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升學率指標是破解“唯升學”第一步

  日前,教育部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有關進展情況通氣會。針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升學率,以升學率為教育政績的現象,教育部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不得片面以升學率考評學生和教師,更不得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透露,教育部正在制定《義務教育學校評價指標》,升學率這一指標將從中刪除。

  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義務教育階段的問題突出表現為唯分數、唯升學。盲目追求升學率,以升學率作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標準來考核學校、教師,學校和教師就容易走向圍著升學率辦學的誤區。圍著升學率辦學,就必然導致只顧分數、升學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育,重視部分學生而忽視全體學生,應試教育傾向就難以徹底扭轉,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就將落空。

  將升學率從《義務教育學校評價指標》中刪除,目的就在於從教育評價指揮棒入手,端正地方教育部門的教育政績觀,引導學校樹立正確的辦學思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刪除升學率指標只是祛除唯分數、唯升學痼疾的第一步。制度文件上刪除升學率容易,但是破“心魔”難。實際上,2009年出臺的《教育部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指出,不以升學率對學校排隊,不以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不以升學率論英雄的相關要求一以貫之,但以升學率評價學校的情況並沒有因此而改變。這種錯誤的辦學傾向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由此還衍生出高中階段“唯一本率”“唯清北”等變種。

  用升學率、名校錄取率評判學校和教師,不僅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政府部門官員的頭腦中,也存在於家長及社會公眾的頭腦中。就算政府部門不用升學率來考核學校、教師,但是家長和社會不答應,學校辦學依然還要面對來自家長的巨大壓力。這就是為什麼當一些地方推行不公佈成績、不公佈排名等旨在淡化考試競爭的措施時,會遭到學生家長的投訴。

  這就涉及除升學率之外,用什麼標準以及如何評價學生、教師、學校教育質量的問題。打破唯分數、唯升學,不是不要分數、不要升學,而是不能唯分數、唯升學。如何平衡好“要”和“唯”的關係,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質量觀。通過科學制定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髮展質量評價標準,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用“發展”代替“升學”,引導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用全面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看待學校教育質量。

  唯升學率的背後,更是成長觀的扭曲。很多學校認為把孩子送進名校就是成功,而很多家長則認為考上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份好工作,有個好未來。如此,一環套一環。扭轉根深蒂固的成才觀,破除唯升學的錯誤教育質量觀,更要破除唯文憑的社會用人觀,拓寬成才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