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奇葩說》第四期,李誕下場辯論時出其不意地諷刺對面的羅胖“羅振宇用販賣焦慮的錢買醉呀!”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全場鬨堂大笑,羅振宇老師全程維持住“蒙娜麗莎般的微笑”。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第五期,又被一個選手陳凌嶽捏軟柿子“不讓羅振宇老師做知識付費……那些沒販賣出去的焦慮,不就只能囤在家裡了嗎?”

羅老師急了“你才做知識付費,你全家都在做知識付費。”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辯論回合結束後,還要來解釋“是做知識服務,沒有人把付費掛在後面”,並且終於逮著機會借玩笑懟回去“你為什麼說我販賣焦慮啊,跟你不焦慮似的,人人都有的東西我賣給誰呀?身為薛老師的徒弟,你這點經濟學知識不知道嗎?滿世界誰缺焦慮啊。”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也許是這個段子說出了大家想說而沒說出口的話吧。畢竟羅振宇的“得到”用戶在2018年已經超過2000萬,僅《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就已賣出了44萬份,“得到”估值達到70億。

調侃一下,很正常。 羅振宇的成功是因為他販賣焦慮嗎?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他一定是中國最會販賣“承諾”的知識商人。

1

還記得羅輯思維嗎? 這是羅胖創業的開始,也是他“販賣承諾”的開始。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得到》的前身,是羅振宇從電視臺下海創業的一個周播知識脫口秀節目,也是公眾號,羅胖每天早晨用一段60秒的語音“叫醒”你。

早期的羅輯思維,每天羅胖精選的文章推送都藏在這一段60秒的語音裡,設定關鍵字,讀者輸入,領取這一天的“知識養分”。

也許你已經不是羅輯思維的活躍用戶,甚至可能取關了公眾號。 但是,從2012年12月21日羅輯思維日更60秒首播,至今已經快7年了。

現在,羅胖的“60秒語音”,雖然放在了每天的第二條推送,但是從最近的閱讀量來看,基本都是10+,甚至比頭條閱讀量還要高。

早先的訪問中,羅振宇說,為了一秒不差,有時候他需要錄幾十遍。這是對內容品質的承諾。這種死磕看似沒有必要,但其實是在建立一個做事認真的人格形象,這無形中為他贏得尊重。

每天一段60秒語音,365天全年無休,這是一個時間確定性的承諾。

不斷更的“時間承諾”和死磕細節的“品質承諾”

,對於“知識付費”這門生意而言,可以說是命門所在。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為什麼?

簡單的說,因為消費者購買的是“知識”,“品質”和“更新”就是知識內容的“質”和“量”。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過去,我們獲取信息是“中心化”分發式的,不管是高度集中的媒體體制,還是知識分發體系,都是從中心點輻射擴散。

隨著全球化進程與互聯網發展,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時間與空間屏障被打破,信息和知識的分發由“中心化”變成“多點自由連接”

同時,中國的個體化進程,在工業化現代性、流動性現代性與網絡化現代性三者共同擠壓的背景下發展,因此呈現出更為壓縮與混雜的特點。這一進程歸納為萌芽(2000年後)、崛起(2008年)與演進(今天)三個階段。(引自青年志《遊牧——年輕人的消費新邏輯》)
羅振宇說的“知識服務”興起有了土壤。

但隨之而來也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就是信任機制

“信息與知識中心化”時代,我們不需要關心信任問題。媒體、學校、出版社就代表著信息威望,人們的選擇無多,只能接受。

而“個體演進”時代,“知識付費”更像是一個“信眾”生意:讀者/粉絲可以快速選擇你,也可以快速“取關”你,甚至“黑”你。

內容消費者與內容生產者之間的“信任感”需要生產者自己來建立。

羅胖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說: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讓更多聽眾喜歡我這個人。對這個人,或者信任或者期待,只要做成這點,我們就有收穫,這也是我跟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

2

於是羅振宇開始堅定不移地立下各種承諾,然後“一磚一塊”建立起與用戶的“信任城池”。

他“承諾”公眾號每天60秒語音。7年一日,未曾斷更。

他“承諾”每天在得到app上更新羅輯思維音頻。目前已經更新了852期。

他“承諾”會連續做20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去年是倒數第17屆,我相信他一定會完成。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每年的跨年演講都會給羅振宇和他團隊帶來很大的風波,因為他演講裡很多趨勢預判都“打臉了”,有才的段子手甚至整理了2014-2018年以來從黃太吉到OFO的“毒奶”全記錄。

可是正如他的好友劉潤說,批評者永遠比立論者有優勢。 他對羅振宇說:“你不知道這些內容裡,就算99%是有道理的,但只要1%有問題,就會被人抓住不放嗎?”

羅振宇說:“正常。”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即便承擔輿論風險,也要持續穩定地輸出內容,本身就是對承諾的堅守。

我大概從幾年前開始成為羅輯思維公眾號的“流失用戶”。沒有取關,但是基本不怎麼打開。

不看了為什麼不取關?

我身邊不只是我如此。

仔細想一下,對我來說,“不看了”是因為更新的內容不再是當下的我的“剛需”,而“沒取關”其實是一個看起來很矯情的理由:人,需要一些比自己更確定的存在,來幫助確認自己的座標。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這樣的“老同學”?畢業過了很多年,體型樣貌變了,社會身份和家庭身份也變了,當了爸爸,開始支撐一個家。

但是你會覺得,他這個“人”沒有變。說話的感覺沒有變,善良的尺度也沒變。

對我而言,這樣的“同學”,就是“在善良這個維度上比我自己更確定的存在”,他會幫助度量我,是否偏離軌道過遠。

而羅輯思維,某種意義上就是“學習知識”的一個確定的座標。

羅胖的60秒語音每天都在,意味著這個“輸出知識和學習知識”的連接站還開著,你需要取用隨時可以去取用,就像樓下24小時便利店也開著,你需要買個泡麵,去買就可以。

這是“承諾”與“兌現承諾”的力量。

我們為什麼連知識付費,都需要“承諾”呀?

因為這是一個信息爆炸又缺失互信機制的時代。

這是一個違反承諾和規則成本更低,遵守規則維權成本更高的時代。

你借人錢他可能會說“憑實力借的,為什麼要還?”

你花幾萬塊錢報的英語課,他可能突然就跑路了。

你去醫院看個病,也不確定“醫生會不會為了坑錢多開藥?”

在“割韭菜”的重災區“知識付費”領域,立承諾的高度與兌現承諾的能力,才是保持這門生意生命力的關鍵。

羅振宇7年來的表現,說明他不僅把“知識服務”當作一門生意,更是堅守的事業。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3

“死磕”、“守諾”,羅振宇“以承諾為生”的人設立住了。

他不僅立住了自己的“人設”,還學會了利用和消費自己的“人設”。

在《奇葩說》第六季第三期中,擔任導師之一的羅振宇,投票人氣(8票)遠落後於其他導師(15票以上)。他在選隊長的環節,開始用“承諾”向選手們拉票: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我能給到你的很簡單,我,我本人,和得到APP所有的智力資源,還有像黃執中這樣的人,能夠幫助到你的人。只要你加入我的戰隊,我會幫你,至少每一個辯題,我都至少幫你想一個點,這是我的承諾。我願意幫你,求求你們,幫我。”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這樣的誠懇和承諾,不僅助力他吸納黃執中成為隊長,也最終集結了包括顏如晶在內的超強戰隊。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他不僅“消費”自己,甚至利用承諾的力量“套牢”了張泉靈。

2018年,羅振宇邀請張泉靈加入少年得到,出任董事長。

他在時間的演講中回溯了這段故事: “我是有一點小擔心的,她的世界太豐富多彩了。她是一個太聰明的人了,擺在她面前的機會太多了。我擔心萬一把公司交給她,她不能全情投入怎麼辦?後來,一個朋友一句話就給我把這個心結解開了:“像張泉靈這樣的聰明人會知道,她擁有的最珍貴的資產,就是社會信用。

她只要對一件事做了公開的、長期的承諾,就一定會堅持做下去。所以,你儘管去勸她,勸到她答應為為止。”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她答應了。張泉靈已經正式就任「少年得到」董事長,也正在為「少年得到」打造一個殺手級產品。不久之後,她會自己向全市場宣佈。她宣佈的那一刻,就是她向市場作出長期承諾的那一刻,上面綁定的是她個人的社會信用。”

羅振宇:比“販賣焦慮”更難的是兌現承諾

作為中國最會販賣“承諾”的知識商人,羅振宇教會了我們什麼?
1. 充分理解“知識付費”這門生意的本質是一門“信眾”生意,洞察到適應時代發展的“互信機制“未建立起來之前,內容生產者需要自行解決信任機制的問題。

2. “承諾”的力量在於立承諾的高度和兌現承諾的能力。羅輯思維也好,時間的演講也好,承諾的不是“絕對正確的真理”,而是我會頂住風險和壓力,承諾給你內容的“質”與“量”。

3. 3. 珍惜自己的羽毛,但也善用自己的人設。用“承諾”招攬選手和他的“人設”很統一啊?(李誕接著開玩笑,承諾給“每人10個梗”你會相信嗎?)


圖片素材來源:《奇葩說》、《時間的朋友》


假斯特,前騰訊高級品牌經理,10年+互聯網營銷經驗,IP情感營銷方法論提出者,曾獲騰訊最高營銷獎項金獎。居上海,目前正在探索遊戲化教育。周更,重點寫營銷與職場成長。記錄自己的成長變遷,也分享“成就於人”的經驗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