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越擴張越虧損,越虧損越自信,越自信越掙錢,這是什麼鬼邏輯?

瑞幸咖啡自誕生起,就一直備受關注和爭議,然而瑞幸卻在一片質疑聲中,百折不撓、越戰越勇。

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

瑞幸咖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先是以爆發式的速度擴張,再以閃電般的速度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可謂賺足眼球。

要知道,拼多多花了三年時間,登陸納斯達克時驚訝四座。轉眼瑞幸咖啡就打破了這個紀錄,只用了不到兩年就神速闖到納斯達克門口。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瑞幸咖啡2017年10月開始營業,之後便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擴張,在今年5月份上市之前,就已經在全國開設了超過2000家線下門店,如今總門店數已經接近4000家。

成立不到兩年就閃電上市,燒錢大戶瑞幸咖啡無疑是成功的;但依舊虧損不斷的瑞幸咖啡,急需給資本市場一個交代。

終於,“冰火兩重天”的瑞幸咖啡最新公佈了一份“超出預期”的三季報,總收入大幅增長,但是淨虧損達5.319億元,比二季度的淨虧損6.8億元有所縮小。

現在,雖說虧錢賣咖啡不再是瑞幸的“主旋律”,但“佛系”的瑞幸,虧得少難道就不是虧損了嗎?

11月13日晚間,瑞幸咖啡(LK.US)於美股盤前發佈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539%,環比增長69%,高於預期。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報告期內瑞幸咖啡產品淨收入14.93億元,同比增長558%,淨虧損5.319億元,但卻是過去四個季度裡虧損最小的一次。

季度內單店平均淨收入為45萬元,同比增長80%;截止2019年9月30日,瑞幸咖啡門店總數同比增長210%,達3680家。

11月15日美股收盤,瑞幸咖啡大漲25.4%,報收27.02美元,創下上市以來最大單日,總市值接近65億美元(約合455億元人民幣)。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瑞幸強調,第三季度首次在門店層面實現盈利,運營利潤為1.86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26億,而上個季度虧損5580萬。

不得不說,瑞幸是一家善於文字遊戲的公司,最初便用開店數量(主要為外賣店)對標星巴克的堂食店,來強調自己規模增速第一,如今在新的財報中,又以“門店盈利”來彰顯自身商業模式可以跑得快,且跑得通。

其實,造成單店運營盈利,總體仍然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單個門店的利潤計算方式為淨收入扣除材料成本、租金成本以及折舊費用,但是公司整體層面還有大額的營銷費用和行政費用,並沒有分攤在單個店面的費用支出之中。

在2019年Q3瑞幸的門店運營的成本費用中,大致包括:材料成本、房租及其他運營成本、折舊,該部分佔產品銷售營銷的87.5%,在上季度,以上總佔比為101.9%。

簡單來說,瑞幸第三季度內產品收入約為14.93億元,原材料成本7.21億元,租金4.77億元,折舊費用1.09億元,由此計算得到店鋪運營利潤為1.86億元,這也就是單店利潤率12.5%的由來。

不過再扣去營銷費用5.58億元和行政費用2.46億元等之後,虧損5.9億元。

而且財報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到3680家,較去年9月30日的1189家增加了2491家,一年時間增長209.5%,平均每天新開近7家店。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瑞幸CEO錢治亞曾表示:

“到今年年底,我們將實現成為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的目標。”根據計劃,到2021年底前,瑞幸咖啡要建成門店10000家。

從目前數據看,不排除今年底瑞幸門店有望超越星巴克的可能性。

但是,步子太大,容易絆腳。瑞幸一直為人所詬病的是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瑞幸越擴張越虧損,虧損之後扛得住壓力,甚至自信力滿滿,未來會成為中國的“咖啡之王”,掙錢還不是遲早的事,只是短時間內門店是否能擺脫市場費用靠慣性自然成長呢?

從目前看,除了速度,瑞幸咖啡在資本市場似乎已講不出其他故事。

瑞幸咖啡是於2017年10月開始營業的,之後便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擴張,在今年5月份上市之前,就已經在全國開設了超過2000家線下門店,截至9月30日,總門店數已經達到了3680家。

雖然瑞幸咖啡最初是對標星巴克,甚至喊出“打敗星巴克”的口號,但實際上,無論是在經營模式上,還是產品定位上,亦或是目標群體上,都與主攻線下市場的星巴克完全不同。

實際上,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經過20年的運營,才達到4000家線下門店,瑞幸僅用不到兩年便將之超越?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目前,雖然瑞幸的門店面積普遍不大,不過如此高速的擴張,仍然避免不了“燒錢”的路子,鉅額虧損常伴左右。

作為產品而言,一旦沒有補貼,瑞幸咖啡是否依然深受用戶青睞,值得考究;

還有就是投資市場對瑞幸咖啡的還有沒有信心?如果失去耐心,依舊虧損的瑞幸還能堅持多久?

瑞幸咖啡最早為人所知,不是因為它的門店,而是因為它的線上廣告。

問世之初,就請張震和湯唯兩大明星做代言人,旁邊伴隨著一句“這一杯,誰不愛”。

後在分眾投放電梯廣告、影院廣告,在朋友圈鋪設廣告,費用總計超10億元。小鹿茶出現後,瑞幸又先後邀請當紅小生劉昊然和肖戰代言。

整個2017年,瑞幸咖啡只開出了9家門店,賣出了22萬元的咖啡,但在明星代言和廣告投放這些營銷活動上,花費了2391萬元。

開業第一年,瑞幸咖啡淨虧損5637萬元。

2018年廣告費用更是以億元計算。與此同時,首杯咖啡免單的補貼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

2018年,瑞幸咖啡免費請新用戶喝了1.3億元的咖啡,這毫無疑問加大了它的虧損。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配送方面,瑞幸曾透露,送一單外賣的成本是9-10元,其中快遞員收入是7元一單,而消費者支付的是6元一單。

2018年,瑞幸咖啡產生配送費用2.4億元,但從訂單中收取的配送費用只有5000多萬元。

所以說,瑞幸咖啡要盈利並非易事。甚至有觀點分析,瑞幸咖啡就算開到10000家,靠分紅回本也要110年。

由此看,門店運營的平衡只是量變。如若有一天,瑞幸咖啡不依靠總部支出的高額營銷,也能讓門店獲得如此佳績,才算是迎來了真正的質變。

如果瑞幸不燒錢了,會怎麼樣?

在知乎上,不少咖啡測評者給出瞭如下的負面評價:“瑞幸小鹿茶貴過1.8折不喝,咖啡免費也不喝”;“看價格以為在扶貧,喝咖啡以為在治病”,“美式很寡淡,很水,濃縮不厚實,很失望”。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這樣的說法當然略顯誇張,但也確實反映了不少消費者的心聲。

在瑞幸上市的第一天,瑞幸分享優惠券的活動突然結束之後,用戶的反應很真實:

瑞幸:兩年開店4000家,一個季度虧5億,瘋狂擴張卻佛性掙錢

最深的套路,不是生活必需品突然漲價,而是可有可無的產品,用超高性價比和方便的配送條件,把它培養成你的生活必需品後,突然翻臉撤資。

留你一個人又氣又想念,悵然若失。甚至有用戶吐槽道:

唉,生活真的太苦了。連咖啡都能像個渣男一樣欺騙我的感情!!!

產品品質不穩定,品控能力一般,不時被曝出“同款不同味道”,這恰恰是瑞幸最大的軟肋。正因此,它不能停止補貼。

一旦掀開補貼的鎧甲,幾元一杯咖啡的“性價比”消失,軟肋也將暴露無遺。

到時,還有多少用戶會選擇它呢?

如今,冰火兩重天的瑞幸,進退兩難的莫過於該如何止損盈利!

界面《瑞幸咖啡還要虧多久》、

公開參考《瑞幸高興得是不是有點早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股價暴漲25%,市值超450億!瑞幸咖啡門店開始賺錢平均1天開7家,星巴克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