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法治”助力智慧司法建設 已“植入”公證鑑定仲裁等領域

“區塊鏈+法治”助力智慧司法建設 已“植入”公證鑑定仲裁等領域

全媒體記者 張昊 丁國鋒
  11月16日,司法部在江蘇南京召開“數字法治 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應用推進會“區塊鏈+法治”論壇,與會者在會場的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體驗廳體驗便捷專業的智能法律服務,交流信息化在法治領域中的應用。
  走進體驗廳,《法制日報》記者看到,江蘇省公共法律服務機器人擎小智熱情歡迎來訪者,實時提供法律服務。
  想把法律服務智能機器人帶回家?北京市司法局帶來微信端機器人,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獲得手機端小機器人,把與可愛的機器人交流的過程、專業的答覆帶回家。
  重慶市司法局帶來法律服務機器人“大牛”,它有多牛?體積小、能力大,它的服務速度和準確度已多次戰勝過人類律師。
  “大牛”應用了最新的區塊鏈技術。“大牛”把法律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服務數量、類別、滿意度等內容實時傳到後臺,產生不能人為篡改的“成績單”。
  在群眾期待這項技術在公共服務、惠及民生等多角度、多場景領域廣泛應用時,“區塊鏈+法治”在社會性、服務性、群眾性特徵相結合顯露出高契合度。


  記者觀察到,各地司法廳局廣泛應用多項新技術服務群眾後,又將目光投向區塊鏈技術,典型應用業已成形,並且不斷向鑑定、仲裁、法律援助、司法考試等領域擴展。
各類場景應用將十分廣泛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江蘇省司法廳圍繞法治領域以及司法行政“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工作佈局,探索了區塊鏈技術在五個方面的場景應用。
  在行政立法方面,江蘇省司法廳利用區塊鏈調取司法、執法等領域法律實施效果數據,進行立法後評估和多維度分析,提升評估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在行政執法監督方面,與執法部門共建聯盟鏈,實現鏈上自動監督;在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方面,實時記錄管理對象行為,強化內外協同管理教育;在公共法律服務方面,依託區塊鏈打造信息共享共用共信生態,提升服務效能;在矛盾糾紛化解方面,推動糾紛行為上鍊固證存證,輔助糾紛事實認定。
  論壇上,蘇州同濟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小峰在發言中說,“區塊鏈+法治”將助力全面依法治理、提升四大職能效率。他認為,可將區塊鏈與刑事執行監督結合,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提請、審理、裁定、決定、執行活動予以記錄,對合法性進行監督。還可以基於區塊鏈實現分佈式共享社區矯正數據,例如請銷假、實地走訪調查、社區服務登記、常規性監管記錄、調查評估記錄等數據。

  江蘇省蘇州市司法局探索“區塊鏈+法治”,正式將應用場景“鎖定”在行政執法領域執法過程留痕、提升社區矯正及安置幫教工作等方面。
  地廣人稀的內蒙古自治區,城鄉法律服務資源分佈不平衡,如何滿足群眾多層次、個性化的法律服務需求始終是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探索的“課題”。內蒙古司法廳探索應用區塊鏈“公有鏈”技術,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開放透明。除涉密的數據外,把公有鏈上公共法律服務數據記錄公開,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協同效率。同時,通過數據彙總分析甄別,深入瞭解群眾實際需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改革。內蒙古司法廳已通過建立“私有鏈”全程固定執法流程,對執法人員和執法行為進行全面真實客觀評價。此外,內蒙古司法廳還探索建立公證、司法鑑定“聯盟鏈”,實現電子證據固化及當事人誠信數據共享。
加快公證行業格局重塑
  區塊鏈在公證領域應用可以促成公證人員加強跨地域跨領域的能力,有效拓寬業務生態、拓展業務領域,有利於公證行業實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數據確權應用和價值高效傳輸,從而解放公證機構的生產力,特別是在電子合同、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將發揮巨大作用。

  福建省有效應對互聯網法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證據管理平臺數據對接的需求,提升公證電子數據和電子公證書的使用便捷性,迎合不斷拓展公證業務的需要。近兩年來,在完成軟硬件設備置備、課題調研和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等基礎工作後,參與“至信鏈”項目研究,福建省建成“公證雲”,助力智慧司法建設。
  早在2017年,福建省廈門市鷺江公證處就嘗試區塊鏈的應用探索和實踐試點,加快公證行業格局重塑,引領產業創新發展。
  鷺江公證處陸續探索實踐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並結合公證行業特點,建立並完善《公證區塊鏈平臺接入與管理規範》,為行業區塊鏈建設的技術標準和監管規範提供重要參考。
  在業務應用方面,鷺江公證處研發中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型案例。公證機構藉助平臺多點分佈式取證的技術手段,採取多地協同服務、聯合作戰取證的方式,充分發揮公證制度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優勢。
  2018年女足世界盃直播侵權案、2019年央視春晚直播侵權案,就是各地公證處積極應用該平臺開展多點在線取證保全的典型案例,維護了社會大眾與營商平臺的合法利益。
  平臺實現存證電子數據統一歸集,使管理者一目瞭然,通過對知識產權侵權形態、地域、侵權對象等的動態監控與大數據分析,為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提供參考依據。截至今年11月13日,已入駐中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的公證處共714家,保管知識產權電子數據85913件。

  山東省司法廳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產權公證領域,研發區塊鏈公證平臺,設置了“原創保護”“維權取證”“固定電子數據”“申請出具公證書”“區塊鏈功能”等7個模塊,推動將公證服務延伸到知識產權產生、使用流轉和權利救濟的全過程,進一步簡化知識產權電子證據固化、保存、認定流程,實現公證業務隨時隨地在線申請、線下線上共同辦理。
  濟南市高新公證處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電子數據保管平臺,為音樂版權保護提供全流程公證服務。目前,已存證音樂作品200餘件。今年完成區塊鏈在公證、司法鑑定兩個領域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已啟動招標工作,預計明年3月份上線運行。
打造5G網絡電子證據平臺
  2018年,山東省司法廳也提前謀劃,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與司法行政工作的融合,率先在仲裁、公證、司法鑑定等領域引入了區塊鏈技術。
  今年,山東省“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方案“出爐”,將區塊鏈作為重點內容列出,還被列為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重點任務。
  青島市仲裁委積極探索區塊鏈在仲裁領域應用,於今年4月發起召開國際仲裁座談會,邀請國際知名仲裁專家圍繞ABC新產業(人工智能、區塊鏈)座談交流。同時,與大型互聯網公司超級鏈合作,建立國內先進的基於5G網絡切片技術的電子證據平臺,採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安全傳輸、存證電子證據,並自動取證示證,實現批量化、智能化仲裁案件。

  這個平臺運行兩個多月來,已存儲電子證據21000餘條。
  對於區塊鏈技術與法治結合的未來前景,馬小峰展望說,區塊鏈技術與行政執法監督、法律援助、律師資格證書及執業證書管理、法律諮詢等工作都可結合,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司法行政業務協同辦理;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