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教授:“課題至上”可能毀了文史哲研究

本文轉自:高校人文界

謝泳(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

厦大教授:“课题至上”可能毁了文史哲研究

何謂“課題至上”?

先說課題。

國內目前管理所有學術的基本制度,是由某一行政主管部門(通常由國家、省部委和其他相關機構指定部門組成),將預設的學術研究方向列為詳細課題,附帶相應的研究經費,向指定的研究機關人員發佈(這些機關通常是高校及相關科研院所);發佈有固定的時間(每年發佈),申請有固定的程序(有相應軟件),結項有固定的時間(有相應模式)。這就是所謂的“課題”。

再說“課題至上”。它是指高校或者科研單位將前述“課題”本身列為學術評價中的剛性要求之一,即無論個人在學術上有多少成績,職稱評定或者相應鼓勵制度中,有無課題成為至關重要的必備條件,多數高校目前在評教授時,規定必須有國家課題,否則不能升等,此即“課題至上”。也就是說,拿國家的錢研究本身即成為成績,而不拿國家的錢作出了好成績也不算。

這種學術管理制度,我個人認為,對自然學科基本合理,對社會學科部分合理,而對文史哲研究則基本不合理。目前這種不分學科,以一個模式簡單運行的學術管理制度,其實對文史哲研究的傷害已日見明顯。因

這種制度不鼓勵個人自發研究,而鼓勵向國家要錢研究。

我們應當相信,一個正常的社會需要人文學科存在。如果有人問讀文學、讀歷史、讀哲學有什麼用?我們只能不作回答。中國目前的文史哲研究,因為基本上所有學術機關都奉行“課題至上”,所以學人都必須在這個圈套中游戲,保持清高,已極為不易。但我們又會發現,今天好的人文研究,多數不是“課題至上”結果下的產物,而是民間自發的學術研究。每到年底,我們看看各大書店受到讀者歡迎的學術著作,有幾種是“課題至上”的成績?

說實話,文史哲研究中,除了少量特殊的文獻蒐集和整理工作外,多數學術研究不需要目前國家給出的那麼多經費。這裡我也要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從事人文學術研究的人,也要有基本的良知,不能因為是國家的錢,就以為越多越好,都是民脂民膏呀!該心疼還是要心疼!

文史哲研究有自身的學術特點,也有自身獨立的學術尊嚴,最終檢驗文史哲研究的是時間和人心,國家在這一點上要自信,學人更要自信。

有獨立精神的高校,要敢於自覺破除“課題至上”,不將其列為剛性的學術評價指標;有尊嚴的學人,要自覺保持清醒,在舉世皆濁的環境中,有一點我獨醒的意識。

當國家學術制度走向沒落的時候,學人雖不能力挽狂瀾於既倒,但儘可能不同流合汙,應當說不是過高的要求。

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3年07月29日02 版

——延伸閱讀:謝泳不靠課題完成的人文研究——

拓展閱讀:劉小楓、甘陽、汪暉:文科應該廢除項目課題申請(節選)

劉小楓:因為審稿力量嚴重不足,難免出現在交稿後發現問題、稿子改的一塌糊塗要重新排版的情況,還有一些時候,到了出版的版權期限,譯者不僅不能夠定期交稿,還有乾脆放棄了的,這給出版社帶來了很多的麻煩,甚至造成了經濟損失和負擔,這是我們是心存感激的。

10多年的翻譯和審編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我們得不到國家經費的支持,無法聘請專業人士做審校,甚至有一段時間,連基本的稿費都沒有著落。在最艱難的時候,有人慷慨解囊,每年支持20萬,支持了三年,給我們的譯者翻譯補貼和提供審校費。我們到了人大以後,在楊慧林院長和孫鬱院長的支持下東一下西一下,得到一些支持,能夠維持基本翻譯的費用。

楊慧林:劉小楓教授在人大是一個很有古典風範的學者,他從來不申請項目和經費。

甘陽:人文學科不需要項目,不需要搞什麼課題。我呼籲人文學界應該共同努力,廢除人文學界的項目,申請一個項目那麼費勁,一本書都寫完了。我基本相信人文學界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了,不需要搞什麼花頭的項目。項目對人文學界是破壞、損害的,建設性的東西很少,而且項目變成了學術的標準。但是在沒有項目的情況下,學校的支持還有出版社的支持是比較重要的。感謝兩位了不起的出版家,他延續了80年代以來出版家的風範,我覺得這個不容易。(來源:澎湃新聞

——本期薦讀:錢學森世紀之問,現在已有了答案!——

小編本期為您推薦一套能夠回答錢學森世紀之問的書!

《大學·大師·大時代》,《北大哲學講座》,《傅斯年評傳》,《蔡元培評傳》。書中盡顯民國時期的校長、教授、學生的自由風采,個性張揚,雖然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會啟示我們如何重建一個新時代!

《大學·大師·大時代》↓↓↓

厦大教授:“课题至上”可能毁了文史哲研究

本書從晚近以來海量的回憶錄及相關史料等一手資料中挖掘整理出眾多民國時期學人、學子之趣聞軼事,以此梳理、搭建出一條民國大學的精神脈絡,勾勒出一張民國大學精神圖譜,併力圖重現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一百年來及五四運動爆發近百年來中國大學的“學統”,詮釋大學存在的價值以及大學之所以為大的核心要義。

他們真的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北大哲學講座》↓↓↓

厦大教授:“课题至上”可能毁了文史哲研究

他們的行動和思想,真正告訴我們: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本書精選當時北大的教授們教授哲學的精華講座,深入淺出,課堂中的講課風采,喚醒靈魂的典型風範,盡在其中!

厦大教授:“课题至上”可能毁了文史哲研究

蔡元培,傅斯年,一位是奠定北大“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傳奇校長,一位是北大最具反叛精神提問精神的傳奇學生!

介於時代交匯之處的蔡元培和傅斯年,同為民國時代的大師,一位是校長,一位是學子,他們的故事和傳奇不僅僅停留在那時,而且還將深深影響後世!

厦大教授:“课题至上”可能毁了文史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