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高考相差50分,结局会这么不一样

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

优优同学他明明可以通过高中三年的100%努力考600分

他却没有在高中三年100%努力,用了60%努力只考了550分

那么今后的人生如果想要追上那个考600分的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我们从就业、保研、考研、出国留学这四个维度来讨论。

就业篇

600分的学生,进入985高校。学校经费充足,科研实力强,本科阶段就可以接触到很多尖端科技,与教授学长学姐共同参与科研和比赛项目,在校经历相对丰富,获得名企实习的机会也更大,加上校友资源广,就业时占有明显优势。

550分的学生,进入普通大学,学校经费一般,科研实力一般,教授水平一般,大概什么都是一般吧

,毕业的时候,名企一般会把985学校毕业的学生简历会被企业标注为A类,而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特别是这个学校对口专业不强的简历会被标注为C类,招聘面试录取肯定是从A类简历开始的,留给C类的机会少之又少。哪怕550分这个学生的大学简历特别优秀,可但从简历筛选这一关来说,被直接筛掉的可能性太大了。企业毕竟要注重效率的,可能一个岗位的简历数是上千份,HR是不可能一份一份仔细看的,从学校来筛选,那自然是最简单的方法。

原来高考相差50分,结局会这么不一样

保研篇

985院校的保研率基本在20%以上(清华北大的保研率更是高达50%)也就是说本科阶段的成绩能保持在专业排名的前20%,就可以不用考研,通过保研就读国内研究生,最差基本也能保研到本校。

而普通大学,保研率是个位数的,基本维持在百分之1~百分之5左右,100个人最多也就5个学生可以保研,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大学四年的成绩都保持在专业第一,才能稳稳的获得机会保研。

加之,985院校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因为出国留学和直接就业放弃掉保研机会,所以保研的成绩要求可能还不需要排在前20%。而在普通大学,想保个研真的是太太太难了。

原来高考相差50分,结局会这么不一样

考研篇

在985院校里,同学的底子都很好,学习氛围也好,教授教得好,基础夯实。在普通大学里,心不在学习上的同学会更多,无形中会受到一些干扰,加之教学水平一般,基础可能就会一般。

每年的考研就上百万大军,差不多每4个大学毕业生就有一个准备要考研,准备考研基本要大三下学期,放弃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来准备考研,过着图书馆自习+食堂吃饭+宿舍睡觉 三点一线的生活,很多考过研的同学比喻考研的痛苦说自己就像脱落一层皮一样。考研其实是比高三还要痛苦的,毕竟高中的学业压力是逐渐加上来的,高三虽然压力大,但也能很快适应,但考研不同,大学是没有人管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学里自由了三年,你突然让他坐下来像高三一样学习,而且再也没有班主任监督他,全靠自觉,这需要多强大的内心和自律能力才能做得到。

同时,好学校的考研名额是有限的,一个专业可能本来是招20个人的,可通过保研进入的就有15个了,留给考研进入的名额只有5个。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某个同学在一个普通大学里就读英语专业,他想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研究生,第一次考虽然过了国家线,但没达到复试要求,他选择了不调剂,再考一年。第二年,他差一分达到复试要求,他还是不甘心,于是选择再考一次,第三年,他终于过了国家线,进入到了复试环节,复试的教授表示好多年都没有双非院校的学生进入复试了,表示很惊喜,可他也发现,进入复试的6个人,都是985院校的,甚至有4个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本校的,复试结束后放榜,录取四个人,他排名第五。他的梦这次彻底被击碎了,这才出来找工作,可他的同学都已经工作三年了,而他却要从应届生重新开始。从普通学校翻身考入名校研究生的案例肯定也有,但失败的还是太多了,这大概是小编身边最惨的案例了。

原来高考相差50分,结局会这么不一样

出国留学篇

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更容易拿到全球前100的高校的研究生offer和奖学金,而普通大学的学生申请全球前100高校研究生的难度相对较大,国外高校还是比较认211和985这个牌子的,对非211985院校的学生会提出更高的成绩要求。出国深造的人数上211985院校可以达到20%以上,而普通大学一般在个位数。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学校的国际交流做的比较好,比如深圳大学在国外大学的认可度还是比较好的。

原来高考相差50分,结局会这么不一样

补充:上文提到的985、211高校只是一个传统的分类概念,目前有很多非985、211的新兴高校,比如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还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比如港中文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等大学等这些大学在升学和就业方面表现也是十分不错的。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高考多考50分,平摊下来就是每科多考8.3分,再平摊到三年6个学期,也就是每个学期每科多考1.38分,这应该没有人觉得很难达到吧?

可当高考少考了这50分

就可能要面对招聘方的就业歧视;

就可能在别人已经保研的时候,自己还要去挤百万人考研的独木桥;

就可能多花几十万去读国际排名更靠后的学校研究生。

投入与产出 性价比最高的人生阶段其实是高中!

提前规划很重要 家长就是孩子的导航仪!

新高改背景下,学生需要提前做好生涯规划和升学规划,学生清楚明白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职业,大学要去哪个大学,大学要学什么专业,选科组合应该怎样的,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有哪些,自己全力以赴可以考多少分。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再加上多元升学路径规划,想不进入名校都难。


家长就是孩子的导航仪,应该帮孩子提前规划好路线,哪里堵车哪里路不好走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能绕开就绕开,而不是开到寸步难行的路段再想办法,车到山前必有路没错,只是最后要多付出多少代价的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