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讓致富的路越走越寬——任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探訪

“合作”讓致富的路越走越寬——任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探訪

日前,任縣盛世合作社工人正在給要外銷的西紅柿貼商標。 通訊員王培攝

“合作”让致富的路越走越宽——任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探访

任縣興牧合作社養殖基地的工人在給保育舍的豬崽餵食。 通訊員顏徵華攝

“單打獨鬥種地,力量單薄,信息閉塞,市場小,錢難掙……”任縣盛世農業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盛世合作社)副理事長毛強勝憶起早些年種地時感觸很深:沒收益,種地就會失去吸引力;沒人種地,農業發展就無法持續。

“一家一戶搞養殖,飼料、疫苗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差,效益難保證……”任縣興牧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興牧合作社)理事長郭生芳談及早些年養豬時同樣感慨:技術跟不上,水平提升慢,市場一颳風,家家“很受傷”。

基於上述原因,在任縣,很多農戶、養殖戶攜起手來搞合作,抱起團來闖市場,成立了合作社,前進的腳步走得又穩又快,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社員們共同的感受是:合作社有力量,大家抱團奔小康!

走品牌之路

——從零散銷售到訂單銷售

99個果蔬大棚、30個日光溫室,蔬菜瓜果冠以“倉序”品牌,銷往北京、石家莊、邯鄲、邢臺等地大型商超,“訂單銷售,供不應求。”毛強勝說,“這要放在9年前,我是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

2010年,韓曉亮、毛強勝等8位種糧大戶以農資團購、收購糧食起步,註冊成立了盛世合作社,告別單打獨鬥,開啟團隊作戰模式。

發展至今,這家合作社已有社員1668戶,輻射全縣8個鄉鎮136個村,種植面積達10萬畝。

建社頭4年,他們一直種植玉米、小麥、棉花等大田作物。2014年,經過社員大會集體討論決定,在穩定大田作物的同時,發展高端蔬菜瓜果。

記者走進棚中,進入採摘末期的哈密瓜、西紅柿已所剩無幾,地裡的甘藍正待收穫。

靠著天然授粉、測土配方、精準施肥等技術,這兒的西紅柿、甜瓜、西瓜3個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擺進了石家莊北國、邢臺家樂園、邯鄲美食林等大超市的“綠色專櫃”。

“現在正對韭菜、黃瓜、草莓申請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毛強勝舉例說,他們這兒的西瓜品種叫“蜜童”,約四五斤一個,外皮薄,糖分高,耐運輸,市場售價比普通西瓜高出至少3倍。

他們還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手機一掃二維碼,就能獲取地塊、種植戶、生產檔案等信息,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2018年,盛世合作社實現經營收入2500萬元,帶動社員穩步增收。

走規模之路

——從單打獨鬥到關鍵環節統一

2013年,任縣穆口村村民張軍華把自己種的80畝地全都入了盛世合作社。

為啥要入社?張軍華搓搓手笑著說:“我這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有黨的好政策,再加上合作社採取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農資、統一儲存、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模式,產品成了搶手貨。”

說到入社後的好處,張軍華打開了話匣子:“加入合作社後省心省力、賺錢穩當,土地管理、農機服務統一交給合作社。另外,合作社還給提供免費倉儲。與入社前相比,物資投入降下來,糧食賣價漲上去,收益高了。”

嚐到甜頭的張軍華將種植規模擴大到300畝,“雖然種的地多了,但比以前輕鬆,一年下來收入也更多了。”

為讓更多群眾受益,任縣採用“政府+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投入2366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建設蔬菜冷棚,“每三個冷棚對應一個貧困村,年終拿出盈餘的7%來助力脫貧攻堅”,並將“半勞力”“弱勞力”型貧困群眾嵌入到產業鏈條中,既增加了33個貧困村的集體收入,又增加了貧困戶收益。

家住劉家莊的劉群海曾是村裡的貧困戶,現在合作社種植基地裡負責澆水、施肥等管理工作,每天工資120元。

在興牧合作社永福莊基地,陽光照進寬敞的保育豬舍裡,一頭頭小豬歡蹦亂跳。郭生芳高興地把手伸到豬欄裡,和小豬崽打起招呼。

記者發現,這裡對能繁母豬使用的定位欄跟其他養豬場的不同:在每個定位欄前端,均開出一塊兒約18平方米的小型運動場。郭生芳說,一般養豬場為了省人工、好管理,都會讓能繁母豬從配種到分娩近4個月的時間在定位欄中度過,但這樣的母豬往往體質差、免疫力低下、淘汰率高。他就琢磨對策,將定位欄旁邊加裝一塊兒運動場,供母豬自由活動。餵養一段時間後,他發現母豬體質有了很大改善,抵抗力明顯增強。

“把好方法介紹給大家,把合作社做強做大,帶動更多的村民養豬致富,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郭生芳介紹,合作社採取成員分散養豬模式,但在購買飼料、提供養殖技術培訓、防疫三個環節實現統一,這也是合作社的核心機制之一。

而“一分三統”模式也成為控制成本的閘門。“合作社所有成員所需的飼料、疫苗、獸藥均由合作社實行統一採購,一頭豬能節省近100元。”為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讓生豬賣出好價錢,合作社還會不定期對社員傳授新技術,並且縣裡涉農部門也不定時來提供技術指導。

任城鎮北街村的聶勝學便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今年養了140頭豬,加入合作社後,僅飼料、疫苗、獸藥這幾項就能省1萬多元,還能享受免費培訓,俺是越幹越有勁兒。”聶勝學高興地說。

走融合之路

——從一業為主到多業並舉

記者注意到,盛世合作社王莊基地附近,二期工程99棟冷棚正在建設,“預計今年12月底建成,投產後每年可生產高端優質品牌果蔬近280萬公斤,產值約7000萬元左右。”談及未來,毛強勝信心十足:“明年一開春,冷棚裡新栽的草莓就能採摘了,我們將增加採摘項目,加大營銷力度,讓大家都來品嚐我們的綠色果蔬。”

任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計增說,他們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引導“盛世”發展更多優質特色農產品,現正積極支持他們實施高腳白大蔥扶純提壯項目,“高腳白大蔥是任縣特產、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品種,辣味足、耐儲藏,很受市場歡迎。”

據瞭解,盛世合作社所在的邢灣鎮是“九河下梢”,非常適宜農業生產。這裡將依託合作社種植基地,規劃發展為一個旅遊小鎮。

興牧合作社永福莊養殖基地年可出售仔豬0.5萬頭、出欄商品豬1.6萬頭。為了徹底解決豬糞問題,今年年初,縣農業部門為其爭取到了大型沼氣工程項目,通過省級補貼、自籌資金,建起了日產沼氣能力達到1000立方米的地上罐式發酵系統和地下黑膜發酵池。

這裡的每個豬舍都有地下糞汙道,糞便通過糞汙道輸送到糞汙收集池,再通過壓力泵抽進藍色發酵罐,靜置一個月後,通過2次脫硫、1次脫水,就可將沼氣分離出來,沼渣、沼液進入暫存池,可做有機肥使用。

“項目建成後,產生的沼氣發電正好可以用於基地的電力消耗。”郭生芳說,僅這一項每年可節省50萬元,還能改善衛生條件,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方共贏。

興牧合作社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吸納社員122戶,輻射帶動周邊鄉鎮養豬專業戶400餘戶、散養戶1000餘戶。養殖規模從開始的300餘頭能繁母豬發展到如今的5000頭,今年1至10月份已出欄商品豬5.75萬頭,出售仔豬8000頭。

“明年,準備再擴大規模,進一步加大投入向養殖業上游和下游縱深發展。”郭生芳說。(記者邢雲)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