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贞禹
由于《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传世,书中大部分人物的结局都还没有交代就戛然而止了。
特别是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是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那么黛玉的死亡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今天的文章里,让我们一起来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小说《红楼梦》里,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后,恩爱不到冬,落得冰雪埋没的结局。而林黛玉的结局,一句玉带林中挂,颇为朦胧,让人难解其意。由于《红楼梦》在清朝时,被视为禁书,小说的多个章节遗失,无处可寻。小说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所写,有很多内容皆违背了曹雪芹原意。黛玉之死,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是在第九十七回。也就是说,黛玉的结局不是原作者所著。所以,黛玉结局怎样,成为了不解之谜。她的死亡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广大红学爱好者,各种猜测。
尘世还恩,泪尽而亡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草。前世,因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绛珠仙子得换人形,修成女体。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的恩情。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批语中说:“庚双: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
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结局,是为了贾宝玉泪尽而亡,不然《红楼梦》也就没有了意义。但究竟是怎样的泪尽而亡呢?在现代版本的《红楼梦》里,安排了一出李代桃僵的“薛宝钗代嫁”。黛玉听闻宝玉要娶薛宝钗,气火攻心,一时吐出血来。之后,闭门不见宝玉,亦不肯质问宝玉。宝玉成婚,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此状态看上去更多的是愤怒,让报恩还泪的说法,少了几分情愿,多一些怨愤。
虽然最后说,黛玉因为置气伤心泪尽而亡。但这与之前营造的她和宝玉心灵相通,总是能懂宝玉所想,简直判若两人。此时的宝玉,因为丢失了玉,而有些疯疯癫癫,黛玉是知道的,她又怎会一味的认为宝玉辜负了自己,而只会生闷气,致使泪干缘尽。在第四十五回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说过:“我知道我的这病是不能好的了。
又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可见,她对命运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更不喜欢勉强为之。让她因为宝玉娶了宝钗,就生气泪尽而亡,显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前八十回中,原作者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很是到位,更喜欢为人物结局去做伏笔。譬如,描写凤姐儿的变化时,会交待她日常劳作的疲惫状态,面色由一开始的红润再到后来的瘦黄,一步步的从细节上去变化。黛玉这样嘎然而至的泪尽,有种一下子被气死的感觉,着实令不少人难以置信。如果是这样,之前黛玉自小被当成假子来养,说话做事喜欢直来直往,和诙谐幽默的性格,这些铺垫好像完全失去了意义。
玉带林中挂,上吊而亡“玉带林中挂”,因为这一个“挂”字,让不少读者理解为:黛玉是上吊而亡。但前文已经交代,林黛玉是到世间来报恩的,用一生的眼泪偿还恩情。表明林黛玉一定是泪尽而死,上吊就等于是自杀而亡,眼泪没有流尽,还怎么能算用一生的眼泪还他?以作者对人物埋伏笔的细腻心思,断然不会这样处理。虽说挂和吊有同解之意,但却不尽然。小说中,林黛玉就像一朵圣洁的莲花,有着自己的高傲。在大观园的诗会和调侃刘姥姥时,都有着诙谐幽默的开朗,可见,她的内心不尽然是伤春悲秋。在描述潇湘馆的装饰时,也能看出她的内在有着男儿般的潇洒,从不在意他人评价。就算是宝玉娶了宝钗,可能会伤心流泪,但绝不会傻到去上吊自杀。前文透露,黛玉是个因为花瓣会落入污水,都觉得被玷污的细腻人儿。见宝玉要把飘落的花瓣撂在水里,她说:“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了,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黛玉如此一个怜花惜玉,又崇尚安静美好的女子,对与上吊那么难看的死法,很是不协调,显然这种说法不成立。如果非要让她魂归大观园,这样美妙的女子也许会像她埋葬的花瓣一样,随风飘零,安静而逝。很多人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不管是性格,还是样貌都与黛玉有相似之处。作者在前八十回里,交待了晴雯的结局,就像她的判词一样: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因为心比天高,不愿委屈,素来惹了不少人怨。因为王夫人不喜,在她得病时,加上被王善保家的诽谤,而被撵出贾府,这让宝玉很是牵挂和思念。为晴雯安排了出府而亡,却让黛玉自杀,尤为不合理。在第七十九回里,宝玉才祭奠完晴雯,就在花丛中,看到了满目含笑的黛玉,并和她一起商讨了给晴雯写的祭词。此情节,未必没有深意。再者,金陵十二钗里,作者已给有淫乱之嫌的秦可卿,安排了自缢。同样的结局,再安排给冰清玉洁的林妹妹,更是不合理。
嫁给北静王,情殇梦难圆在宝玉大婚之际,让黛玉直接暴毙,让人于心不忍。所以,更甚的说法是:黛玉最后嫁给了北静王,因为被围困起来,无法回到宝玉身边,因为思念,最终伤心泪尽而亡。在黛玉的判词旁,描绘了这样一幅画: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根金簪。可见,这玉带是围在枯木上的。在第十五回里,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这样的:“头戴着净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这是书中唯一一个腰间有玉带的人物,虽然腰带的捆绑方法是系。但再看当时描述宝玉的腰带时,写的是:“围着攒珠银带”用的却是围字。在明清时期,很多官宦人家的腰带是松松垮垮挂在腰间的,而非紧紧系于腰间。在如今的戏曲中,依旧能看到。可见,不管是系、围,还是挂,都是用来形容把腰带绑缚在身上,这就和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玉带林中挂,对应上了。
这里的“玉带林中挂”,不是挂在树上,而是像腰带一样悬围在枯木的主干上。黛玉被北静王“围”住,亦是有可能的。以作者喜欢埋伏笔的写法,更是在很多地方,都通过宝玉写出了黛玉与北静王之间有联系。有一次,贾宝玉祭奠金钏儿,被黛玉发现,他却说是,北静王死了一房小妾祭奠一下。以他和黛玉的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又何至于撒谎呢?宝玉将北静王给的手串,想要转送给黛玉时,还被她说成是臭男人的东西。一个男人带的物饰,为什么非要送给黛玉? 这于之前黛玉说,花瓣撂在水里会被别家的臭水玷污,糟蹋了干净的花瓣,这些无不有着深刻的寓意。还有,北静王送给宝玉蓑衣,宝玉说也要送给黛玉一套,这些无不透漏着某种寓意。在贾母生日时,北静王妃还赐下了礼物。这些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后来北静王求娶黛玉,而宝玉已婚,贾母趋于现实也要答应。这就造成了,无依靠的黛玉“枯木”被“围”,无法脱身。加之,原本就油尽灯枯的身体,和对宝玉的思念,泪尽而亡,亦是可能之举。只是宝、黛之情,终是一曲离殇,两地相思,知此生不可复见,亦不能不相思。不管结局黛玉有没有被善待,究竟是怎样的悲伤,或是遭受了如何的情劫?都希望她魂归自己铺满花瓣的花冢里,能够彻底没有悲伤和眼泪。只是这红楼一梦,结局早已定下,终是情殇,梦难圆,泪尽而逝。
须知,这一世情缘难得,莫错过,空悲切,让浮生如梦。大鬼不在家
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人,泡在药罐中长大,即使她不是个能长寿的人,也不会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她之所以早离人世,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主动要求速死。一个长期患病的人,身体比较虚弱,精神上遭受创伤,在绝望中主动放弃求生的本能,结局就是末路。
一日,黛玉正往贾母那边去,走到芯芳桥处,看见贾母处粗使的丫头傻大姐在哭,黛玉问她哭泣的原因,原来傻大姐跟袭人说了:“宝二爷要娶宝姑娘。”就被人打了嘴巴,她不明白为何如此。黛玉听到这个信息,如五雷轰顶,全身发颤,勉强撑着到贾母处,见了宝玉,两人说了几句话,又相对傻笑一会。黛玉回到潇湘馆,口土鲜血,倒下了。
黛玉在贾府生活多年,若说贾母是她温暖的阳光,宝玉就是她未来的希望,是她往后人生的倚靠,如今宝玉要结婚了,新娘不是她。希望破灭,她的心也跟着死了,眼前唯求速死。本来身体就病弱,加上黛玉自暴自弃,第二天晚上竟然真的泪尽而亡。
chen清英雅秀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小编不才,有以下四种猜测:
1.病危而死。
林妹妹的身体素质,是众人皆知的差。《红楼梦》中就有说道:林黛玉天生不足,从会吃饭起,便已经开始药不离身了。每逢春分、秋分,也就是季节交替之时,林妹妹就会旧病复发。
对于一个偶尔吹吹风,都会咳嗽的娇柔人儿;对于一个咳嗽起来,还会咳出血来的病弱人士。如果林黛玉不是生于那官宦富贵之家,凭她这糟糕的体质,长途跋涉去外婆家都是奢望。
由此得出,林黛玉有可能病危而死。
2.死于谋杀。
深宅大院的恐怖,无法想象。作为一个父母皆亡的孤女,林黛玉是否挡了某些人的路呢?
如果林黛玉不死,她父母留给她的财产,就会作为她的嫁妆出嫁。那么大的一笔财产?就没有人眼馋?还是已经偷偷拿为己用,不想还?
如果林黛玉不死,贾宝玉的心,便还在林妹妹之处。虽然贾宝玉已与薛宝钗成就了“金玉良缘”,“木石姻缘”不再可能。可是,王夫人会放心吗?薛宝钗,不会嫉妒,不会有想法吗?
总而言之,对于“林妹妹死于后宅谋杀”的猜测,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3.死于自杀。
林妹妹是个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她有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巧心。一个对着落花都要流泪的姑娘,外界的一些不好言语,她怎么能够承受的起。
失去父母的林黛玉,同样失去了在深宅大院生存的资本。下人们惯会捧高踩低,林妹妹又不像探春那样坚强,不像薛宝钗那样八面玲珑。在贾府,林妹妹有许多苦楚无法诉说,得了抑郁症,也不无可能。
“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这一消息,是重重伤在林妹妹脆弱心灵的一击。她以为,贾宝玉也背叛了他们的感情,也离她而去。最后一丝牵挂与留恋也没了,林妹妹受不了自杀了,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4.剧情需要。
如果林妹妹不死,怎么接上“还泪”这一说?
如果林妹妹不死,贾宝玉最后怎么会出家当和尚?
如果林妹妹不死,贾家败落后,她住哪?
如果林妹妹不死,怎么能让后人对《红楼梦》念念不忘?
历史小八卦迷
一、从表面上看,黛玉死于疾病。但从某种角度上讲林黛玉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贾府的冷酷与贪婪。
诚然,林黛玉自小体弱,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她自己也说过,自打会吃饭时就吃药。但这也仅只体弱而已。黛玉后来生的病是女儿痨也就是开放性肺结核。我们知道,黛玉生这种病是在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之后,当晚宝玉遣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家常用的旧帕子,,黛玉在帕子上做了题帕三绝。书中原文:“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袄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可见,林黛玉是进了贾府多年后才生病的。
二、那么贾府锦衣玉食,黛玉之所以会得肺结核,是因为——
中医上说,痨病多与情志有关。黛玉初进贾府谨小慎微(书中有描写不赘述),心情是紧张忐忑而又倍感无助的。当情窦初开属心宝玉之时,又来了薛宝钗。薛宝钗原是进京选秀的,起先对黛玉并不构成威胁,后选秀失败,薛家是领内帑行商的官商,财大势大 ,而黛玉此刻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在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环境下是没人给她做主的,这使她心中常怀隐忧。而此时她对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又不自信,每每寻事与之吵架借以试探,这一切都让她心力交瘁情志受损,加之她素来体弱,也就为她生病埋下了伏笔。后来情势的发展也恰恰是朝着黛玉担忧的方向,这无疑加重了对她的摧残。而在第二十九回经历了宝玉摔玉的大闹,特别是第三十三三十四回宝玉挨打深夜赠帕之后,二人逐渐建立了信任,多情多疑的黛玉从此沉浸在爱情之中,而她所面临的处境与隐忧丝毫没有改变,这使她与宝玉的未来变得希望渺茫,爱的越深越怕事有不谐。这无疑对她的内心是更大的煎熬,最终导致她生病。
三、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冷酷贪婪的贾府是怎样一步步把黛玉推向死亡的:
起初,以贾母为首的贾家人是有心成全二人的。至少有四个细节可以看出.
1、贾母在二玉吵架时说过两个人不是冤家不聚头,而民间一直有夫妻是冤家的说法。
2、王熙凤小产探春代管家事时,王熙凤曾私下里与平儿说,宝玉黛玉一娶一嫁用不了多少公中的钱。
3、王熙凤曾打趣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们家的媳妇啊?”接着指着宝玉说:“看看这人品这家势,哪一点辱没了你?” 而且在黛玉葬父回来后,王熙凤直接和宝玉说:“你林妹妹要长久的住我们家了”。
4游大观园时,贾母见宝钗屋中过于简素心中不喜,可见贾母并不是很喜欢宝钗。然而,随着贾家逐渐衰落,林黛玉的健康日渐恶化,黛玉之父林如海的死去,情势在一点点的变化。首先,随着贾家的败落,贾家势必更倾向于和有权势的门阀家族联姻,借此延续家族势力。(为了充抵五千两的债务,贾赦把迎春嫁给孙绍祖,不久迎春就被虐致死就是例证)而相比于薛宝钗官商财阀的家庭背景,林家正如紫娟所说,自林如海死后实在是没什么人口了,自然要被抛弃。其次,黛玉自幼丧母,到得贾家严格地讲算客居,所以她没有接受严格的系统的封建宗法传统教育,个性中有反传统的东西,这在当时的士大夫家族中是很难讨人喜欢的,这一点在王夫人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在宝玉二次摔玉大闹时,王夫人拉起宝玉就走。还有抄检大观园,说晴雯是那个“削肩膀水蛇腰,眉眼有点像你林妹妹的丫头”,而我们知道晴雯是她厌恶的。这些都证明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不太可能选她做儿媳。而薛宝钗恰恰相反,她是个自觉自愿奉行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的人。再次,黛玉的健康日益恶化,而宝钗健康且略显丰腴,从繁衍子嗣的角度讲,宝钗也是宝玉妻子的最佳人选。就这样黛玉就渐渐出局了。而黛玉对此是有所预感的,比如在第四十九回黛玉有这样一段话:“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为何内心酸苦而无泪?显然这不是早年与宝玉使小性儿的悲悲切切。 还有凹晶馆湘黛联诗,黛玉和湘云说的那些话,这些都证明了黛玉对自己悲剧的结局是有所预感的。
四、贾家在黛玉身上具体做了哪些冷酷甚至卑鄙的事,主要有两件。
1、贪婪的贾家谋夺了林黛玉的财产,大家知道林如海官居扬州盐课,而明末清初扬州盐商是富可敌国的,而盐课正是发放盐引(盐业专卖许可)课征盐税的官员,由此推断林如海应该是很有钱的,而他死后身后只遗黛玉一人,那这些财产哪去了? 很显然,进了贾家。因为黛玉是由贾琏送回奔丧又由贾琏带回贾府的,而遗产之事也自然可能由他经手处理。 贾家侵占了这笔钱,后文是有流露的。宫中太监找贾府借钱,贾琏四处筹措。他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如今再能发一笔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言外之意他曾发过这样一笔财,而贾琏只送过黛玉回家奔丧,除此外就是花天酒地,再没做过什么事,所以他这笔财发在哪里不言而喻。而黛玉对此事是有所察觉的,只是她心属宝玉,又寄人篱下也就知而难言了。
2,宝玉被骗,与宝钗成婚,而且用黛玉的贴身丫鬟雪雁搀的新娘。很显然,此时黛玉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她与宝玉的爱情,当这一理想彻底破灭之后,黛玉就必死无疑!而摧毁这一切的正是贾家的冷酷与贪婪。
五、总上所述:先霸占孤儿遗产,再摧毁她的生活信念,所以说,黛玉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贾家的冷酷与贪婪。
小雨妈妈家政
你好,我是剧呆,关于林黛玉为何而死这个问题,我将发表我的个人看法哦,谢谢。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为报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下入凡间,回报一生的泪水。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母亲死后,方便教养,便接入贾府,由贾府外祖母抚养。所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见相知本就是天意。正像贾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所说:“这妹妹我曾经见过的。”
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从小便相处在一处,直到长大后,贾府才将家里的姊姊妹妹安排住进了大观园。林黛玉性情敏感脆弱,即便是花落,也能惹起她的伤感来。婚姻本就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身边无父无母的林黛玉常常因为自己无所依靠而伤心不已。何况家里有薛宝钗的存在,知书达理,性格温顺,且人情达练,教管有方。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府中又盛传“金玉良缘”之事。贾宝玉有玉,而薛宝钗有金。如此,怎能让林黛玉不忧思?
正是带着这种忧思,林黛玉才每每垂泪,孤枕难眠,以致身体越来越差,汤药不离身。而贾宝玉却性情放荡,越多了几分纨绔子弟的性子。好在有王夫人的严加管教,贾宝玉性子才略显收敛。所以,即便是贾宝玉对待林黛玉百般呵护和疼惜,林黛玉都因为不放心而默默垂泪。于是,一句“你就改了罢”,道出林黛玉内心的心酸。
87版《红楼梦》是经过修改之后的杰作,虽然并没有完全照搬原著,但是也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经典。在这部影片之中,林黛玉听闻宫里传出旨意,要将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成好姻缘。而宝玉去西海牙子,一直未归,生死未卜。当下林黛玉痛苦不已,跑到怡红院外敲贾宝玉的院门,被紫鹃劝回后,一病不起,香消玉殒。待贾宝玉回来之后,迎接他的,只有潇湘馆的枯竹了。
而在新版的《红楼梦》,完全照搬了原著情景。 宝玉成亲之时,黛玉魂离之时。在宝玉的婚礼上,新娘被贾家长辈偷梁换柱,换成了薛宝钗。在掀开盖头的贾宝玉得知了真相,愤怒不已。而林黛玉就在贾宝玉和薛宝钗婚礼之际,留下一句”宝玉,你好狠“,便惨然离世。
好啦,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我是剧呆,喜欢的话留言讨论哦!
剧呆
《红楼梦》第一回中讲到,那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最终得以修炼成女形,为报神瑛灌溉之情,与警幻有言“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遂下凡报恩。曹公借此玄幻之说成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宝黛爱情故事,也让后人读之口齿留香,心中或起涟漪或多惆怅或有不甘,此番种种滋味,读者自知,而黛玉之死也成为万千读红者的心头之殇。
宝黛初遇就揭开了缠绵悱恻的爱情序曲,豁然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从见到黛玉的那一刻起,成就了一段传世的深情,纵使身在花丛中,心里唯有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小儿女间的你情我痴尽在读者的小心呵护中,用世间最美的词去形容他们的爱情想必也不为过吧。读者们自然希望他们天长地久,终成眷属。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我们的黛玉最终泣(泪尽)血(吐血)而亡,一缕香魂终归了离恨天。黛玉当然不是仅仅因病而亡,王夫人和凤姐把我们的准新娘偷梁换柱,成了逼死黛玉的最后的一根稻草。真情真性的黛玉,不刻意取悦他人,不降低身段去表现自己,曲高和寡,冰清玉洁,但又是孱弱多病,有不足之症的孤女,终是败给了“端庄大方,识大体顾大局”的薛宝钗。黛玉把宝玉的躯壳扔给宝钗,自去警幻那里报了到,空留遗恨的宝玉也只能独自在世间痴狂。
筱筱霓裳
黛玉的死因,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病逝。但是,再仔细阅读红楼梦就会发现,林黛玉不仅仅是病逝那么简单。那么林黛玉到底是为什么而死呢?
且看林黛玉进贾府原文怎样描写的。原文写,大家见林黛玉年龄很小,但是言谈举止却是不俗。再看她的体态虽然瘦弱不堪,但是却有一种独有的风流姿态。问她最近吃的什么药,如何治疗的。黛玉回答说她从小就是这样,请了很多名医看,但都无济于事。
三岁那年,有一个癞头和尚要来化她出家,父母不肯,赖头和尚说既然不肯舍黛玉出家,只怕她的病一辈子也好不了了,除非一辈子不见哭声,一辈子不见其他的外姓亲戚。胡乱说了一些糊涂的话,也不见有人理他,后来林黛玉就一直在吃人参养荣丸。贾母说刚好现在家里在配药,让他们也给你配点药。
书中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癞头和尚,他说除非黛玉一生不见眼泪,不见除父母以外的外姓亲戚,否则黛玉的病是不会好的。林家人都将他的话当做了疯言疯语,也并没有让黛玉出家。而其实他并不是只出现了这么一次。
关于癞头和尚,书中提到过三次度化有缘人,第一次是香菱,癞头和尚要化香菱出家,甄士隐不肯,后来癞头和尚念了一段诗,说元宵佳节之后,就是烟消火灭的时候。甄士隐与林如海一样只当作了疯言疯语,结果果真在元宵节当天,香菱被拐。第二个就是林黛玉,与香菱一模一样要度化黛玉出家。也一模一样的被拒绝了,香菱可以说是黛玉的一个映射,她们同出于金陵,香菱与黛玉也是亦师亦友。从香菱的经历也可以推测出来黛玉的结局是怎样的。
第三个是宝钗,薛家人很相信癞头和尚,癞头和尚并没有说要宝钗出家,而是错点鸳鸯,送给宝钗一个金锁。并且送给宝钗冷香丸治好了宝钗的病。而薛宝钗的命运,也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的。那么如果林如海当时听了癞头和尚的话,会不会是不一样的结局呢?
关于黛玉的病,现在根据黛玉的症状,推断黛玉患的是肺痨之类的疾病。可是根据癞头和尚的话来看,肺痨只是一个幌子,人参养荣丸也是一个幌子,真正能拯救黛玉的只有是癞头和尚说的那样。可是有两个原因林黛玉是无法做到他说的这些的,其一黛玉作为绛珠仙草,下凡本来就是为了偿还神瑛侍者的眼泪,这是她的宿命。其二,林如海仍旧是将黛玉送了贾府。曹雪芹早已借赖头和尚之口把林黛玉之死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是她的宿命,无可破解。
小鱼儿经典影视
在高鹗续写的后面四十回里,贾母和王熙凤一改往日对林黛玉的态度,尤其是贾母,突然之间就喜欢上了薛宝钗,且主动要求王夫人赶紧去同薛姨妈商量这件事。而对林黛玉,贾母说如果林黛玉果真是对贾宝玉存了不一样的心思,自己往日真的是白疼她了。
于是在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阴谋下,“掉包计”上演了,迷迷糊糊的贾宝玉以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谁承想揭开盖头后出现的是薛宝钗的脸。
而林黛玉呢,以为贾宝玉是有意负她,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礼成之际幽咽死去,高鹗的笔法还是不错的,一边是热热闹闹,一边是凄凄惨惨,对比不要太明显。
高鹗为林黛玉写的死局,其实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毕竟在前面八十回里,林黛玉一直是生病,高鹗为她安排一个病死的结局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事实上,林黛玉的死亡真相要比这个惨多了,她是自缢而死,这在她的判词里有所体现。
在红楼梦第五章里,贾宝玉去了太虚幻境,进了那个有着所有人命运结局指向的薄命司,翻开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在曹雪芹是这么写的:
贾宝玉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毫无疑问,两株枯木合起来就是“林”,就是暗指林黛玉,为了进一步透露这个是林黛玉,曹雪芹又补了一句说木上面悬着玉带,不过这大概也暗示后面林黛玉遇到皇权压迫。毕竟在古代,玉带不是什么普通人也能有的。
到了判词里,曹雪芹是这么写: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4句判词,前面两句写薛宝钗和林黛玉各自的品德和才华,后面两句即是点明二人的命运。林黛玉是“林中挂”,薛宝钗是“雪里埋”。这个“林中挂”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再直白简单不过,挂在林中,即自缢而死。
很多人都认为自缢而死,死相难看,林黛玉不会选择这种死法。自缢而死确实是死相较为难看,但是红楼梦本来就是一个悲剧故事,冰清玉洁的林黛玉以难看的死法死去,这更凸显她命运的悲剧。且这种冲突,红楼梦里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不能因为美学原因,就断定林黛玉不会选择这种死法。
再说这些类似冲突,比如薛宝钗是富商千金,但是她最后居然冻死在雪地里,她的死法和她的身份也有冲突,让人觉得不可置信。比如秦可卿,出场时被曹雪芹盛赞,赢得贾府上下人心,但是却死于自己和公公贾珍之间羞于齿口的关系,这不也是一种冲突么?
林黛玉高洁是真,但是是否一定要因为她的高洁身份,就否定她的命运冲突?假如一切都以最美的设定去写林黛玉,那林黛玉的人生悲剧到底在哪呢?
既然其他金钗的命运结局能用判词去框定,那就也要接受林黛玉的结局也是从判词里来。同样一套标准,说到别人的时候,都认可了,说到林黛玉的时候,就说林黛玉身份特殊,不适合这个,这不是双标么?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要选择自缢而死呢?探春曾暗示过原因。
在海棠诗社成立当日,探春也曾开了林黛玉的玩笑,当时是林黛玉给她取名蕉下客,探春便反击了回去。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
传说中娥皇女英就是泪尽而亡,而林黛玉今生也是还泪而来,在脱胎为人之前,她也曾说要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神瑛侍者贾宝玉。
在探春的笑话里,日后林黛玉也是因为思念贾宝玉,在潇湘馆内终日洒泪,这和当日娥皇女英思念帝舜是一样的路数。
判词里写林黛玉日后是“林中挂”,合起来看,大概就是日后贾宝玉由于一些原因和林黛玉短暂分离,林黛玉在潇湘馆里一直思念贾宝玉,为他流尽泪水。
在这期间,贾府中有人想把林黛玉嫁到北静王府,而林黛玉自然是不愿意的,她两次拒绝北静王的东西就是个暗示。但是作为一个孤儿,她没有什么力量去对抗,于是在苦等贾宝玉无果的情况下,选择自缢而死。一种没有办法的选择大概也能解释林黛玉为什么以这么惨烈、难看的死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