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度貧困縣兜底保障工作的現狀調查與發展思考

鎮巴縣民政局局長 周遠程

(2019年10月)

兜底保障政策是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的重要內容,以“兜底線、保民生”為主線,“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是習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重要指示,是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確保貧困人口“一個不掉隊”的政策保障。鎮巴縣作為深度貧困縣,兜底保障政策在推進全縣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多年走村入戶的調查研究,讓我對全縣兜底保障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和把握,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形成了推進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及建議。

一、鎮巴縣兜底保障工作成效及現狀

近年來,作為深度貧困縣,我縣堅決貫徹落實中、省、市的決策部署,積極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多措並舉,織密織牢“社會兜底保障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廣泛宣傳動員,兜底政策暖民心。2014年以來,兜底保障連續五年提標,農村低保由2014年的2020元/年提高到2019年的4020元/年;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由2014年的5400元/年提高到2019年的6000元/年;分散供養由4500元/年提高到2019年的5400元/年。縣委、縣政府將社會兜底保障政策作為每年中心組必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堅持每年對全體縣級領導、縣級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及鎮(辦)負責人進行一次社會兜底保障政策宣講培訓;全縣各鎮(辦)、村(社區)通過專題培訓會議、脫貧攻堅“四支隊伍”進村入戶、公開諮詢電話、公示欄宣傳等多種方式向廣大幹部、群眾層層宣傳,縣民政局編制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到村到戶,使兜底保障政策在我縣處處看得見、聽得到,幹部群眾說得清,讓群眾充分感受到黨的溫暖。

(二)嚴格動態管理,政策保障解民難。我縣嚴格規範低保工作程序,並創新實行了低保對象由縣、鎮、村“三級聯審”,對審定的低保對象信息由縣民政局統一製作噴繪在鎮、村長期公示,確保了低保對象信息公開、透明。縣政府每年召開一次兜底保障工作會議,紮實安排部署兜底保障各項工作,每年第一季度,結合低保年審複核,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兜底保障工作大排查。隨時按程序審定新進和退出的低保對象,實現了“動態管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確保了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的有效銜接,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低保、農村特困人員生活補助、殘疾人“兩項補貼”多年來堅持“一卡通”方式發放,從今年起,全部由過去按季度發放改為按月發放,確保了各項惠民資金及時、安全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三)完善救助機制,救助服務順民意。建立完善“救急難”救助服務機制,各鎮(辦)普遍設立了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窗口,及時、高效辦理社會救助各項工作。2012年起,我縣醫療救助工作率先在全市開展“一站式”救助服務。截止去年底,服務範圍已經覆蓋到市、縣、鎮37家公私立醫院。在“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逐步推行了新農合“一單式”結算。民政醫療救助從2010年8566人次504萬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32555人次2989萬元,為我縣脫貧攻堅健康扶貧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7年起,我縣將1000元以下臨時救助委託鎮(辦)辦理,今年又將臨時救助委託辦理標準提高到2000元。臨時救助由2012年的1150人次203萬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4537人次1608萬元,充分發揮了臨時救助“救急難”兜底作用。

(四)加大建設力度,養老服務增民福。近年來,我縣多渠道籌措項目建設資金,向省市爭取資金3000餘萬元,整合利用陝南移民搬遷資金,先後改擴建敬老院6所,改善了硬件設施,增加了床位數,確保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政策順利實施。全縣敬老院床位數由2012年43張增加到目前1310張,在今年底前,農村特困對象集中供養將達到1250人以上,集中供養率和入住率將達到30%、90%以上。預計到2020年底,全縣改擴建後的敬老院可新增床位300張,集中供養農村特困人員1650人,集中供養率達到40%以上。為確保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先後建成農村幸福院118個、日間照料中心4個、扶持興辦民辦養老機構2個,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顯著提升。

截止9月底,全縣共審定農村低保6709戶14113人,佔全縣農業人口比例為6.5%;農村特困供養4013戶4100人;落實“分類施保”6887人,“漸退幫扶”1198戶3008人;9921名殘疾人“兩項補貼”按月發放到位。今年1至9月,全縣累計發放各類保障金和救助金1.09億元。

二、兜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今年5月,啟動開展“下基層、大調研、促落實”活動,組織民政系統20餘名領導幹部,分工作組對各鎮辦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落實和民政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調研,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兜底保障工作中的問題逐鎮彙總,形成了詳實的點評及整改意見,梳理具體問題涉及23個方面35條。7月初,縣政府召開了全縣兜底保障暨重點工作推進會議,安排部署各鎮(辦)落實整改工作,9月初以來,工作組調查走訪了全縣2/3以上的村,2000餘戶困難群眾,對全縣各鎮(辦)兜底保障工作進展及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查,要求10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涉及的主要問題:一是有部分鎮村幹部對“漸退幫扶”政策理解不到位,錯誤理解為“脫貧了就不能再享受低保,否則就存在返貧”,取消了部分本應繼續享受低保的脫貧戶,出現了“脫貧即脫保”問題。二是有的鎮村對符合分類施保人員,沒有及時提供分類施保所需資料,導致該享受分類施保的低保戶沒有享受。三是部分低保戶“一卡通”存摺上結餘資金較多,有的半年以上未領低保金。四是部分鎮(辦)對農村特困對象認定不準,通過核查和鎮(辦)自查,發現少數農村特困人員有子女,甚至有多個子女的在享受特困供養政策,造成“錯養”。

結合民政系統“下基層、大調研、促落實”活動成效及近期個人調研過程中一些認識和體會,認為我縣雖然在兜底保障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人民群眾的期盼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經濟核對機制不完善。家庭收入、財產等信息核對機制不完善,一是核對手段相對單一,雖然家庭經濟核對平臺已啟動,但是系統還不完善,未與自然資源、住建、銀行等部門單位網絡關聯共享,導致家庭財產難以準確查證;二是扶貧、公安等部門與民政部門的信息核對口徑和程序不一致,導致在核對時有出入;同時,由於地域差異、項目繁多及計算複雜等原因,在核算務工收入、核對家庭人均純收入指標時有分歧。

(二)基層民政力量薄弱。據統計,在機構改革未進行之前,20個鎮(辦)民政辦工作人員共計26人,平均不足2人,全縣共有40名社區幹部,名義上分配到各鎮(辦)協助民政幹部,但由於基層工作任務繁雜,真正從事民政工作的少之又少;機構改革後,基層民政辦已撤銷,之前從事民政工作的幹部不僅承擔著民政業務,還承擔著包村、扶貧、綜治等業務,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三)敬老院建設資金缺口大,運轉壓力大。一是敬老院建設資金缺口大。楊家河、簡池敬老院改擴建和仁村敬老院新建項目受省市下達建設資金不足影響,預計資金缺口為1340萬元,其中:楊家河480萬元、簡池60萬元、仁村敬老院800萬元。二是護理服務人員待遇低、聘期短。全縣敬老院共有護理人員91人,其中:公益性崗位人員41人,臨聘人員50人。敬老院護理人員主要為公益性崗位,受公益性崗位聘用人員滿三年不能續聘政策的制約,聘期已滿的人員只能辭退,但這些人員經過多次培訓和崗位鍛鍊,都已成為業務技能熟練的骨幹工作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只能轉為臨聘人員繼續使用,其薪酬待遇將由敬老院自行承擔,按照目前工資五險水平,每年護理員及臨聘人員工資需支出460萬元,加之受市縣農村特困供養運轉經費匹配不到位影響,致使敬老院日常運轉壓力巨大。三是護理服務人員嚴重不足。按照《陝西省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聘用人員薪酬待遇和運轉維護經費保障意見》規定,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聘用人員數量按照與集中供養對象1:10(其中,與失能、半失特困對象1:3)的比例核定。目前,我縣7所敬老院共有工作人員110人,其中:正式事業編制19人,公益性崗位41人,臨聘人員50人。截止10月24日,全縣敬老院共接收入住特困供養對象1082人。隨著脫貧攻堅戰年底大考的臨近,各鎮近期將無安全住房和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送往敬老院入住,致使敬老院入住院民人數劇增,而護理人員的嚴重不足,造成工作超負荷運轉,管理風險也隨之加大。

三、推進下一步兜底保障工作的思路及建議

(一)加快推進各級反饋問題整改。繼續加強對中省市縣脫貧攻堅巡視、考核、督查反饋問題以及民政系統和各鎮(辦)兜底保障工作中自查排查的各類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夯實工作責任,抓好整改銷號,做到舉一反三,持續推進按戶分類施保和“漸退幫扶”,杜絕“政策保”“人情保”“合戶保”和“抽人保”,著力解決兜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11月底前各類問題全面整改到位。

(二)健全完善家庭經濟核對機制。以提升服務民生水平為重點,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建設上,推動縣級部門之間橫向信息共享,以及縣、鎮(辦)之間的縱向業務聯動。按照“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推動民政部門信息系統逐步與公安、人社、扶貧、自然資源、住建、銀行等部門單位的信息資源實現共享和對接,為精準認定兜底保障對象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三)加強基層民政幹部隊伍建設。爭取增加適應民政工作需要的事業編制和公益性崗位,新招錄的社區幹部,優先安排從事民政工作或與民政有關的工作,對設立的公益性崗位,其招用人員優先向社區和鎮(辦)的民政工作崗位安排,推進工作重心下沉,達到崗位設置到位、人員利用到位、隊伍建設到位、職能發揮到位的目標,進一步優化民政工作格局。

(四)著力提升養老服務管理水平。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敬老院建設進度,完善各項配套設施設備。把推動養老服務與促進就業結合起來,配足配強敬老院護理服務人員,著力培養一批有愛心、有耐心、懂技術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強化安全管理和人性化服務,鼓勵身體健康的院民參與護理、後勤、文娛、保衛等服務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入住率,充分發揮敬老院兜底保障作用,提高敬老院服務管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