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縣小浪底鎮:推動農旅融合,打造“美麗經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謝計超

今年來,孟津縣小浪底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緊抓脫貧攻堅、梭欏溝溝域經濟帶建設等機遇,持續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大力推進農旅深度融合發展“美麗經濟”。

強力實施特色農產品培育工程。結合扶貧產業發展,積極引導各村調整產業結構,持續壯大花椒、草莓、軟籽石榴、水晶葡萄、大棚蔬菜、艾草種植及加工等產業,組織石門浪底花軟籽石榴、小浪底水晶葡萄等村合作社進行地理標誌認證,在市縣打造了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小浪底綠色健康農業品牌。目前,該鎮馬屯、朱坡等村的大棚蔬菜青椒、西紅柿、明達的草莓、石門的石榴等已經在孟津和市區小有名氣,批發商直接到地收購,直供市縣的大型超市。

積極打造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今年,該鎮啟動淘寶村創建工作,積極與閃迅公司合作,組織馬屯、梁村、石門等村有意願群眾進行電商培訓,培養一批懂網絡銷售、懂線上服務、懂新時代市場理論的新型農民。目前,全鎮已經開設農村淘寶網店60餘家,月交易額80餘萬元,小浪底鎮的軟籽石榴、薄皮核桃、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已經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浙江、廣東等地。

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以李家嶺、明達等省市集體經濟試點村為龍頭,積極探索種養殖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村級集中式光伏發電站等多元發展模式,培育農村集體經濟。明達村整合集體經濟、脫貧攻堅等方面涉農資金,建起25個草莓採摘園,舉辦草莓採摘節,村集體每年收入80餘萬元,全村也因此實現了自來水免費;李家嶺村實施了小雜糧深加工和300KM光伏發電項目,村集體年收益達18萬元;朱坡村建設了150KM小型光伏發電站和溫室蔬菜大棚5座,村集體年收益達13萬元;北達宿村實施了村肉牛養殖項目,村集體年增收4.2萬元。目前,全鎮已有15個村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上。

全力打造鄉村自駕遊基地。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該鎮充分挖掘梭欏溝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古村落古民居資源,圍繞自駕梭欏溝鄉村遊基地建設,打造了婚紗攝影、戶外運動、美術寫生三個產業基地,發動群眾建起了一號農家樂和鄉村大食堂。目前,洛陽理工學院首批60名美術寫生學生已經入住,隨後還有120名學生入住寫生,僅此一項每年能增加上梭欏溝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30餘名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此外,該鎮還對明達村閒置農舍進行改造,建成3家聯排農家樂,目前已經試營業;在後村對舊村室進行改造,建成窯洞農家樂,即將試營業;在廟護村建成老家大食堂,現在正全力對紅色教育基地和鄉村自駕遊基地進行提升改造。

精心辦好豐收節系列節慶活動。今年,全省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設在我縣,該鎮也在石門軟籽石榴基地舉辦了中國農民豐收節小浪底分會場慶祝活動,舉辦了綠色健康農產品展、農民趣味運動會、“慶豐收 迎國慶”書畫展、慶祝新中國70華誕—詩畫小浪底攝影展等活動,充分展示了小浪底鎮農業發展新成就、農村建設新面貌、農民創業新風采。

創新推動農旅品牌網絡營銷。利用舉辦節慶活動等契機廣邀各路媒體、知名博主、網絡紅人等,通過抖音、微信、微博等多種形式現場直播,宣傳推廣小浪底的綠水青山、美麗鄉村和綠色健康農產品,吸引更多遊客來小浪底品綠色瓜果、嘗農家美食、買土特產品、觀高峽平湖,通過農旅、文旅融合發展增加廣大群眾的收入,使廣大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