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人群全覆盖 广西边境普法出新彩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报道(罗兰):11月上旬,2019年“中国宪法边疆行”媒体观察团走访了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百色靖西市和崇左大新县,了解广西边关普法特色和成效。据了解,2018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县各级到社区和乡村开展宪法宣传活动3000多场次,为社区居民、乡村群众开展宪法讲座8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13万多份。这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凝聚了一群人践行法治建设的付出。

  

老少人群全覆盖 广西边境普法出新彩

靖西市壮族博物馆民俗艺术团团长李西克 摄影 罗兰

  

  20年一出戏 民间老艺人山歌普法

  “我们坚持20年了,每年最少演40多场,最多的时候一年演200来场。我们都是普通村民,因为热爱山歌就聚到了一起。”11月12日,广西靖西市壮族博物馆民俗艺术团团长李西克说。

  李西克8岁开始学二胡,10岁登台演奏,是靖西市资深的民间老艺术家。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靖西市义务普法宣传员。1999年,他成立了壮族博物馆民俗艺术团,2004年,他开始把普法知识写进了自己的山歌,用他擅长的靖西壮剧、八音、末伦及民间小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演奏方式把宪法唱进了当地群众的心里。

  在靖西市,像李西克这样的义务普法员有10多个。为创新普法形式,创造更多演艺机会,扩大普法宣传力度,靖西司法局打造了“一村一文化舞台”,为民间艺术家提供支撑,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普法新形式,深入开展“文艺普法”“山歌普法”等壮歌土戏法治宣传活动,让法律融入到人们的生活。

  “我今年70岁了,只要身体没问题,就要继续唱下去。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拉胡琴、收集民间素材、编词、编调、去演出。我觉得能为宪法宣传和普法多做点事情,能把老艺人懂得的东西传承给下一代,我就感到很满足了。”李西克说,“靖西的山歌没有停过的,我们唱了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有老了的人离去,也有喜欢山歌的新人进来。”

  

老少人群全覆盖 广西边境普法出新彩

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民俗文艺队队长农庭兴 摄影 罗兰

  

  同样,在大新县也有这样一位身体力行做着山歌普法工作的民间老艺术家,他叫农庭兴,今年78岁,是板价村民俗文艺队队长,2003年开始创作“普法山歌”。农庭兴说:“法律文件很生硬很抽象。我在编写山歌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群众的口头语、变成具体的东西,让群众一听就懂得我们应该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老少人群全覆盖 广西边境普法出新彩

大新县板价民俗文艺队在演唱“普法山歌” 摄影 罗兰

  

  “中国宪法是最大的法,人民群众一定要知道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犯法......”“十个赌钱,九个败,十个贩毒,十个惨......”细雨霏霏的天气,农庭兴依然带着自己的板价村民俗文艺队成员在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演唱“普法山歌”,悠长的山歌小调,唱出了法律的重要和不可侵犯。开展山歌普法以来,越来越多的边民有了法律意识,公安局、边防大队等相关部门时常组织农庭兴的文艺队去德天瀑布中越贸易市场,或者进村屯的民俗文化舞台演唱宣传。

  在大新,还有30多个山歌普法文艺队,他们结合本地传统的歌圩节、侬侗节,通过山歌的形式使道路交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传入千家万户。

  

老少人群全覆盖 广西边境普法出新彩

靖西市新甲乡新圩中心小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内,老师在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 摄影 罗兰

  

  带法进校园 让青少年知法守法

  “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山歌普法是非常有效的,但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对象以中老年为主,现在的青少年不常听山歌了,所以对他们进行普法,我们需要另找出路。”靖西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股长巴耀文说。

  为了让年轻人知法守法,靖西市成立了400多人的青少年普法志愿者队伍,不定期开展普法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法院、检察院公开日活动。靖西市还在新甲乡新圩中心小学校内建设了由“一厅一墙一廊”三大板块构成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三大板块即一个法治宣传展示厅、一个楼梯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文化走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是靖西首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孩子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法治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和后果、毒品的演变史和带来的危害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学校还外聘法治副校长,邀请相关单位入校进行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专题讲座。

  新甲乡新圩中心小学校长王木涛说:“农村小孩接触面窄,我们通过这个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可以引导他们多了解法律知识。我们主要通过基地学习,以及组织知识竞赛、征文活动,让农村小孩讲述活动感受与启发,再通过让孩子们当法律知识宣传者进行辐射宣传的方式,让法治教育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新县的普法进校园在增设法治宣传课、开设学习园地、发放宣传资料的同时,还不定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由法院和学校联动,设定原告、被告、审判官等角色,模拟展示庭审程序,结合案例宣传法律法规。

  另外,民俗节日和春节等节日期间是务工人员返乡季,也是普法宣传的重要时期。每年1月到10月,大新县里每个村屯都会相继举办侬侗节,村民会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群众休闲娱乐的时候,就是司法人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会想方设法通过设置普法摊位、设计普法长廊、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普法互动节目等帮助群众提高对法律的认识。

  大新县司法局副局长赵忠正说:“最开始是趁节庆的时候,司法局请文工团到村屯搭台演唱,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发组织普法文艺汇演了,看到这样的转变,我们非常欣慰。”

  法治宣传是群众学法用法的重要渠道,“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广西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不断将宪法法律知识融入山歌、采茶剧、牛娘戏等广西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表演形式中,编排出《宪法山歌》《宪法问答歌》《山歌方阵对唱》《山歌唱宪法》以及粤曲《修宪治国谱和谐》等节目,通过法治文化传播传承引领农民群众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积极营造农村地区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2018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县各级地方累计投入经费749万元用于法治文化传播,共有1177个戏剧院团参加活动,演出惠及917个乡镇,覆盖率73%,惠及6318个行政村,覆盖率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