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牡丹區:培養內在發展動能 扶貧“產業樹”這樣“常青”

菏澤市牡丹區培養內在發展動能,努力實現脫貧攻堅成效最大化

扶貧“產業樹”這樣“常青”

菏泽牡丹区:培养内在发展动能 扶贫“产业树”这样“常青”

在脫貧攻堅進程中,發展扶貧產業是穩定脫貧的重要支撐。在扶貧政策退出、優惠措施取消、扶貧幹部撤走後,扶貧產業能否經得住市場的考驗?

“我們未雨綢繆,通過培養內在產業發展動能,努力實現脫貧攻堅的成果效益最大化,確保扶貧產業‘樹常青’。”菏澤市牡丹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澤中介紹。

11月9日,小留鎮耿莊村,瘦小的耿文勝在自家院子裡加工馬紮,他70多歲的母親和本村的兩位老人給他打下手。

耿文勝說:“媳婦和兩個孩子都有殘疾,我沒法出去打工。現在學了這個手藝,一天加工二三百個馬紮,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活兒忙時,還能僱兩個鄉親幹活,一天一個人能掙四五十元。”

耿莊村是遠近聞名的馬紮生產專業村。在小留鎮,一大批貧困戶加入到馬紮製作中來,有了穩定收入。“貧困戶是扶貧產業的參與主體,我們注重提升貧困群眾的自主發展意願,引導激發內生動力,確保貧困戶能掙錢、有奔頭,積極性會越來越高。”牡丹區扶貧辦主任張合生說。

企業是扶貧的市場主體。小留鎮黨委書記朱中華介紹:“我們探索把幾個村的扶貧車間項目整合到一起,攥指成拳,建較大規模的扶貧車間,吸引較大規模的企業進駐,企業能吸納周邊更多農民就業,促進土地流轉,企業也獲得發展,形成多贏的局面。”

菏澤鑫然電子所在的扶貧車間,有2480平方米,是整合了5個村的扶貧車間項目而建設的。車間內,300多名員工在流水線上認真作業,加工智能核心主控板。

車間生產主管董建領介紹:“如果車間只有幾百平方米,我們肯定不會來。現在車間的配套設施齊全,一天生產4.5萬件主控板,全部供應九陽集團。員工都是周邊村的農民,平均月工資3000元左右,貧困戶的工資比其他員工高10%。”

“我們投入200萬元建成了這個扶貧車間,企業一年給農民發放工資1000萬元,這個項目,值!”朱中華說。據介紹,2016-2018年度,牡丹區建設產業扶貧項目394個,產生收益890.4萬元。2019年的產業扶貧項目,包括種植、加工、車間廠房、機械設備等,已全部開工。

培植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能力,人才是關鍵。牡丹區通過外引內培,讓一批優秀的產業發展人才長期紮根農村,深耕“三農”事業。

在沙土鎮房莊扶貧果蔬種植基地,44個高標準大棚十分顯眼。在一座佔地10畝的大棚裡,草莓生機盎然。基地負責人劉兆德說:“這個棚能產8000斤草莓,元旦前後上市,每斤能賣到40元左右。平時有30多人在這裡打工學技術,多的時候有70多人。”

沙土鎮引進山東梓業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運營基地,採用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種植方式和“物聯網”農業智能控制系統,項目覆蓋34個行政村,惠及貧困戶1584戶3160人,多人從這裡學到種植技術,走上了致富之路。

沙土鎮還聯合青島農業大學和牡丹區農業局建設“科技驛站”2座,開展系列農技推廣活動,年均培訓1000人次以上,為園區內及周邊村的貧困群眾帶來前沿技術,幫助貧困戶穩步邁入產業發展“快車道”。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兆鋒 李忠運 通訊員 郜玉華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