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与忠顺府的仇是怎么结下的?

用户马长江


表面上是因为争夺琪官蒋玉菡时所起仇怨,实际上琪官是一个隐喻,是代指之“鹿”的人格化象征,代表的是两大政治集团的明争暗斗,正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贾府与忠顺王府的结仇,代表的是背后的两股强大政治势力的角逐,而贾府和忠顺王府只是双方在明面上用来角逐的棋子而已。

所以,二府之间的仇怨,实际来看,应从其背后二股政治势力的结怨开始算起。

从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为标志,代表贾府所属的政治集团落败,另一方开始得势。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代表两大利益集团的较量开始进入下半场,是贾府由盛而衰的开始。下半场斗争强弱之势已分,而贾府所属政治集团并不甘心认输,还在以死相抗。



一 第一次结仇,致秦可卿被牺牲

因为曹雪芹对于政治事件的描述都是十分隐晦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朦胧的语句窥其一斑。

二大势力的斗争尖锐化,就是从秦可卿之死开始的。朝堂之上欲打败对手,必然会研究对手的弱点,抓对方的把柄去攻击。而秦可卿与贾珍的不伦之恋,正是最有悖圣人的三纲五常的污点。

这里面出事就出在宁府的老奴焦大身上。焦大有酗酒恶习,一次在宁荣二府众人面前又喝醉了,被王熙凤火上浇油后,贾蓉忍不住训斥了焦大。结果年老的焦大被最年轻的小主子当众训斥后,恼羞成怒,忘了顾忌,酒后吐真言,把宁国府最隐晦、最忌讳的贾珍“爬灰”丑闻当众暴露了出来。

而宁荣二府人多口杂,更难免还有敌对势力的耳目卧底,遂将此丑闻当做把柄透露给了忠顺王府背后的势力集团。而敌对势力集团就紧咬住此事不放,步步紧逼,所以秦可卿隐晦地自言“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两大政治集团围绕这个丑闻明暗争斗,苦苦僵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为了顾全大局,也为了掩盖丑闻(人死了,就查无实据了),所以秦可卿最后被逼迫自缢而亡。

由于是被迫的非正常死亡,贾珍憋屈之极,所以执意要用越矩的出自潢海铁网山上的樯木棺材,尽管贾政提醒他不要越矩妄为,但贾珍为了出一口气,坚持要用此樯木。这其实也是贾珍对敌方势力集团的一种回敬和挑衅!

在第十四回“...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回目,贾府势力集团的幕后大佬“四王、六侯、八公”纷纷派人出场,以搭祭棚的名义,为贾府站台撑腰,声势浩大。

自此之后,以贾府和忠顺王府为代表的二方政治势力撕破了脸面,政治斗争从暗处开始转到了明处!

二 双方围场狩猎,贾府险胜

撕破脸面之后,双方的冲突更加明面化。

这一时期作者不再单纯的用贾府来写矛盾冲突,而是采用“侧面描写手法”,用与贾府结为政治同盟的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的角度来写。通过贾宝玉参与几次聚会的方式,来侧面续写政治斗争的进展。



首先,冯紫英与敌对势力集团的仇都尉的儿子争斗,把其子打伤。

其次,冯紫英陪同父亲参与皇帝围场打猎一事,脸上居然挂彩了。其中内幕,《红楼梦》中没有记述,但凶险程度可以想象。被薛蟠追问缘由时,冯紫英轻轻以一句“被兔鹘捎一翅膀”掩饰过去。

让我们坚信此事是凶险政治斗争的,是当时冯紫英说了一句令人发寒的话“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大不幸”说明围场打猎时的情况非常恶劣凶险;“又大幸”,说明经过一番较量,贾府、冯紫英等人所属的政治势力除了转危为安外,还获得了意外的天大好处。

所以,这一阶段矛盾斗争是围绕着围猎期间如何争取皇帝皇权的支持为目的的较量,过程惊险诡谲,而最后贾府所属势力暂时站稳了阵脚。



三 放鹿于野,天下共逐之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一书时,并不是天马行空随意而为,而是以一种非常写实的手法来回顾自身家族的政治经历,这样的例证非常之多,姑且随手举几个例子:

一是,在写秦可卿之死时,甲戌本《红楼梦》的批语说这是“史笔”。秦可卿虽然品行淫乱,但看在还有托梦叮嘱王熙凤贾府后事的善言的份上,就不把现实中“秦可卿”的原型人物“淫丧天香楼”的丑事写出来了,所以让曹雪芹删除了此章节。

庚辰本《红楼梦》的批语则是用了连续二个“叹”字来感慨没把秦可卿所影射的现实中的人物“淫丧天香楼”丑事抖落出来,是发了大慈悲心了。

二是,在庚辰本《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回目,薛宝钗过生日搭戏台,凤姐点戏《刘二当衣》情节处,有庚辰眉批曰“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这是明明白白告诉读者,这段小说情节并非虚构,实有其事,现实中的“凤姐”原型点戏时,我脂砚斋就在旁陪侍。可惜现在还知道这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怎不让我心生埋怨呢?

三是,庚辰本《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贾宝玉赴宴冯紫英家时,于席中“先喝一大海”,以出新令与众人喝酒取乐的情节处,有眉批云“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意思是宝玉宴会喝一大海酒之事,其实是写的现实中在西堂出产九台灵芝那天用大海饮酒之事。

四是,庚辰本《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回目,有宝玉命人将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之事。此处有双行夹批“伤哉!作者犹记矮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这说得也非常明白,这合欢花酒之事是二十年前现实中确实发生的事。

以上四个例证说明曹雪芹的写作风格是非常写实的。《红楼梦》中所写之事,大多是反映了曹雪芹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或见闻。



在曹雪芹祖上曹寅生活的康熙朝,最腥风血雨影响深远的就是“九子夺嫡”的政治事件。曹雪芹正是将曹家经历的事,艺术化又写实的写进了小说里,但小说里争夺的是戏子蒋玉菡。

蒋玉菡是一种象征物,是一种隐喻,通过对蒋玉菡的争夺,体现的是双方政治势力相互的试探,也是对真实争夺之物的一种提前热身赛。

双方政治集团经过数个回合,连番争斗下来,剑拔弩张到明刀明枪的地步,谁也没有退路了,只能前进。但高手过招,都是身居幕后,出场的都是棋子,而琪官蒋玉菡则是双方争夺的猎物。

对戏子琪官蒋玉菡的争夺,是双方对“帝物”争夺的一种隐喻。双方都以对琪官争夺成功与否,视为对“帝物”争夺的模拟较量。

为什么说琪官蒋玉菡象征着对“帝物”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呢?

据列藏本《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回目,有触目惊心的另类文字描写,即忠顺王府长史官说这琪官蒋玉菡“乃是奉旨所赐,不便转赠”,若是贾府想要,那么“老大人竟密题一本请旨(来要)”。这段话实在是石破天惊之语,所以其他版本《红楼梦》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已把“奉旨所赐”等敏感之语删去。

这段话明白表达了三个意思,一是,琪官是皇帝御赐给忠顺王府的;二是,忠顺王府对琪官势在必得,绝不相让;三是,你贾府所代表的政治集团想争夺“帝物”,可以偷偷地“密题”皇帝试试。这也是反讽贾府集团“密题”之事做过太多了,我忠顺王府集团根本不惧。



琪官既然是御赐的“帝物”,那么这“帝物”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呢?象征着什么呢?隐喻什么呢?

要想了解小说的架构和思想,就要先了解作者写作的原则和方式。曹雪芹写《红楼梦》擅长以“谐音”、“拆字”、“一语成谶”、“诗词歌赋”、“图画”、“物品”等来伏线千里或者暗喻事物等等。

比如“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去)”之意;“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之意。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回目,提到理国公柳彪,是作者曹雪芹拆字“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

蒋玉菡聚会时偶然说了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则是曹雪芹暗指蒋玉菡和袭人有缘,结局时蒋玉菡和袭人成亲做夫妻之事。

凡此种种可见,这些写作手法是作者曹雪芹惯用来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暗喻其事等意。明白了作者的写作套路,那么再回过头来看御赐帝物“琪官蒋玉菡”隐藏什么玄机。

因为当时强势的皇帝康熙在位,不可能被篡位,所以能让两方政治集团争夺的“帝物”就是皇位继承权——太子之争,也即玉玺之争。而皇位继承权之争,只能在皇帝的诸位皇子之间选择。

“琪官”是戏子,是供权贵豪门把玩之物,隐喻其就像皇帝、皇子们对玉玺的把玩一般。

“琪官”二字,用拆字法,“琪”字右边的“其”字,看字的形象,是不是很像帝王的宫殿形状,“王”就在“其”字宫殿下方。拆掉右边“其”字,为“王”。拆掉旧宫殿,其意就是宫殿换了新主人。

“官”字当中的“丨”,是不是很像门闩。拆掉中间“丨”字,像不像是打开了“宫”的大门,就是“宫”字了。

那么“琪官”二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宫殿换了新主人,拔掉门闩,打开宫门,迎接入宫的新的王。

“蒋玉菡”三字,“蒋”、“菡”都是草字头。这三个字拆开来读,就是“草丛将玉函掩盖住了,不让别人发现”。

“玉函”放置的这么隐秘,那么里面放的是什么呢?

玉函里放的正是谁是下一任王宫新主人的圣旨!

综上所述,贾府和忠顺王府明面上结仇是因为琪官蒋玉菡,实际上是为争夺“琪官蒋玉菡”所隐喻的帝位权力之争,反映的是以二者为代表的针锋相对的两方政治利益集团的斗争的一次爆发。

以贾府和忠顺王府为代表的二大势力的仇怨早已结下。在义忠亲王坏事后的下半场的较量中,最近的一次结仇是因为秦可卿之死。



西词上仙


《红楼梦》中贾家有一个大对头,两家从无来往,同朝为官却并无丝毫关系。可见两家的生疏,这就是忠顺王府。按理以贾家这样的人家不应该和忠顺王如此生疏,但事实证明,忠顺亲王是举在贾家头上的一把刀。


红楼梦清晰的描述了两派政治势力。北静王贾家为首的四王八公势力。这伙人兴旺百年,根深蒂固,是王朝老牌势力,他们在朝廷不断扶植党羽,王子滕家,史家,薛家,冯紫英家,新兴的贾雨村,傅试甚至薛宝琴的婆家梅翰林,王熙凤包揽诉讼的长安节度使云光都是这一派的势力。经过近百年的经营,这些人一代代勾结,半个朝廷都是他们的人。

帝王之道讲求平衡,朝廷既然有四王八公这一伙老牌势力,必然会扶持另一伙势力以求平衡。尤其皇帝登基不久,根基不稳,绝不可能放任朝政大权不在自己手中,忠顺亲王这一伙人就成了皇帝新扶持,对抗四王八公这一伙的力量,其中忠顺亲王和仇督尉就是一派的。朝廷当然不会泾渭分明分这两派,比方文官集团,武官集团。文官还会分各个地方出身,如明清的同乡集团和党争不一而足。而皇帝就在其中左右逢源,互相平衡。但无疑,红楼梦简化了斗争,直接制造北静王一派和忠顺亲王一派的对立。


三十三回,贾宝玉挨打前夕,忠顺亲王府突然来人:

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

忠顺亲王府来者不善,开门见山说贾宝玉拐了王爷府的戏子蒋玉菡,言辞极其不客气。贾政反倒陪着小心应对。最后如何并不知道。反倒是贾宝玉被贾政打了个半死。差点一命呜呼。这是八十回前忠顺王府的唯一一次发难,看似因为蒋玉菡,实则并非如此。两者之间派系不同,是政治宿敌!

贾家作为老牌势力,江河日下,仗着名义上的皇亲国戚在四王八公这一势力中还是顶级势力。但实权不多,反倒是以王子滕和贾雨村的二级势力更盛。他们才是北静王为代表的老势利的中间力量。

而忠顺亲王地位远远高于贾家,作为亲王,要么是皇帝的叔伯要么是兄弟。而他的封号忠顺指明他是忠于皇帝的势力。严格来说,以皇帝为正统的话,忠顺亲王才是忠臣,而贾家北静王之流才是奸臣贼子!两派势力斗争,忠顺亲王是皇帝的马前卒,是对北静王这一脉发起攻击的主要人物。



原文描写两派矛盾除了三十三回之外,还有一次。二十六回,冯紫英笑道: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

冯紫英这些富二代的交往和矛盾往往体现长辈之间的政治分歧。贾宝玉冯紫英薛蟠一伙,他们长辈也是一伙,同进同退。而冯紫莹打了仇都尉的儿子,足以证明两家长辈政治见解不同。仇都尉极可能是忠顺亲王这一派的人。

关于忠顺亲王,只有三十三回背后出场一回,后边如何不得而知。我认为八十回后忠顺亲王一定会出场,毕竟贾家要被抄家,绝不是皇帝突然下旨就会抄家了。政敌攻讦,发动御史弹劾,罪行收集最后抄家,忠顺亲王都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一捧雪》中搞得莫怀古家破人亡的严嵩严世藩父子显然就是忠顺亲王的蓝本。而忠顺亲王所图也不过是利益。一朝天子一朝臣,贾家终究会被历史淘汰,但忠顺亲王也一样,历史兴亡,谁也逃不了。

《满床笏》说得好: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说得真对!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君笺雅侃红楼


贾府与忠顺王府什么时候结仇不得而知,毕竟忠顺王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出场不多。仅有的一次出场,也是在间接描写,并非直接描述。

这次出场中,忠顺王府的人来势汹汹,是为琪官蒋玉菡而来。而且一来就是问责的,把贾政也吓了一跳。想着平日里素无来往,怎么样突然造访?正当摸不着头脑时,对方却说宝玉私藏了琪官,还把琪官送给他的红汗巾子指认了出来。
此种行为,让贾政很没面子,更为宝玉招来一顿暴打。而忠顺王府的人之所以如此行为,恐怕除了对于贾府一贯有所不满之外,更是因为忠顺王与琪官蒋玉菡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

试想,琪官不过一个伶人而已,忠顺王竟然送红汗巾这么私密的东西给他,他的手下还说王爷断断离不开此人。在他逃跑后还千方百计打听他的下落,连他和什么人交往都打听得一清二楚。嗯,忠顺王和宝玉似乎是“情敌”关系?不然,何以至此?

忠顺王府和贾府的仇,也许就是这个时候结下的。而后来蒋玉菡之所以能够娶到袭人,恐怕说明忠顺王也是贾府覆灭的推手之一。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各位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半瓣花上阅乾坤


秦可卿葬礼路祭时,作品里出现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个王爷。原来这四王,当日为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庆寿辰宁府排家宴时,四家王爷也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四家王爷送寿礼是为了园子,都是为了能到园子里坐。可是,那个时期,就从没见过忠顺王府的人送寿礼以及参加秦可卿的葬礼。

贾母八十大寿时,七月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贾府已请了包括国君、王爷在内的皇亲国戚,应该不可能不请忠顺王府。

到七月二十八日,只有北静王和南安郡王两家王爷来给贾母拜寿。西宁郡王、东平郡王两家王爷已不见影子了。从文本可知,国君等凡是请到的人,都参加了贾母的八十大寿。按理而言,西宁郡王和东平郡王不可能不来参加贾母的大寿。本人认为,贾母庆祝八十大寿时,西宁郡王和东平郡王两家王爷的王爵已被削掉了。至于忠顺王爷,早就已不存在了,否则,忠顺王爷不可能不与贾府往来。

忠顺王府长史官跑到贾府象宝玉要琪官时,大家才知有个忠顺王爷。

原文: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

突然冒出一位忠顺王爷,让不少人曾因此纠结。细细想想,作品这一笔所叙之事,应该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之前(宁国府排家宴庆寿辰之前)的事了,也就是忠顺王爷还在世时的事件。否则的话,忠顺王府与贾府不可能不来往。

原文“忽有回事人来回”之句,与作者惯用的“忽有人来回;忽有人来报”等,作者在表述方式上,就好象刻意给读者暗示:来回之人所回的事,是已死之人在世时发生的事件。本人认为,忠顺王爷就是因坏了事没用上樯木棺材的义忠亲王老千岁。

作品前八十回所叙之事是实事,八十回之后,可能需忠顺王爷出场,所以,作者不能明写忠顺王爷和义忠亲王是同一人,更不能明写忠顺王爷已死。提主说忠顺王爷与贾府结下仇恨的事,本人倒是不敢苟同。


夜舞风花雪夜


要弄清楚贾家和忠顺王府有什么仇,

需要先弄清楚,贾家是谁家,

忠顺王府家又是谁家

先说贾家,红楼作者讲贾宝玉衔玉而生,那玉的描写与传国玉玺极其相似

所以贾宝玉一出生就继承国玺,影射康熙朝太子胤礽出生就封为太子,史无前例,仅此一个

贾家即为清朝康熙家,那再看看忠顺王府家

忠顺王,忠,顺,做何讲?

忠者,效忠,忠义,顺者,归顺,顺随

(清崇德元年,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

此清初三顺王

后多尔衮应援吴三桂入关定鼎燕京,最后吴三桂封平西王,其它三王封镇南王,平南王等,

吴三桂初归顺降清之时,乃封忠顺王,其与义皇帝多尔衮签订盟下之约,多尔衮为义忠亲王老千岁

此忠顺王府由来

贾家与忠顺王府的矛盾乃是琪官,蒋玉菡

其是忠顺王府一名戏子

琪者,美玉也,玉菡者,装玉的匣子,此是掌管玉玺印信的人

两家争夺的是皇权

因玉玺在宝玉手里,所以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嚣张跋扈的让康熙把宝玉的传国玉玺交出来

此时正是康熙削藩不成,逼反吴三桂,吴三桂南方称王之时

此矛盾爆发点

各位看官这次可看明白了?





山石道人评红楼


又是一个迷啊!

贾家的人真正出仕的只有一个贾政,还是一个五品员外郎。而贾政对政务并不精通,最喜欢干的事是和清客们吃酒写诗。

其他贾家的人最多就是利用权势给人跑跑官、欺压欺压老百姓什么的,这样的贵族多的是,皇帝不是不知道,但他们并没有积极参与政务,也就不怎么管。

如果是这样,那贾家是怎么卷入政争的?又是谁卷入的?


故纸汇


根本原因是政治必然。

贾府不与忠顺府对头,仍会与某王爷府结仇的。你总得归于一派,你不能即是黑也是白,那么这个对立便是必然的。

当然这也是历史规律政治必然,矛盾才是永远不矛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