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革命開啟 中國或成為全球領導者

對於中國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很多人想到的是曾經引起世界轟動的“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其實,這僅僅是個例,並不能以偏概全。中國在於基因編輯方面的研究和成就,已經超過很多歐洲大國,甚至美國。

CRISPR在中國更有代表性的代表人物是北京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植物生物學家李家洋院士。1985年,李教授和過去幾十年裡中國許多最優秀、最聰明的年輕科學家一樣,離開中國去讀研究生,1995年回國,專注於操縱植物DNA。

最近剛剛結束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任期的李教授說,他多年來一直在努力進行精確的基因組編輯。CRISPR為他提供了一種簡單、快速的方法,加速了他改良水稻的努力。"現在,夢想突然成真了,"李教授說,他的團隊有20多名研究員在做實驗。

2012年,研究人員將細菌免疫系統轉化為基因組工程的快速通用工具,科學出版物中提到CRISPR的共有127篇。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14000。儘管美國擁有最多的CRISPR出版物,仍是被引用最多的論文國家,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已經緊隨其後。中國在CRISPR的使用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革命開啟 中國或成為全球領導者

在普利策中心(華盛頓的非營利國際新聞機構)的支持下,《Science》雜誌訪問了中國5個城市的科學家,他們正在廣泛運用CRISPR的各個學科。中國花費最大的努力在農業上,但部分研究人員也將CRISPR大規模應用於動物模型上,其中,最具挑戰的項目是用於人類器官移植的豬器官。

中國正在積極探索基因組編輯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已經啟動了比任何國家都多得多的主要針對癌症的CRISPR臨床試驗。

由於賀建奎的“傑作”遠離了道德標準,他的行為也一直困擾著中國科學界。他的事件還有一個很大程度上不為人知的地方:在他的實驗開始之前,中國和國外的參與者扮演了什麼角色?他廣泛地分享自己的科研計劃,曾有幾個同行試圖勸阻他,但他覺得依然受著鼓舞。

北京大學的遺傳學家魏文勝說,“中國的科學文化必須認真做出審視,思考中國的科學界是如何通過創造出像他這樣的研究人員的。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他這麼想被命名為第一位在這個領域不好的科學家,這麼做有什麼意義?"魏文勝問道。

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楊輝是中國最成功的年輕CRISPR研究人員之一。他說,“中國研究人員發表了許多CRISPR研究,但“很少”有令人尊敬的開創性工作。楊說:"我們這一代人也應該發表更多有價值的論文。"

楊輝強調,在過去兩年左右的時間裡,他看到了CRISPR社區"非常x迅速"的增長。隨著中國在這一科學前沿插上自己的旗幟,像他這樣的海外進修過的人士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例外。楊說:"現在,很多好學生都會選擇留在這裡,這裡有很多好機會,很多好學生正在努力學習。"

再生醫學網認為,中國的很多技術都已經位列世界頂尖水平,甚至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相信在未來,中國的醫療技術和科技發展能夠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