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6市黨報今日要聞·11月19日:“深化改革”“脫貧攻堅”成關鍵詞

山東16市黨報今日要聞·11月19日:“深化改革”“脫貧攻堅”成關鍵詞

瀏覽11月19日山東各市黨報,可以看到各市上下勠力同心幹事創業的氛圍、爭先恐後競相發展的勢頭,深化改革、脫貧攻堅等成為關鍵詞。青島發佈“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邀請市民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濰坊、臨沂等市召開會議,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脫貧攻堅等事宜,著力在發展中解決突出問題;日照、菏澤出臺相關政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為產業鎖定了發力的重點,標定了努力的方向,明晰了前進的路線。

青島:明年青島怎麼幹,政府邀您談一談,市政府辦公廳發佈“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請廣大市民圍繞繼續打好15個攻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濰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主動適應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帶來的重大變革,在審批、投資管理、商事登記等方面加快建立起相配套的體制機制。

臨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召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關鍵、最吃勁的時候

濱州:三年困難職工脫貧超7000戶,濱州經驗引起全省乃至全國工會系統關注

日照:出臺《關於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

菏澤:出臺服務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15條”,推行“兩不罰”,壓減涉企行政處罰

煙臺:海陽市民用上核能供熱,是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

明年青島怎麼幹 政府邀您談一談

市政府辦公廳發佈“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

11月18日,市政府辦公廳通過青島政務網發佈“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為謀劃好2020年政府工作,高質量起草《政府工作報告》,市政府繼續在全市開展“我為政府工作獻計策”活動,即日起至12月20日,邀請廣大市民圍繞政府工作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信中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為廣泛傾聽民聲、反映民意、彙集民智,謀劃好2020年政府工作,高質量起草《政府工作報告》,市政府將繼續在全市開展“我為政府工作獻計策”活動。即日起至12月20日,請廣大市民圍繞繼續打好15個攻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海洋經濟、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改革開放、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促進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市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出對市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通過電子郵箱,請把電子郵件發至“[email protected]”;通過信函,請將信件寄至“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17號市政務服務熱線辦公室”,郵政編碼:266071,來信請在信封上註明“市民對政府工作意見建議”字樣。對能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將認真研究採納;不宜納入報告的事項,將轉交相關部門辦理。

濰坊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研討

11月18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強調,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由原來的“法無授權不可為”變為“法無禁止皆可為”,是政府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要主動適應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帶來的理念、模式、制度、機制等重大變革,提高創造性,增強落實性,在審批、投資管理、商事登記等方面加快建立起相配套的體制機制。要優化提升服務,搞好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按照“一次辦好”要求,再造審批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能。

會議指出,加強市屬國有企業監督管理,對於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更好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實施分類監管,完善國資監管模式,重點管好國有資本佈局、提高國有資本回報、規範國有資本運作、維護國有資本安全。要更大力度地有序推進國企混改,支持企業不斷做優做強做大。要堅持監管和服務並重,積極協調解決市屬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臨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召開

堅持問題導向 補齊短板弱項 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11月18日下午,全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王玉君在講話中指出,脫貧攻堅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臨沂作為全省脫貧攻堅重點區域,攻堅成效直接關係全省脫貧大局,責任重大、不容懈怠。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關鍵、最吃勁的時候,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咬定目標、一鼓作氣、拼搏實幹,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王玉君強調,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要樹牢底線思維,聚焦脫貧攻堅領域突出問題,全面補齊短板弱項,加大整改力度,確保取得實效。要把跟蹤督導貫穿整改全程,加強督導檢查,層層傳導壓力,切實解決“最後一公里”難落實的問題。要主動擔當作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調查研究,解決脫貧難題,促進扶貧工作重心下移、工作下沉、服務下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推動臨沂扶貧工作紮實開展。

三年困難職工脫貧超7000戶,濱州經驗引起全省乃至全國工會系統關注

在困難職工脫貧攻堅中,市總工會做好睏難職工信息精準識別的同時,協同市扶貧辦共同督促好各單位落實幫扶救助政策。

經過精準識別,根據致困原因和困難程度實施分類幫扶。資金幫扶根據幫扶資金管理使用要求,按照生活救助、子女助學、醫療救助三種不同類型進行分類救助;免費開展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創業培訓等就業援助活動;對於符合政府兜底標準的困難職工積極聯繫民政部門和所在社區爭取納入政府救助體系,為困難職工提供造血幫扶。據介紹,截止到今年10月底,經過精準幫扶、識別,全市國家級在檔困難職工已由2017年的7208戶減少到165戶。

在困難職工申請流程、材料存檔方面簡化手續、規範管理。全市各基層工會根據困難職工的申請嚴格核實把關,市、縣區總工會認真審核,建立紙質檔案,一戶一檔。基層工會充分發揮困難職工聯繫人作用,對在檔困難職工家庭進行百分百入戶核查,及時辦理困難職工新增、註銷、脫困等手續,更新電子檔案。

濟寧市的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得到全總、省總的充分肯定。2018年7月,全總優化幫扶資金流程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濱州市作為全國4個基層單位代表之一在大會上作典型發言;8月,全省工會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現場會在濱州召開。2019年9月,濱州代表山東接受全總幫扶資金審計組審計,濱州檔案管理工作得到全總審計組的充分肯定;10月,在全省幫扶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和檔案培訓。

日照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關於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解讀

日前,日照出臺《關於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蓄積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實施意見》共五個部分、二十八條,明確了日照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實施路徑、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助推全市新興產業倍增發展。

發力方向目標———力爭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

《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50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

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產業,到2022年,培育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2家,過億元的企業10家。同時,人工智能、互聯網、5G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不斷加深。

鎖定六大領域———產業發展並非“面面開花”,而是結合產業基礎和優勢進行重點突破

《實施意見》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並非“面面開花”,而是結合產業基礎和優勢選擇了六大重點領域,包括: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高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5G通訊與新一代物聯網、集成電路和產業互聯網。針對每個領域,《實施意見》還明確了其發展方向和牽頭、責任單位。

明晰實施路徑———打造“一體、兩翼、多極”的產業空間佈局,讓信息技術為產業轉型升級添薪續力

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特點,合理謀劃各區縣功能定位,《實施意見》提出打造“一體、兩翼、多極”的產業空間佈局:

一體,以日照高新區、東港區、日照開發區為核心,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主體功能區。兩翼,以市北經濟開發區、莒縣經濟開發區為兩翼,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協同發展區。多極,按照空間佈局規劃,支持有關區縣規劃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功能配套完善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特色園區。

發揮市場監管職能 創造一流營商環境

菏澤市場監管局出臺服務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15條”

推行“兩不罰”,壓減涉企行政處罰。對涉及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的:輕微違法不罰。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以教育為主,不予行政處罰;首次違法不罰。除涉及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及特種設備等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社會穩定及上級交辦、部門移送、群眾申訴舉報等情形外,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首次違法、未造成嚴重危害後果和不良影響的,不予罰款。

下放特種設備登記權限,降低民營企業制度性成本。將市市場監管局承擔的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告知、使用登記權限全部委託縣區局行使,方便民營企業就近辦理,降低企業經營費用。對涉及民營危化品生產企業,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到期換證的,主動通知免予現場審查,指導其網上承諾申請直接換證。

實施小微企業“雙升”戰略,促進民營企業提質增效。繼續實施小微企業治理結構和產業結構“雙升”戰略,細化培育措施,持續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每年選派50名左右小微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赴外地開展培訓交流,提升小微企業經營能力和水平。

海陽市民用上核能供熱是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

11月15日,面向包括山東核電有限公司員工倒班宿舍、海陽部分居民小區在內的70萬㎡的核能供熱項目一期工程第一階段正式供熱,這意味著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正式啟動,開闢了海陽核能綜合利用的新紀元。

核能供熱項目採取核電廠———市政府———供熱公司模式,政府購買熱量,供熱公司按計量付費。此次海陽實施的70萬㎡核能供熱,據測算每年可節約2.32萬噸標煤,減排222噸煙塵、382噸二氧化硫、362噸氮氧化物以及6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減少約5臺10噸的燃煤鍋爐,對節能減排、改善環境作用顯著。有了第一階段70萬㎡的成功經驗,海陽核電正在加快推進以核電熱電聯產方式進行的核能供熱,1、2號機組稍加改造後,即可具備3000萬㎡供熱能力。隨著後續機組建成投運,預計最終可提供超過2億㎡供熱能力,供熱半徑達100km,每年可節約標煤約662萬噸。

海陽核電的有益嘗試開創了國內核能商業供熱的先河,也為海陽打造“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城市”寫下了精彩“序言”。“海陽擁有百億級核電產業,海上風電、氫能、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主要的業態也不斷壯大,隨著新能源領域合作的投資方日漸增多,海陽完全可以在新能源綜合利用方面一展身手,有所作為。”海陽市委書記劉宏濤表示,立足資源優勢,海陽決心放大優勢,深挖潛力,著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城市”。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超超 楊鵬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