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史学家:刘封做得对

建安二十四年末,关羽率军包围了樊城和襄阳,但因两座城池坚固,且樊城还有曹操的大将曹仁把守,想要攻克,必须有充足的兵力。为此,关羽多次让占据上庸的刘封前来支援,但是每次刘封都以根基不稳拒绝了!

后来,时局逆转,吕蒙率领大军攻占了荆州,关羽敌不过便一路溃逃,最后一直逃到了麦城。但此时,虽然关羽的书信已经送达刘封的手中,但是他仍旧没有出兵救援。理由也还是原来那样。关羽被吕蒙杀害以后,刘备将罪过都归结在了刘封和孟达身上。最后刘封被杀,孟达归降了魏国。

那么问题来了,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关羽的侄子,他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叔叔有危险而见死不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史学家:刘封做得对

笔者总结下来一共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根基不稳

这也是刘封用来拒绝关羽的理由之一,不过事实真是如此。

要知道,上庸被收复的时间是在公元219年后半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而关羽率军攻打樊城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后半年,这也就是说,上庸的收复只有半年之久,这个时候,上庸的局面可以说极不稳定,无论是从人心的依附,还是将士的战力来说都还是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所以即便刘封真的发兵去救援关羽,那么也只能是徒增死伤而已。

再者,上庸城刚刚依附,城中的百姓还是心系曹魏,这本来就是一大不可控因素。这个时候,有刘封坐阵的话,他们还不敢怎么样。但如果刘封一旦出城,那么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变故。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关羽真的拿下了樊城,那么功劳就只是关羽一个人的,但要是丢失了上庸,那么责任就是刘封的了!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史学家:刘封做得对

第二,权力使然

关羽驻守的是荆州之地,虽说他是刘备的二弟,但是节制的地方也只有荆州之地,对上庸根本没有统治权力。严格来说,刘封和关羽同样是守城的,两人属于平级关系。关羽只能请求刘封前来帮助自己,而不能以命令的口吻让刘封前来救援。再者,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也没有事先给刘封说,而是战争打得火热的时候才叫人来告诉刘封,让他发兵来支援一下自己。

面对一个如此傲慢的叔叔,刘封自然很不愿意前来。再者,每次关羽叫人来让刘封出兵的时候总是以一种命令的语气,这让刘封十分不爽。最重要的是,刘封的主要责任是驻守好上庸,而不是去帮助关羽攻打樊城。如果擅自出兵而不经刘备同意的话,那也是要受处罚的。在这样多方衡量下,刘封决定不去支援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史学家:刘封做得对

第三,时间原因

这一点主要是在关羽兵败之后。

关羽第一次向刘封求援是在他正围攻樊城的时候,但此时关羽的兵锋正盛,加上名气又大,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所以这个时候虽然围攻樊城欠缺一定的人手,但是也不至于大败而归。就算是最终失败,但也可以退到江陵地区。但谁知道,关羽的失败会这么快,而失败的原因也并非是曹仁所致,而是东吴的吕蒙。此时的吕蒙已经占据了荆州,直逼关羽而来!

关羽败走麦成的时候,再次派人去上庸求援,但刘封还是没有派兵前来,因为他知道,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上庸和麦城相距大约300公里左右,这相当于从成都到重庆这么远。在那个交通靠马和双脚的年代,这段距离是相当长的。所以等到援兵到达后,关羽也早就兵败身亡了。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史学家:刘封做得对

总结:

总的来说,刘封选择不去救援关羽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他真的率军救援关羽,那么最后也只能是徒增死伤。当然了,如果是站在道德层面来说的话,刘封确实做得不好,毕竟关羽是自己的叔叔,再怎么说也得去救援一下。

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史料参考:

《三国演义》;《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