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能代齊的外部要素: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文|飛魚說史

蓋孔子晚而喜易,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孰能注意焉!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佔至十世之後;及完奔齊,懿仲卜之亦云,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專齊國之政,非必事勢之漸然也,蓋若遵厭兆祥雲。——《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上演了一幕烽火戲諸侯的好戲。

褒姒雖然笑了,但對西周來說卻是致命的,因為沒多久,犬戎進攻西周都城鎬京,諸侯無人來救,致使鎬京被攻破,周幽王身死,而褒姒亦被犬戎擄走,從此不知所蹤,西周滅亡。

田氏能代齊的外部要素: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烽火戲諸侯

天下不可無主,天下諸侯擁立周幽王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

周平王繼位之後把都城東遷至洛邑,自此進入了東周時代。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但嚴格意義上來講東周卻不是春秋和戰國的和,因為東周被秦國滅亡之後,戰國還持續了一段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華夏,戰國時代才最終結束。

那麼春秋和戰國究竟怎麼劃分的呢,歷來說法不一,但卻有兩個不得不說的大事件,一個是三家分晉,另一個是田氏代齊,劉向在《戰國策·序》中所言: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

我們拋開三家分晉暫且不論,單說田氏代齊,正如開篇引言,意思是,田乞和田常接連殺害兩位齊君,而獨攬齊國政權,或許不是時局形式所逼,可能只是遵循占卜的預兆。

雖然太史公的話更偏向唯心主義,但也從側面說明了田氏代齊的必然性。

田氏能代齊的外部要素: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姜子牙雕像

而田氏代齊中有一位常被忽視的人物,沒有他的首肯,周天子也不敢承認,此人就是魏文侯,他是田氏能代齊成功最為關鍵的外部要素,正所謂: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不過說此之前,我們要先知道姜齊的沒落和田齊的興起。

姜齊的沒落。

武王姬發滅了商朝之後,為了穩固統治,開始大規模的分封諸侯,正如《荀子·儒效篇》中記載,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而西周分封的主要對象有王族、功臣和君主的後代,而其中又以同姓居多,所謂“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不過作為建立西周的首要功臣姜尚(後世更習慣稱呼他為姜子牙),自然也被武王封為諸侯,史稱“姜齊”,其封地為營丘,後來改為臨淄,一直到齊國滅亡,臨淄都貴為國都,姜尚在齊地立國之後,靠著魚鹽之便,很快成為了一方強大的諸侯,被人稱之為海王之國

(《管子·海王》記載:海王之國,謹正鹽策)

田氏能代齊的外部要素: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齊”字的演變

姜齊的鼎盛時期,當屬管仲輔佐下的齊桓公年代,通過管仲一系列的改革,姜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成為春秋首霸,獨霸中原,正如《論語·憲問》中記載:(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但是齊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繼而齊國又發生了“五公子爭位”的內亂,齊國開始沒落,到了後來又被晉國屢次打敗,齊國失去霸主,從而逐步走向沒落,而姜齊公室也產生了危機,這個危機正是在齊桓公時期流亡到齊國避難的田完。

田齊的興起。

田氏在齊國的興起,歷經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這得益於田氏在齊國的“謀劃”和一系列收買民心的活動,正如晏嬰所說: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

關於田氏收買人心的舉措,有一則故事必須要說,那就是允許百姓“大斗借糧,小鬥還”,《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其收賦稅於民以小鬥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對於百姓而言,國君姓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到實在的利益。

田氏能代齊的外部要素: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齊桓公與管仲

這項舉措也說明了田氏在當時已經意識到了民心的重要性,正如《孟子·離婁上》記載: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也就是田氏遵循“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國思想。

此外,田氏代齊還離不開姜齊君主的昏庸無能,這才給了田氏機會,當看著田氏在齊國一步步做大,甚至大臣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姜齊君主都無動於衷,最終只能淪為愧對先人的傀儡,當齊康公在孤島上等死的時候,他會不會懊悔自己絕了姜太公的宗祀呢?

魏文侯在田氏代齊中的作用。

上面飛魚分析的是田氏代齊能成功的內部因素,但處在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是相互影響的,每每有大事發生,都不可忽略“國際”的因素,而田氏代齊能成功的外部因素也是必不可少。

而這個外部因素,就是魏國的魏文侯,你可能要說了,魏文侯和田氏代齊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而且還密不可分,如果沒有魏文侯的支持,田和(田齊太公)也無法如願被列為諸侯。

田氏能代齊的外部要素: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魏文侯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田齊)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求為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許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紀元年。

那麼這就要說說魏文侯為何有那麼大的能耐左右周天子了,這是因為此時魏國在魏文侯的帶領下,成為了戰國實力最強的諸侯,稱霸一時,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有實力就有話語權,魏國的稱霸,也就代表了在天下大事的決策中,魏文侯說話的分量要遠遠高於周天子。

飛魚說: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只不過是天下諸侯名義上的共主,自然已經沒有決定國家大事的說話權,正如劉向在《戰國策·序》中所言:國政異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

魏文侯是田氏代齊中總被忽視的關鍵人物,沒有他首肯,周天子也不敢承認田氏合法,你或許會說即使周天子不承認,田氏已經專了齊國的權,事實上已經是了,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周天子不承認,也就意味著不合法,這樣稍微不慎就有被諸侯國群起攻之的危險。

田氏能代齊的外部要素:周天子的態度不重要,魏文侯的意見才關鍵

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

作為戰國首霸的魏文侯,當他替田和說話,周天子自然不敢不答應,而魏文侯幫田和,其實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畢竟齊國是強國,有它當小弟,自己還是很長面子的

此外,魏文侯會幫助田和,這也和魏文侯自身的“情節”有關,畢竟他的魏國也是瓜分了晉國而來的,不算是“名正言順”,這樣把同樣處境的田和也扶立起來,對於穩固自己的位置,提高說話的分量還是很有幫助的。

就這樣,田和抱到了魏文侯的“大腿”,田氏才得以被周天子承認,從而名正言順接管了姜齊的江山,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有些時候,尋找到了正確而有力的“外援”,對自身實力的提高,也是有一定幫助的,至少田氏代齊是這樣。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孟子》、《荀子》、《管子》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