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蔣瑞華,男,1938年7月出生,浙江嘉善人,195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8月衛校畢業後從事法醫工作直至1998年退休。四十年間,他先後解剖檢驗屍體2000餘具,為案件準確地定性,為偵察破案提供精準的方向和範圍,曾被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82歲的蔣法醫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湖州公安刑偵工作的親歷者,也是湖州法醫事業發展的見證者。退休後,他繼續為熱愛的法醫事業發揮餘熱。用自己在法醫、技術等工作崗位多年的豐富經驗積極為刑事偵查破案貢獻著。

從黑髮到銀絲

哪裡有命案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記者見到蔣法醫,是在初秋的一個下午。老人頭髮花白,輕輕地坐下,戴好助聽器,微笑著說:“可以了!”

1959年8月的一天,蔣法醫從嘉興衛生學校畢業,因公安工作的特殊需要,被分配到嘉興地區公安處,開始了他長達40年、富有傳奇色彩的法醫生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蔣瑞華是嘉興地區公安處唯一的一位法醫。從此,哪裡有命案發生,哪裡就有蔣法醫的身影。

浙北地區,水網密佈。棄屍之所往往在水井、河灣、糞坑等處。夏天發現的屍體沒有不高度腐敗的。一次屍檢下來,惡臭令人窒息,甚至有蛆蟲從鞋子爬上褲腿。那時候,公安民警的作息時間是從週一到週六工作,週日休息。但命案一來,哪還有休息時間。

年輕時,蔣法醫長了一張娃娃臉,他常被人稱之為“小法醫”。這“小”字裡,有幾分親密,但也有幾分懷疑。因為在老百姓看來,“孩子越小越吵,醫生越老越好”。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1962年5月,原吳興縣一位50多歲的農民死在河邊的爛泥裡。他的死,起初被認為是他殺。因為此前他曾在隔河相望的村子欲行竊而被人發覺。

蔣法醫到現場後進行了細緻的屍檢,發現死者通身上下沒有損傷,可排除被毆打致死。口腔、鼻孔、氣管內均有現場的泥漿,說明他撲倒在爛泥田前尚未死亡。據此,蔣法醫推定,死者是在逃跑過程中因過度疲勞癱倒在爛泥田裡,最後窒息而死。

這一屍檢結果卻未能讓當地村民接受,他們不相信這個長著娃娃臉的年輕人。於是,硬是讓公安處從省裡請來一個老法醫,讓老法醫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下從頭驗起。想不到,老法醫的結論與“小法醫”的毫無二致。於是,老百姓對這位“小法醫”不再是滿腹狐疑了。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1991年,在湖州一字橋下河內發現有人體屍塊,經初步分析系人為分解,一連二十多天案件都沒有進展,案件陷入了困境。這時,已經53歲的蔣法醫主動請纓,挑起重擔,通過對屍塊傷口形狀的進一步分析研究,大膽假設,小心論證,又專門赴外地請教專家,最終確認這是一起死者生前落水溺亡後,屍體又被過往的機動船螺旋槳打碎的事件。

在蔣法醫從警的40年時間裡,他先後解剖檢驗屍體2000餘具,檔案裡找不出一例哪怕是一丁點的差錯。

從“ABO”到“DNA”

他比任何人都渴求技術的進步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法醫的工作,就是要尋找可疑的痕跡,通過分析推理,為破案提供直接的證據。但在蔣瑞華初入公安時,破案几乎全靠經驗。

那時候,經濟條件差,蔣瑞華一年的工資才夠買一整套解剖檢驗屍體的工具。每一次到案發現場屍檢,他都揹著那個被他視為珍寶的解剖包。

在沒有線索的時候,想要找到兇手,只能通過檢測現場血跡的血型來比對。“那時驗血技術還比較落後,需要找到指甲蓋大小的血跡,才能確定屬於ABO哪一種血型。”蔣法醫說,後來科技再發展,僅憑几根棉花纖維殘留的血跡就能破案。

讓蔣法醫印象深刻的是1973年發生在長興縣虹星橋的一起殺人碎屍案。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浙江省發生的首例殺人碎屍案。

1973年4月19日晚,虹星橋白洋大隊葉家生產隊27歲的女社員蔡某突然失蹤,其丈夫陳某到處發佈尋人啟事,先後兩次到公安機關“報案”。但蔡某的孃家人根據夫妻倆關係緊張,懷疑蔡某已被丈夫所害。4月29日,陳某在村民輿論壓力下,向大隊支委會承認了殺妻的罪行,但他以小便為由趁看管不嚴連夜潛逃。

蔡某被殺,屍體不知所蹤,蔣法醫緊急趕往虹星橋調查。經細緻勘查,他在陳某家的豬棚裡找到了一些血跡,經檢驗確認是蔡某的,他推定,豬棚就是作案現場,蔡某已經被害。很快,蔡某的屍塊在離陳家不遠的地裡被找到了。一週後,潛逃到安吉曉墅的陳某落網。他交代,案發當天他用麻繩將蔡某勒死,後在豬棚用殺豬刀將妻子分屍,拋屍在地裡和河裡。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以前,破案技術手段有限,但每次發生時,蔣法醫都會做好物證提取、目擊者筆錄等工作。2017年底,震驚中外的湖州織裡晟舍“1995.11.29”特大搶劫殺人案這一起22年命案積案成功破獲,正是因為有蔣瑞華等老一輩刑偵民警將現場提取到的菸蒂、鞋印等物證、勘察筆記完好地保存至今,才能運用目前最新的現代科技手段將犯罪嫌疑人鎖定。

在湖州公安發展進程中,沒有一位警察比蔣法醫更渴求技術的進步,原湖州公安刑偵支隊指紋中心就是他牽頭成立的。“現在科技進步了,一根頭髮絲,一滴體液,就能知道兇手是誰。如果DNA技術更早地運用到命案偵破中,那麼織裡的案子也許早就破了。”蔣法醫說。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從堅守到牽掛

只要單位需要他隨時可以回來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在法醫的崗位上,蔣瑞華一待就是40年。他在退休時承諾:只要自己沒有躺在病床上,只要組織有需要,一定隨叫隨到。

“只要單位需要,我隨時可以回來,繼續為公安工作出一份力!”蔣法醫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年逾八旬的他仍為湖州市公安機關的法醫事業默默地奉獻著,將他幾十年的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同志。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2002年1月,吳興區織裡鎮發生一起命案,住在一幢別墅裡的一對夫妻被害。當時,面對政府領導的追問,年輕的法醫遲遲不能確定兇器是什麼。就在專案組為難之時,蔣瑞華坐車趕到案發現場。當時,剛剛上任的湖州公安領導不知道這個穿著便衣的老法醫是誰。

“兩名死者是在極短的時間裡被殺,死前都沒喊出求救聲。”蔣法醫推定他們均是被榔頭重擊致死。後來,兇手落網,供述情況與蔣法醫的推斷一致。

2017年3月29日中午,浙江警方抓獲籍貫台州臨海、居住在諸暨市暨陽街道的徐姓男子,破獲寧波綠洲珠寶行劫案。此人歷年來多次侵入珠寶店、盜搶、殺人的系列案件的兇手。當蔣瑞華得知這一消息後,心中難掩興奮之情,因為藏在他心中23年的一樁命案可能要破了。

1994年11月,在長興龍達股份有限公司商場,一名男子殺死商場值班人員,搶走商場黃金珠寶若干,報警價值97萬餘元。根據蔣瑞華在現場提取的物證,兇手留在案發現場的鞋印也是39碼,作案手法與徐某如出一轍。長興警方隨即整理卷宗,傳給“綠洲珠寶案”專案組。經審訊,徐某交代了這起發生在長興的陳年舊案。

上世紀90年代,經濟活動空前活躍,流動人口急劇增加,很多命案都是流竄作案。“那時候沒有監控,一樁案子如果10多天還破不了,就要打持久戰了。”蔣法醫說,退休20二十多年來,他心裡時時刻刻記掛著這些未破的案子。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湖州公安刑事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近年來,湖州公安堅持“防為主、防為上”工作方針,全市社會治安越來越好。刑事發案從最高點的4.3萬起降至1.4萬起,命案從最高點的54起降至11起。織裡晟舍“1995·11·29”特大搶劫殺人案、練市白馬塘“1998·8·28”特大搶劫殺人案等一批由於當年技術不完善導致破案難度比較大的命積案相繼告破。這些成績,蔣老都看在眼裡,十分欣慰。作為一名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一名40年警齡的老公安,他一直關心著湖州經濟建設的發展,並積極為公安工作獻言建策,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繼續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榮譽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崢嶸歲月•紅色警憶】蔣瑞華:從“ABO”到“DNA”,法醫工作40年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