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比例高,应收账款多!当心上市公司“财务大洗澡”

在创业板开板之前,商誉较少。那时便不存在这个问题,直到创业板历史悠久,日渐成熟,上市公司便探索出不少应对市场的捷径,利用应收账款的计提进行"财务大洗澡"便是其中一例。

商誉比例是什么?

商誉占总资产比例=商誉/总资产,即公司使外界相信的未来可能创造的超额价值/总资产。商誉通常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经济收益,商誉值的大幅增加一般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事件有密切关系。说的日常一些,就是品牌溢价。有时候我们去挑衣服,明明都是运动服,材质看着差别也不大,不同品牌之间的价格却是千差万别。此外,各种明星的代言,表面上看都是流量"惹的祸",其实这也是在无形中提升该品牌的商誉。

类似于买衣服,在经常发生的并购重组中,假设母公司为收购一个子公司支付了100元,但子公司的目前账面价值只有80元,这多出来的20元,就成为了商誉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

在2018年之前的会计准则中,商誉采用的是减值方法,也就是每年年底评估一次商誉,看是否需要减少(这个如何评估商誉就非常主观了)。未来,商誉将会采用摊销的方式进行处理。摊销的意思,考虑到未来这个商誉最终会回归为0,规定好使用年限。每年就会强制固定的去掉这部分商誉的无形资产,直到商誉为0。

"财务大洗澡"

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财务大洗澡",主要是应收账款的核销,因为按照相关财务规定,如果该收回来的钱,三年收不回来,财务上要做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如果将来能够收回来,可以充抵进当年的利润。于是,当年很多上市公司搞的财务大洗澡,往往和应收账款计提有关,当然这里面也是藏着猫腻,有些估计就是做的假账,别说三年了,三辈子这账也要不回来,于是先做三年假账然后财务大洗澡,一次性计提。然后公司轻装上阵,只要保持好"三年只洗一次澡",公司就不会退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核算办法。并购增多了,商誉就增多了。增加的商誉弹性在不同行情下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评估值是原来资产净值的几十倍,完全靠一纸业绩对赌协议来约束,结果高于资产净值的部分,计入上市公司商誉。这两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很多企业经营压力大,往往没有完成业绩对赌,按照要求,上市公司要做商誉减值。这一减不要紧,原来评估有多高,现在减起来就有多深。于是就有了超过40亿的商誉减值计提,70多亿的亏损,亏出一个半公司市值的天神娱乐,有网友说,这哪是天神,简直就是资本市场的"瘟神"。

现有商誉排名

目前同花顺总结的商誉排名情况如下,商誉在市场上一般表现为流量、品牌效应以及市场普及率。因此下图可以看到一些广为人知的品牌美的、海尔、平安和万达都名列前茅。

商誉比例高,应收账款多!当心上市公司“财务大洗澡”

商誉值高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若是商誉值占总市值比率过高,便存在极高风险。下面列出了部分商誉值占总市值比率超过50%的上市公司,排名按照比率由高到低。

商誉比例高,应收账款多!当心上市公司“财务大洗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