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网红“农村四哥”感谢今日头条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四川新闻网泸州11月15日讯(周超文 记者 岳东 摄影报道)

如果在山野乡间有茂林修竹处,筑木屋几间、开数垄田地、养鸡犬无数,是否就是你想要的田园牧歌的生活?今日,这样的“桃花源”已远离大多数人的生活,但是泸州纳溪区大旺竹海的“农村四哥”王荣棋,却和家人过着这样的简朴生活。他把生活的点点滴滴拍成视频,并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平台的推送下,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不仅成为坐拥380万粉丝的“网红”。通过视频,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他山清水秀的家乡和散发出泥土味的乡土生活。

11月14日上午,记者前往王荣棋家中时,王荣棋正在收拾行李,当天下午就要乘飞机前往北京,应邀参加由今日头条举办的“生机大会”。说起自己这两年来身份的转变,王荣棋发自肺腑地说:“是‘今日头条’改变了我的命运!”

泸州网红“农村四哥”感谢今日头条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手中捧着奖杯 感谢“今日头条”平台

返乡创业变身“农村四哥”

在开通头条号“农村四哥”之前,王荣棋和无数个出身山村的80后一样,在南方沿海城市的工厂流水线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代变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6年底,抱着和家人团聚的想法,王荣棋返乡创业,成为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的三农创作者,并给自己取名为“农村四哥”。

“永远忘不了2017年10月4日,那天我首次拍摄的割猪草喂猪的一个短视频,上传至今日头条平台后,没想到在短短一个小时不到,就引来了300多人围观。”王荣棋说起第一次拍短视频并以“农村四哥”上传今日头条平台,记忆犹新,脸上更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王荣棋之所以取名“农村四哥”,缘于他经常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三农内容,发现很多头条号的名字都有“农村”两个字。于是,他就根据自己在家族同辈里排行老四,堂弟堂妹都叫他“四哥”,他就干脆将自己的头条号取名为“农村四哥”。

这以后,王荣棋就以“农村四哥”开始拍摄短视频并向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推送,而他的办公室就在家里二楼,拍摄、剪辑、发布,都是他一个人负责。他的工具也极简单,就是一台电脑、一台1000块钱的DV和几个支架。而就靠着这简单的工具,如今每天平均都要拍上2—3条短视频。两年来,这些短视频累积播放量超过5亿次。播放量最高的一条,是关于村里人吃猪肉美食的,目前已有800多万人观看。

泸州网红“农村四哥”感谢今日头条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用DV记录乡音乡情

用DV记录乡音乡情

刚开始做“农村四哥”的时候,不但村里人,就连他的母亲也认为是不务正业。

“整天拍拍拍,打扰我们干农活,还不挣钱。”我妈这么跟我抱怨,我跟她说,我回来住一年,一年之后要是没什么效果就再回去务工,这也有如给母亲立下了“军令状”。

刚开始拍摄三农短视频时,王荣棋也尝试着选择拍摄乡村景色、美食,但这些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王荣棋只有初中文化,普通话不标准,策划能力也不行。为了寻求新突破,不走别人老路,他就决定从他自己最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拍——把镜头对准奶奶、父母、妻子和女儿,纪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家人每天都在干农活,拍他们零成本,说不定城里人也觉得稀奇呢。”

2017年10月24日,一条标题叫《农村妈妈做了一道家乡特色菜,爸爸冒雨背90岁奶奶过来品尝!》的视频火了。在今日头条上,累计播放量接近50万次。而也因为这个意外爆款的视频,让他找到着了努力的方向,“就是妈妈做了一桌菜,爸爸把奶奶也接了过来,赶上下雨,爸爸背起奶奶的瞬间,刚好被我拍下来。”王荣棋激动地说。

从此以后,他的视频内容慢慢向“普通家庭生活”的主题靠近。镜头下,身材瘦小的父亲勤劳、顾家,总是在忙完地里的农活后,回到家又开始围着锅台做饭;年幼的女儿,会把鸡蛋留给年老的祖奶奶;不善言辞的母亲,有时候会毫不留情“吼”儿子,却和异乡来的儿媳感情深厚……一个个小视频,虽然画面粗糙、角度也未经考量,没有降噪和调色,但这种“农村人家的日常”,却打动了越来越多的网友:“你们一家的和睦让人感动。”“我老妈以前也这样吼我”“我也是这样长大的……”

一位粉丝曾给王荣棋留言说,看了你“四哥”的视频,有种“回家”的感觉。我小时候生在农村,长大后才到城市里上学、就业。我很怀念小时候家里爷爷奶奶给他做饭的情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看着你们一家在山水相间的农村和和睦睦的,让我也十分地向往。

泸州网红“农村四哥”感谢今日头条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希望自己创作出更多精彩内容回报粉丝

专注乡村服务三农

现在,头条号已成为了“农村四哥”王荣棋的主业,他也通过一个个三农短视频创作,获取了每月上万甚至五、六万元的不错收入,命运得到了根本改变。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归功于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这两个平台。我的新媒体知识,是在西瓜视频组织的培训课堂上学习的,我也通过头条被更多人看见,而乡村那些平淡细节里暗藏的美,是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短视频源泉。”王荣棋不无感激地说,他的粉丝中,有很多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虽然他们现在在城里扎根,但魂牵梦萦处,还是儿时的家乡。对于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大部分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在他们看来,这些视频新奇,又特别有魅力。因此,两年来,他的镜头除了关注农村的柴火烧饭后,更多是关注乡村之美,“跟城市比起来,农村是少了好多便捷,但是农村也在建设,以后在农村也能发展得很好。”

虽然王荣棋的出发点是通过内容创作挣钱,却掩不住镜头下他对乡村的感情,对国家三农事业,尤其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王荣棋说,他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美,支持家乡的发展建设,带领乡亲脱贫奔康。

王荣棋透露,目前他除了可以通过视频的点击率从网站获取收入外,网友对他视频中亮过相的农村腊肉、竹笋干等农产品和土特产都很感兴趣,并帮助村里销售笋干等农特产品。从去年10月至今,王荣棋就通过短视频帮乡亲们卖了100多万元的笋干,解决了销路问题。“下一步,我打算从最容易的笋干开始做起,争取能开一个小型加工厂,加工更多土特产,力所能及为父老乡亲做一点点贡献。”

靠着服务三农,两年来,王荣棋先后获得了农民日报社和今日头条等联合组织评选的首个移动互联网三农人物奖项“金稻穗·冬乐乡风文明传承人物奖”等荣誉。

把乡村生活的细节拍成视频传播,打开农村与城市交流的窗口,让王荣棋收获了不少“粉丝”,这些“粉丝”既有人们对乡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也多多少少满足着人们的某种猎奇心理。但时间久了,王荣棋也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创作面临着瓶颈期。“粉丝们会不会看腻了,接下来该拍什么?希望这次前往‘生机大会’,会得到更多灵感与鼓励。”

目前,王荣棋不仅更新了设备,还不断外出培训、强化主题策划等方面的学习,希望自己能拍出更精彩的内容回报粉丝,让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