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鎮:巖連寧特區政府 崢嶸歲月85載

巖連寧特區政府舊址——蘇一田吳氏宗祠位於白沙鎮蘇一田村,建於清代,坐南朝北,建築佔地面積200平方米,西單金芳建築,由水池、外坪、圍牆、下坪、上坪、正廳組成。該建築作為巖連寧特區政府的見證地,具有重要的歷史紀念意義,接下來的節目,讓我們一同走進巖連寧特區政府舊址,一同感受那段崢嶸歲月。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閩西革命精神,11月7日上午,白沙鎮蘇一田村舉行紀念巖連寧特區政府成立85週年暨巖連寧特區政府展覽館揭牌儀式。革命先輩的後人、龍巖市原閩粵贛邊老同志聯誼會、白沙鎮烈士後代代表、連城縣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巖連寧邊區革命歷史紀念館(永安市小陶鎮吳地村張家山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龍巖市文化研究會、白沙鎮幹部職工和村主幹等26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活動在精彩的演出中拉開序幕,革命先輩方方的外孫女薛芳、王直的兒子王和炎分別致辭,表示巖連寧特區政府舊址記錄了革命先輩們的夢想和寄託,光輝的閩西精神激勵閩西老區人民不忘初心、奮進新時代。巖連寧特區政府展覽館的建成,成為我區又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活動現場,為了讓黨員、群眾更加真切的感受革命先烈的艱辛,回憶當年崢嶸歲月,活動主辦方還特意將午餐安排成了簡單的“紅軍飯”,增強黨員、群眾活動體驗感。

遊客說:“我覺得來到這裡非常的榮幸,可以感受這裡的革命先烈的紅色氛圍,然後還吃了這裡就是當時那些先烈吃的紅軍飯,像地瓜和芋子,我覺得非常的榮幸。”

據悉,巖連寧特區政府於1934年11月在蘇一田村成立,方方、王直、熊兆仁等人領導了巖連寧地區的游擊戰爭和保田鬥爭,並在短時間內建立幾十個區鄉革命委員會。經過艱苦的努力,群眾不僅在政治上得到解放,生活上也取得初步改善,併為閩西三年游擊戰爭創造了奇蹟,也為紅色特區樹立了“紅旗不倒”的美譽。

區委常委、副區長 張海說:“今天我們在這邊舉辦巖連寧特區政府成立85週年紀念日,那麼這個對我們紅色文化挖掘是很有意義的,我們現在做這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主題教育,我們中央對這個紅色文化這塊是有很大的強調,有很重要強調,我們也希望說能夠挖就好、保護好這些紅色文化遺址,讓我們這個革命先輩的這個紅色精神能夠遺傳下來,變成我們現在的現實的動力,我們現在經濟正在轉型階段,也希望說能夠把這個繼續保護好,挖掘好,把這個我們的主題教育更深一步的做好做實。”

近年來,白沙鎮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打造紅色旅遊品牌,不斷加強保護和開發,積極做好文物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展示工作;進一步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資源與當地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優勢相結合,融合推動轄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同時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和傳播平臺,講好紅色故事,弘揚傳承好紅色基因,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著力打造富具白沙特色的紅色文化陣地。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前來白沙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多,人文白沙"紅色白沙"越來越受到市民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