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奇葩说》第四期,李诞下场辩论时出其不意地讽刺对面的罗胖“罗振宇用贩卖焦虑的钱买醉呀!”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全场哄堂大笑,罗振宇老师全程维持住“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第五期,又被一个选手陈凌岳捏软柿子“不让罗振宇老师做知识付费……那些没贩卖出去的焦虑,不就只能囤在家里了吗?”

罗老师急了“你才做知识付费,你全家都在做知识付费。”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辩论回合结束后,还要来解释“是做知识服务,没有人把付费挂在后面”,并且终于逮着机会借玩笑怼回去“你为什么说我贩卖焦虑啊,跟你不焦虑似的,人人都有的东西我卖给谁呀?身为薛老师的徒弟,你这点经济学知识不知道吗?满世界谁缺焦虑啊。”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也许是这个段子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没说出口的话吧。毕竟罗振宇的“得到”用户在2018年已经超过2000万,仅《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就已卖出了44万份,“得到”估值达到70亿。

调侃一下,很正常。 罗振宇的成功是因为他贩卖焦虑吗?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他一定是中国最会贩卖“承诺”的知识商人。

1

还记得罗辑思维吗? 这是罗胖创业的开始,也是他“贩卖承诺”的开始。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得到》的前身,是罗振宇从电视台下海创业的一个周播知识脱口秀节目,也是公众号,罗胖每天早晨用一段60秒的语音“叫醒”你。

早期的罗辑思维,每天罗胖精选的文章推送都藏在这一段60秒的语音里,设定关键字,读者输入,领取这一天的“知识养分”。

也许你已经不是罗辑思维的活跃用户,甚至可能取关了公众号。 但是,从2012年12月21日罗辑思维日更60秒首播,至今已经快7年了。

现在,罗胖的“60秒语音”,虽然放在了每天的第二条推送,但是从最近的阅读量来看,基本都是10+,甚至比头条阅读量还要高。

早先的访问中,罗振宇说,为了一秒不差,有时候他需要录几十遍。这是对内容品质的承诺。这种死磕看似没有必要,但其实是在建立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格形象,这无形中为他赢得尊重。

每天一段60秒语音,365天全年无休,这是一个时间确定性的承诺。

不断更的“时间承诺”和死磕细节的“品质承诺”

,对于“知识付费”这门生意而言,可以说是命门所在。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为什么?

简单的说,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是“知识”,“品质”和“更新”就是知识内容的“质”和“量”。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过去,我们获取信息是“中心化”分发式的,不管是高度集中的媒体体制,还是知识分发体系,都是从中心点辐射扩散。

随着全球化进程与互联网发展,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时间与空间屏障被打破,信息和知识的分发由“中心化”变成“多点自由连接”

同时,中国的个体化进程,在工业化现代性、流动性现代性与网络化现代性三者共同挤压的背景下发展,因此呈现出更为压缩与混杂的特点。这一进程归纳为萌芽(2000年后)、崛起(2008年)与演进(今天)三个阶段。(引自青年志《游牧——年轻人的消费新逻辑》)
罗振宇说的“知识服务”兴起有了土壤。

但随之而来也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信任机制

“信息与知识中心化”时代,我们不需要关心信任问题。媒体、学校、出版社就代表着信息威望,人们的选择无多,只能接受。

而“个体演进”时代,“知识付费”更像是一个“信众”生意:读者/粉丝可以快速选择你,也可以快速“取关”你,甚至“黑”你。

内容消费者与内容生产者之间的“信任感”需要生产者自己来建立。

罗胖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说: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让更多听众喜欢我这个人。对这个人,或者信任或者期待,只要做成这点,我们就有收获,这也是我跟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

2

于是罗振宇开始坚定不移地立下各种承诺,然后“一砖一块”建立起与用户的“信任城池”。

他“承诺”公众号每天60秒语音。7年一日,未曾断更。

他“承诺”每天在得到app上更新罗辑思维音频。目前已经更新了852期。

他“承诺”会连续做20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去年是倒数第17届,我相信他一定会完成。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每年的跨年演讲都会给罗振宇和他团队带来很大的风波,因为他演讲里很多趋势预判都“打脸了”,有才的段子手甚至整理了2014-2018年以来从黄太吉到OFO的“毒奶”全记录。

可是正如他的好友刘润说,批评者永远比立论者有优势。 他对罗振宇说:“你不知道这些内容里,就算99%是有道理的,但只要1%有问题,就会被人抓住不放吗?”

罗振宇说:“正常。”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即便承担舆论风险,也要持续稳定地输出内容,本身就是对承诺的坚守。

我大概从几年前开始成为罗辑思维公众号的“流失用户”。没有取关,但是基本不怎么打开。

不看了为什么不取关?

我身边不只是我如此。

仔细想一下,对我来说,“不看了”是因为更新的内容不再是当下的我的“刚需”,而“没取关”其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矫情的理由:人,需要一些比自己更确定的存在,来帮助确认自己的坐标。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这样的“老同学”?毕业过了很多年,体型样貌变了,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也变了,当了爸爸,开始支撑一个家。

但是你会觉得,他这个“人”没有变。说话的感觉没有变,善良的尺度也没变。

对我而言,这样的“同学”,就是“在善良这个维度上比我自己更确定的存在”,他会帮助度量我,是否偏离轨道过远。

而罗辑思维,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习知识”的一个确定的坐标。

罗胖的60秒语音每天都在,意味着这个“输出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连接站还开着,你需要取用随时可以去取用,就像楼下24小时便利店也开着,你需要买个泡面,去买就可以。

这是“承诺”与“兑现承诺”的力量。

我们为什么连知识付费,都需要“承诺”呀?

因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又缺失互信机制的时代。

这是一个违反承诺和规则成本更低,遵守规则维权成本更高的时代。

你借人钱他可能会说“凭实力借的,为什么要还?”

你花几万块钱报的英语课,他可能突然就跑路了。

你去医院看个病,也不确定“医生会不会为了坑钱多开药?”

在“割韭菜”的重灾区“知识付费”领域,立承诺的高度与兑现承诺的能力,才是保持这门生意生命力的关键。

罗振宇7年来的表现,说明他不仅把“知识服务”当作一门生意,更是坚守的事业。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3

“死磕”、“守诺”,罗振宇“以承诺为生”的人设立住了。

他不仅立住了自己的“人设”,还学会了利用和消费自己的“人设”。

在《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中,担任导师之一的罗振宇,投票人气(8票)远落后于其他导师(15票以上)。他在选队长的环节,开始用“承诺”向选手们拉票: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我能给到你的很简单,我,我本人,和得到APP所有的智力资源,还有像黄执中这样的人,能够帮助到你的人。只要你加入我的战队,我会帮你,至少每一个辩题,我都至少帮你想一个点,这是我的承诺。我愿意帮你,求求你们,帮我。”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这样的诚恳和承诺,不仅助力他吸纳黄执中成为队长,也最终集结了包括颜如晶在内的超强战队。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他不仅“消费”自己,甚至利用承诺的力量“套牢”了张泉灵。

2018年,罗振宇邀请张泉灵加入少年得到,出任董事长。

他在时间的演讲中回溯了这段故事: “我是有一点小担心的,她的世界太丰富多彩了。她是一个太聪明的人了,摆在她面前的机会太多了。我担心万一把公司交给她,她不能全情投入怎么办?后来,一个朋友一句话就给我把这个心结解开了:“像张泉灵这样的聪明人会知道,她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就是社会信用。

她只要对一件事做了公开的、长期的承诺,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所以,你尽管去劝她,劝到她答应为为止。”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她答应了。张泉灵已经正式就任「少年得到」董事长,也正在为「少年得到」打造一个杀手级产品。不久之后,她会自己向全市场宣布。她宣布的那一刻,就是她向市场作出长期承诺的那一刻,上面绑定的是她个人的社会信用。”

罗振宇:比“贩卖焦虑”更难的是兑现承诺

作为中国最会贩卖“承诺”的知识商人,罗振宇教会了我们什么?
1. 充分理解“知识付费”这门生意的本质是一门“信众”生意,洞察到适应时代发展的“互信机制“未建立起来之前,内容生产者需要自行解决信任机制的问题。

2. “承诺”的力量在于立承诺的高度和兑现承诺的能力。罗辑思维也好,时间的演讲也好,承诺的不是“绝对正确的真理”,而是我会顶住风险和压力,承诺给你内容的“质”与“量”。

3. 3. 珍惜自己的羽毛,但也善用自己的人设。用“承诺”招揽选手和他的“人设”很统一啊?(李诞接着开玩笑,承诺给“每人10个梗”你会相信吗?)


图片素材来源:《奇葩说》、《时间的朋友》


假斯特,前腾讯高级品牌经理,10年+互联网营销经验,IP情感营销方法论提出者,曾获腾讯最高营销奖项金奖。居上海,目前正在探索游戏化教育。周更,重点写营销与职场成长。记录自己的成长变迁,也分享“成就于人”的经验与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