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地位失宠,有专家看不下去了,收紧融资不代表打压

近日,央行《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其中再次重申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下半年以来,央行先后5次定调房地产信贷。

7月29日,央行在北京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指出“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要求“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

房地产地位失宠,有专家看不下去了,收紧融资不代表打压

8月2日、8月9日以及8月20日,央行分别在2019 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 《2019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国新办举行的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有关政策吹风会上明确表示这一基本原则。

可以说,房地产行业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拐点”,大企业尚在努力求生,寻不到出路的小企业只能灰头土脸地关门大吉。

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对于这个“拐点”,发表了新颖的看法。在他看来“不作为刺激手段不应与政策继续收紧画上等号”。

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房地产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还是十分显要的。2018年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为6.65%,房地产业增加值中的自有住房虚拟租金目前是按照折旧法来计算,但该部分值实际被低估。

看好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是出于我国仍然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 2030年之前我国新建住宅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需求,保守估计规模将达139.43亿平米。

房地产地位失宠,有专家看不下去了,收紧融资不代表打压

在盛松成看来,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影响到房地产业稳定作用的发挥。

1.房地产业的行业“拐点”正在形成,不利于经济稳定及产业作用的发挥;

2.房地产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大型房企对于调控的应对能力和承压能力逐步变强,房地产调控的效力有所减弱;

3. 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下行会造成供给的进一步下降,并可能导致未来房价的上涨;

4. 当前我国也面临居住用地供给不足的情况;

5.长期以来,土地供应与人口错配和土地供应结构的问题还在继续影响着整体市场稳定;

6.近期严厉的融资政策将会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房地产供应。

房地产地位失宠,有专家看不下去了,收紧融资不代表打压

11月18日,人民银行开展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时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5%;此前为2.55%。

逆回购率下降,意味着央行在借钱给商业银行时,收取的费用降低,这就减轻了商业银行的负担,商业银行就能从央行那里借到更多便宜的钱。

央行在《报告》中,介绍了包商银行接管托管工作的进展,对备受关注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进行解释,表明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阐释当前我国经济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并要求各银行积极推动LPR运用,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除去信贷影响房价,积极构建与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离不开基础性的法律制度,因此,构建长效调控机制意义重大。

房地产地位失宠,有专家看不下去了,收紧融资不代表打压

从长效调控设计机制来看,盛松成同样指出了四点注意点:

第一,要把供给端的调控思路纳入长效机制中,用供需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确立房地产市场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针对不同地区房价与收入水平差异化较大,要构建商品住宅、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

第三、完善数据体系构建,有效监督、监管市场;

第四、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对于房地产的产业属性及产业作用均上升到法律层面,构建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形成了以法律来主导市场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