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道」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全國黨刊全媒體天津聯合採訪見聞

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

——“壯麗70年·高質量發展看天津”全國黨刊全媒體聯合採訪見聞

□ 本刊記者 楊欣 段利軍

這是一座現代化國際港口之城和交通樞紐之城,擁有30萬噸級人工深水複式航道和三條亞歐大陸橋過境通道,對外通達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集裝箱航線覆蓋全球主要港口,這裡的現代化交通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鐵路路網密度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路網密度居全國第二位;這是一座高端產業集聚之城,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為這裡奠定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宜居之城,海河兩岸風光秀麗,近代史蹟、名人故居、風貌建築鱗次櫛比,中國近代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與這座城市有關……

「本刊報道」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全國黨刊全媒體天津聯合採訪見聞

“壯麗70年 高質量發展看天津”全國黨刊全媒體聯合採訪啟動儀式現場

10月21—25日,為隆重慶祝新中國70華誕,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舉辦了“壯麗70年·高質量發展看天津”全國黨刊全媒體聯合採訪活動。在為期5天的採訪中,來自《求是》《黨建研究》等中央黨刊和全國43家地方黨刊的80餘位編輯記者兵分兩路,深入該市和平區、河北區、西青區、南開區、濱海新區、北辰區、武清區、薊州區的社區、企業、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開發區,通過實地採訪,切身感受近年天津市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智慧城市建設繪就美好生活圖景

“您乘坐的公交車還有20分鐘到達……”早上7點半,聽見手機上“生態城交通”軟件發來的提醒,家住中新天津生態城美林園的張雲山拎上包走出家門。通過手機操作,他還可以實時監控家裡的用電情況,讓熱水器燒好水,把空調提前打開。

張雲山居住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曾經是一塊不毛之地,鹽鹼荒灘、廢棄鹽田、汙染水面各佔1/3。誰能想到,僅僅十年時間,天津市硬是在這樣一塊荒地上建起一座綠色新城。生態城由我國和新加坡合作共建,是世界上首個由國家間合作建設的生態城市。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生態城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可謂不遺餘力,智慧公交、智慧電梯、智慧燈杆、無人超市、電子市民中心……可以說,智能化基礎設施早已成為生態城的標配。

下了樓來到公交站,不久前天津首批投入運營的自動駕駛公交車穩穩地停下來,候車的市民紛紛上車後,公交車緩緩起步,駛入行車道。中午,張雲山來到生態城X未來餐廳,用手機點了兩道菜。這是全國首家無人餐廳,明廚亮灶的廚房區域,機器人“大廚”炒制,機器人服務員端菜。“味道好,上菜快!”張雲山點贊。下班後,張雲山來到位於生態城中部片區的中新友好圖書館,借閱證是刷臉辦理的,輸入想找到的書,帶有導航等功能的迎賓機器人很快就能帶他找到。要是帶孩子來,機器人還可以給孩子講故事。

「本刊報道」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全國黨刊全媒體天津聯合採訪見聞

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

張雲山的一天,只是中新天津生態城居民享受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生活方式變革的一個縮影。在居民享受智能服務的背後,是生態城智慧城市“大腦”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位於生態城智慧中心大廈的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可通過數據收集、分析和展示,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和事件的快速協同處置能力,從“被動反饋”到“主動出擊”,讓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真正“智慧了起來”。

近年來,中新天津生態城以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為方向,以建設“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為目標,全面實施生態城市、智慧城市“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打造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既是智慧城市三級聯動體系中的一級城市主中心,也是城市的“智慧大腦”。生態城不斷創新實踐,明確了“1+3+N”的智慧城市建設主線:“1”是指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將全面彙集各類數據,整合信息化的各項能力,作為城市一級中心聯動二級、三級中心,為區域治理與社會服務提供智慧支撐;“3”是指“物、數、人”3個綜合服務平臺;“N”是圍繞智慧建設、智慧環境、智慧治理、智慧經濟、智慧民生五個維度建設的各種智慧應用。按照“1+3+N”的建設方案,生態城將形成指標引領下的全要素整合、全維度通聯、全領域覆蓋的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特色,持續提升城市治理與社會服務水平。

“我們做的是一個大平臺,所有相關部門都可以利用平臺的數據完成公共服務。”生態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據該負責人介紹,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目前可運行40多個管理系統,可對生態城開發建設、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民計民生等多個維度進行全城、全域、全時的運行數據接入、監測和顯示,為城市管理提供決策支撐。“還有24小時待命的無人機,可用於城市管理基礎數據採集,未來還將實現車輛追蹤、應急救援搜救、事故現場勘查等,再結合最新的5G技術,形成機、網、雲一體化職能體系。”

根據《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該市將初步建成“智能、融合、惠民、安全”的“智慧天津”,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到2025年,“智慧天津”建設基本完成,該市將全面實現智慧生活便利化、智慧經濟高端化、智慧政務高效化、智慧治理精細化,城市信息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設標杆。

智慧港口建設突破高質量發展瓶頸

10月23日,記者在天津港碼頭上看到,一輛無人智能卡車在最新一代5G網絡的支持下,精準地行駛、停靠,靈巧地接卸、避障,不需要人工操作便可自動完成道路行駛、精確停車、集裝箱裝卸、障礙物響應等指定動作。這是天津港試運營的全球首輛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標誌著我國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在港口作業工況下實現了新突破,也為港口解決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水平運輸難題提供了可行的實踐方案。而在天津港五洲國際碼頭,操作工人們也正切身享受著智慧化設備帶來的便利。現在他們只需坐在中控室內,通過大屏幕就可全覽操作區域,並對巨型龍門吊進行遠程操控。

「本刊報道」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全國黨刊全媒體天津聯合採訪見聞

在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採訪

近年來,天津港集團公司加強了現代信息技術與港口各領域發展深度融合的步伐,推動港口智能化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今年3月,該公司搶抓“天津智港”建設機遇,同步開展了第二個“智慧港口”三年行動計劃研究,推動口岸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線上線下高效運轉,加快推動港口作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此外,天津港也在積極推廣“港區地理信息系統”、“窄帶物聯網”、“數字集群系統”等項目,在港口保有的數字業務能力和“智慧港口”建設目標之間,搭建了有效的轉化路徑。不僅如此,天津港還持續在智慧調度、信息集成與可視化、數據分析、港區綜合管理等應用層面上做文章,上線了智能調度指揮系統,通過智能遠程操控、智能理貨、智能閘口、海關嵌入式監管系統、無人駕駛電動集卡、5G新一代通信網絡等技術的綜合應用,基本形成了初具天津港特色的智慧碼頭一體化運營模式。

為了使貿易物流更加便利,天津港持續完善了“天津港電子商務網”服務平臺,加快集裝箱線上線下生產業務整合,大大提升了天津口岸物流便利化水平。目前,天津港“網上營業廳”註冊用戶已超過9000家,用戶線上辦單量佔比超85%。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推進港區作業設備智慧化。如在5G建設方面,今年將大力推進其在港區的建設和覆蓋;在物聯網領域,在去年在南疆港區應用基礎上,今年將進一步向全港拓展;在雲數據中心建設上,重點面向大數據應用和集成方面繼續升級,也將有比較大的舉措。同時,在數據管控收集方面,將會對EDI(集裝箱和電子數據交換中心)升級,加大口岸信息交互,促進互聯互通。”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設施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天津港正在以智慧港口建設突破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力促由‘業務驅動’向‘智慧驅動’轉變,實現提質增效。”天津港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說,今後將進一步提速“智慧港口”建設,把天津港打造成為自動智能、成果智享、生態智聯、數據智慧的京津冀港口物流供應鏈服務平臺,構建形成開放共享、合作共贏、創新創業、活力迸發的北方國際航運物流貿易生態圈。

高端產業集聚奠定高質量發展基礎

秋日的津沽大地,晴空萬里、陽光和煦。在位於濱海新區的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一棟橘紅色大樓的外牆上,“天河”兩個大字格外醒目。走進近千平方米的主機房內,只見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製的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正排列成13行,猶如列隊受閱的方陣,正高速運轉。據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由濱海新區與國防科技大學共同建設,部署有2010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超級計算機原型系統,同時正在與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向國家科技部申請“天河三號”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的研製任務,預計2021年6月完成。

「本刊報道」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全國黨刊全媒體天津聯合採訪見聞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

「本刊報道」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全國黨刊全媒體天津聯合採訪見聞

天河高性能計算機系統

目前,基於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技術,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建成了京津冀大數據協同處理中心、先進製造研發中心、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平臺、電子政務中心,全面服務於國家大科學和大裝置研究、大工程基礎前沿創新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幅推動了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大數據發展戰略、中國製造2025等的實施,累計支持1600項國家重點項目研究,獲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2000餘項,累計為企業新增經濟效益近百億元。

曾經,天津是洋務運動的中心,工業勃興,金融集聚。作為近代中國工業的發祥地,天津在新時代如何重振雄風,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擔當起“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的重任?天津給出的答案是:搶抓開放新機遇,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港口優勢、產業優勢、開放優勢,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在具體實踐中,天津市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圍繞國家對天津的定位,堅持功能引領、項目帶動、清單管理、優化環境,以實現“一基地三區”定位的項目化清單化支撐體系為抓手,通過聚集高端產業奠定高質量發展基礎,著力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一是圍繞建設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優化提升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汽車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以“天河一號”超算、曙光計算機、飛騰CPU、“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等為代表的自主安全可控產業鏈。二是圍繞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通過對標國際一流水平,深入開展天津港口岸降費提效優化環境專項行動,實施“一站式陽光價格”、“一次繳費、全港通行”、取消“二次集港”等一系列措施,使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成本大幅降低,通關時間大幅縮短。三是圍繞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金融創新城市。該市推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產品近600項,天津自貿區“金改30條”政策措施全部落地。融資租賃保持全國領先,資產總額佔全國1/4以上,飛機、國際航運船舶、海工平臺等跨境租賃業務總量在全國佔比均達到80%以上。下一步將積極推進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租賃業發展升級版。四是圍繞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該市深入推進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推出投資、貿易、金融、口岸通關、行政管理等300多項先行先試改革措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等多項經驗和案例在全國複製推廣。

如今,天津已經成為一座高端產業集聚之城。航空航天形成了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衛星為一體的產業格局;裝備製造形成了海洋工程設備、高檔數控機床、高技術船舶、電力設備等產業集群;石油化工形成了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綜合產業體系;汽車工業形成了設計研發、整車製造、零部件配套、試驗檢測等完善的產業體系;智能科技形成了以“天河一號”超算、曙光計算機、飛騰CPU、“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等為代表的自主安全可控產業鏈;生物醫藥形成了化學藥、中藥、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新能源、新材料具備了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研發生產能力……

渤海之濱,海河之畔,一個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天津正在走向世界。


(原載於2019年第11期《前進》雜誌)

「本刊報道」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全國黨刊全媒體天津聯合採訪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