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源的两位白族老师

李根源是现代云南学养深厚的著名人物之一。在他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曾经拜了11位老师,其中,影响他一生的有3位。3位中,李根源称他为良师益友受业一生的赵樾村先生,就是剑川白族人。另外两位,一位是并未列入老师行列的老师则是他的祖母黄恭人,一位是从他17岁到他25岁东渡留学之前的赵会楼先生。据李根源自己记述:祖母教他做人做事“近仁近智”;赵会楼先生教他“立功立德”;赵藩先生则教他“为学术养”。被李根源概括为12字“近智近仁近勇,立德立言立功”,这12字也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李根源6岁时,祖母开始教他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7岁时教他《鉴略》《孝经》《出师表》《正气歌》《史可法复睿亲王书》《朱柏卢治家格言》等,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祖母在他的生命中不仅是一个老师,还是一位传奇、灵异式的亲人。李根源出生7个月时中了“惊风”,死去了4天,祖母没有放弃,彻夜为他念《观世音》经,第五天奇迹般生还。更为奇异的是,李根源19岁时与他的堂弟李根培到龙盘山为他的祖母扫祭,在祖母墓旁边遇见两头凶猛的豹子,回来后大病死去,父母正要为他办丧时,两个时辰后他又活了过来。光绪二十年(1894年),李根源16岁,祖母去世,临终前交待其父亲“此子必督其读书立名,勿使怠荒”。应该说,最懂李根源的还是这位29岁就守寡的祖母。李根源两次起死回生都与她有关,祖母是一位让他刻骨铭心,仰俯不忘的至亲。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17岁的李根源,拜来凤书院的赵会楼先生为师,成为他第10位老师。入学当天赵先生送给他8个字:“躬行刻苦,潜心讨究”与他祖母“读书立名”的遗愿异曲同工。应该也是理解李根源的第二个知音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0岁的李根源应童子试,在520应试者中名列第4名,入永昌府学。之后,两次到昆明参加乡试,一次临考前母亲病危赶回腾冲,一次因犯了清宣宗名字的讳被取消资格。1903年第三次参加乡试,与剑川周钟岳一起参考,也因上次的问题被免黜。东方不亮西方亮,李根源当年考入省高等学堂,并于第二年考送日本留学。这期间,李根源或昆明赴考,或在乡“教读”,仍认赵会楼先生为师。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7月3日,赵会楼先生在故里去世,享年68岁。李根源在年录里写道:“先师之恩,毕世不忘,服心丧一年”。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李根源学成归来,并出任讲武堂总办,功成名就的时候,拜赵樾村为师。这一年,赵藩从四川永宁道告老回乡,路经昆明时,李根源真诚地“执贽列弟子籍”,自己确认为第三大弟子(赵式铭、周钟岳、李根源)。1912年李根源以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迤西总司令兼辖迤西文武官吏的身份,到大理、丽江“筹办怒俅边务”,组建“怒俅殖边队”。34岁的李根源,激情四射,邀请老师一起回乡。他们一路访古览胜,吟诗作赋,摩崖题字,好不快乐!7月中旬,到了洱源茈碧湖潜龙庵,赵藩老师撰联,请学生李根源书写。对于老师写的“法祖逃于禅,传信传疑,一龙归去,二蛇死;称师靖难,害民害义,双燕高飞,万鸟朝”一联的精道与双关寓意,李根源敬佩有加。一行人回到剑川,李根源一住十余天,其中到丽江应事两天便即时返回剑川,这是李根源第一次驻足剑川,也是唯一一次神游师乡,并在满贤林留下摩崖题字。之后,李根源又陪老师从鹤庆、宾川、楚雄、安宁返回昆明。他们先后游览鹤庆普提寺、龙潭、感灵寺、石宝山。宾川鸡足山。楚雄云涛寺、安宁温泉、华亭、太华等等。一路走来,朝夕相处,论古谈今,作诗说文。其中,在鸡足山半月,合作《鸡足山志补》四卷。李根源与老师近两个月的深交,奠定了他既为官又著说的生命历程。

李根源8岁正式拜师求学,第一个私塾老师是里人岁贡李本荣。后来几乎一年一师,到17岁时先后拜了10位老师。其中第9位是剑川人杨超亭先生。16岁的李根源遵父命拜剑川木匠杨仕俊为老师,从师一年。在他的《雪生年录》中谦称杨仕俊为“蒙师”,后人便记录为他的“启蒙老师”。辛亥革命成功,李根源官位显耀,仍不忘师恩,1912年李根源到剑川时专门安排到海东村拜望他的老师,感恩文脉相传之情。杨仕俊成为李根源的老师,有精彩的民间传说。据说当年杨仕俊随剑川木匠到腾冲李家做活,工程竣工时,李根源的父亲请客酬宾,有一位绅士写联出考,到场嘉宾不能对答,正在尴尬时,杨仕俊抄扫帚蘸墨书丹,对联工整,墨迹萧萧,使李家很体面。事后李家请杨仕俊为李根源的家庭老师。从李根源《雪生年录》得知,拜杨仕俊为师前,“城中建文星楼落成”“工程伟壮”,也许,杨仕俊等剑川木匠是这项工程的承建者,杨仕俊本人也在这次全县庆典中露出才学。

李根源一生对大理白族,特别是剑川白族地区,拳拳有情,1951年12月21日剑川地震,李根源在北京得知的消息,十分着急,为剑川抗震救灾,多方疾呼,吟诗远念。《剑川地震》李根源(公元1951年辛卯冬十一月二十三日)。辛卯冬廿三,地震丽江区。剑川是中心,一震成荒墟。人死四百多,伤残三千余。四万家全毁,衣食住俱无。灾黎塞原野,哭声遍山隅。何辜罹此劫,拯救大声呼。赖有共产党,浩劫庆口苏。流亡获安缉,死难已匡扶。南天翘首望,诗卷载笔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