請就位》

終於進入到導師打架環節,四位導師要抽籤拍攝彼此的經典作品,最終在節目中呈現出完整的短片。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本來這是讓人很期待的部分,因為在演員綜藝的“前浪”中,基本都是以現場舞臺劇形式的表演來比拼,總算有個節目願意大膽試驗一下真正的影視化呈現效果

但是比拼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陳凱歌以23票的差距輸給了郭敬明,而且是在評審團、大眾評審兩個票數組成部分都輸給了郭敬明,意思是無論從專業評析角度,還是普通受眾層面,陳凱歌都不如郭敬明?

這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儘管近年對於陳凱歌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總有“廉頗老矣”的爭論,也必須客觀承認一點,導演這個職業的確存在一個曲線。

德·帕爾瑪在他的紀錄片中所說,一個導演的黃金年代就是三十歲到五十歲,無論後來拍的怎樣,大家始終在乎的就是那個時間段的作品。

但還有句特呂弗的名言金句,一個好導演最平庸的作品也勝過一個平庸的導演最好的作品。

就算在節目中陳凱歌導演的《悲傷逆流成河》是他最平庸的一次創作,而郭敬明導的《妖貓傳》是他的導演生涯巔峰了,這也只屬於他們個人創作史中的高山低谷,將兩者並在一起,陳凱歌始終是勝上一籌的。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首先不得不扯一點客觀因素問題,節目組設置的這個環節存在一個極大的不合理性,導演抽籤拍攝彼此的作品,前提是有作品

這個作品不是在於“質”,而是“量”,陳凱歌和李少紅已經拍了三十多年了,累積了大量的作品。

趙薇儘管目前上映的導演作品只有一部,但退而求其次她還有很多主演的作品。

郭敬明呢?真正的導演作品是《爵跡》和《小時代》系列。《爵跡》是一部真人動畫捕捉電影,在形式上已經不適合這個舞臺了。《小時代》儘管有四部,但從嚴格意義上來看,它只能算一部作品,總不能這個環節進行四輪,讓其他三位導演從第一部拍到第四部吧?

文本選擇的侷限,自然對於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有很大的影響,而陳凱歌在這麼有限的選擇裡,挑出來郭敬明原著並參與編劇的《悲傷逆流成河》

這個電影段落在節目第一期就呈現過一次,也是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裡的第一次熱搜。

郭敬明基本上是節目的“流量擔當”,他的一言一行,批評或表揚都會網絡放大。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當然這也是基於他個人一種強烈的不自信,這種不自信並不是來自於他不夠成功,相反作為文化商人他太成功了,可是一旦他想打上“藝術”的標籤,難免有些露怯。

不少網友甚至戲謔他頭頭是道的專業術語,是因為連夜苦讀了後浪出版電影類讀物全集。

在郭敬明版本的《妖貓傳》裡,也盡顯他的自卑。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本身陳凱歌作品表裡,就提供了大量可供選擇的文本,《妖貓傳》是陳凱歌上一部長片作品,相對來說比較新,也就是沒有那樣根深蒂固的經典地位。

《妖貓傳》上映的時候評論較為兩級,而整個故事也很有層次性,意思就是陳凱歌在電影裡藏著說的東西很多,挖掘出來一點,就足以支撐一個番外作品的文本。

當然郭敬明選擇《妖貓傳》可能還有一個原因,他正在執導同時夢枕貘原著改編的《陰陽師》,以及他曾經將陳凱歌另一部同類型電影《無極》改編成小說,他比較熟悉這一類文本的表達方式。

魔幻性質的故事,首先就是要營造空間感,郭敬明的《妖貓傳》是四個競演作品裡空間最多的,也是空間切換最頻繁的。

從孩提時期院落,到第一次見到楊玉環的極樂之宴,馬嵬驛的破樓、楊玉環的墓穴,破樓還分了內外廳,墓穴也有洞穴內部和棺槨空間兩重設計。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也包括一些沒有明確提及一閃而過的空間,像是丹龍告訴白龍“安祿山造反了”的房間。

但這些空間幾乎都是從電影中照搬而來的,沒有獨創性。有空間,就有空間的切換,郭敬明選擇了非常初級的切換方式,相似元素轉場。出現在不同時空的同一句臺詞,相似的景別機位和人物動作。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乍一眼看上去,感覺他運用了很多剪輯技巧,其實是在用這樣簡單的方式混淆文本的單薄,用空間切換製造出一種敘事層次豐富的假象。

在鏡頭語言的設計上,郭敬明也比較公式化。

絕大部分雙人對話鏡頭,都是按“好萊塢三鏡頭法”拍的,也就是一邊一次過肩中近景鏡頭,再切雙人中景鏡頭。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當然這是一個表演類競賽節目,而不是導演水平比拼,可是郭敬明作為導演,並沒有通過鏡頭最大化演員表演的優勢。

在其中一期節目中,郭敬明曾批評過《情深深雨濛濛》段落裡的表演都是“明臺詞”處理,演員說的就是心裡所想的,沒有一點內斂性。

而他的《妖貓傳》恰好也全都是這樣的處理,情緒始終是大張大放,尤其是楊玉環喝下藥水告別的重頭戲。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陳凱歌在執導《妖貓傳》時說過,“最黑的夜,最亮的光,這道最亮的光就是楊玉環”。他認為這個角色不能太實了,越是安靜則越有力量。郭敬明的版本可以看到楊玉環的深情、不捨、痛苦,但是偏偏少了力量。

表演的邏輯基礎,是來自導演對文本的認知。

郭敬明解讀到他的改編邏輯,說有一條很明顯的情節線,“丹龍為白龍犧牲,白龍為楊玉環犧牲,楊玉環愛皇上,而皇上愛江山”,在這樣一種單線條的情節推動裡,完全將一個宏大動人的故事扭變成古裝言情網絡小說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在陳凱歌的《妖貓傳》裡歷史是盛大的幻術,他渴望香車美人,最終發現沒有香車,也沒有了美人。那種對大時代的悵然若失,在這裡變成了小時代的愛恨情仇。

陳凱歌是一個文人氣質很重的導演,也註定了當他試圖表達更深刻的思慮時,註定要被不理解。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大家可能會發現,他其實很少執導現代題材故事,基本都有一些年代感,大概只有

《搜索》、《和你在一起》、《溫柔地殺我》、《大閱兵》四部長片,和《百花深處》、《白晝流星》兩部短片。

相對來說,過去的時代可以更好的做成一個外殼,他在裡面填充自己的所思所想。

這次他選擇了《悲傷逆流成河》,在四個競演作品裡,這是唯一一個沒有變過敘事空間的,從開始到結尾都在一間教室裡。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在這樣單一的空間裡,陳凱歌也沒有忽視空間的重要性,他利用空間的侷限造就空間的層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擺成T臺的課桌,從教室一直延伸到陽臺邊,一路走過去就可以飛越欄杆。

在稀疏平常的教室裡,這是一個特殊化的存在。同時T臺也是一個可解讀的符號元素,故事開始第一個在上面出現的是女主角易遙,代表她絕對第一主角的位置,也象徵她的自殺有一定的表演性質,與後來她所說的在討厭她的人面前燦爛的死相呼應。

隨著故事的進展,隱藏的前史部分在對話中被揭露,兩個男性角色一一也走上了這個T臺,正是他們在這個故事中所處的位置被揭示,一同完成這場表演。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這個T臺也是敘事情感的一個劃分,當他們站在上面時,人物情緒是極端、激動的。而走下T臺,也是情緒的轉變過程,逐漸恢復平靜。

而光的變化,也在提示觀眾演員情緒和故事走向的變化,從夕陽前的暖色耀眼,到易遙坐下來後開始進入冷色舒緩。

儘管沒有空間上本質的變化,但利用核心場景的分割以及時間推移的外化表現,做出了空間內部的敘事空間轉換。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陳凱歌也彰顯出非常紮實的鏡頭語言功底,在顧森西跳上T臺跟易遙背後的齊銘一唱一和告解時,三個人排成一條直線,顧森西是前景,齊銘是後景,易遙在中間,再度確立了她第一主角的身份,同時也代表前後男生的臺詞是為了表現給中間主角的這一敘事功能。

易遙走下T臺後,坐在教室中隨意擺放的椅子上,顧森西背靠T臺,齊銘在另一角的窗戶,三人形成一個三角形構圖。數學成績再差的人也知道,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形狀,在鏡頭中人物形成三角形也有這樣的視覺效果。

郭敬明贏了,這個節目死了

其實一切也是陳凱歌最擅長的表現手法,在寫實故事中寫意。

他用自己的文人底蘊,將沉重的現實慢慢分解,以一種近似詩意的方式重組,並不求心靈的直擊,而是希望緩緩的滲入。

《演員請就位》是一個表演競賽綜藝,但我們都知道一部影視作品,導、編、演等各個環節是協調同行的。

也意味著,一個大眾認可的作品,必然離不開各個部門的統一發揮,單獨強調其中任何一環,都會造成失衡。

郭敬明的勝利,只是在於他使用了被量化販賣的技巧,絕大多數商業片都這樣拍的,他也這樣拍。

但陳凱歌棋高一著,在於他並不是為了節目效果呈現而拍,為了輸贏而拍,為了迎合綜藝受眾心理而拍,他是真正作為一個導演,為自己的信念而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