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刘备养子,拒绝救援关羽,被赐死前长叹“恨不用孟达之言”!

220年,镇守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孟达带着兵马投降曹魏。曹丕十分高兴,立即让孟达带兵与徐晃、夏侯尚围攻刘封。刘封力战不敌,上庸失守,兵败逃回了成都。刘封自知罪责重大,难免处罚,但没想到的是养父刘备却下令让刘封自杀。

他是刘备养子,拒绝救援关羽,被赐死前长叹“恨不用孟达之言”!

刘封得知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仰天长叹“恨不用孟达之言!”后,自杀身亡。那么孟达到底向刘封说了什么,让刘封如此后悔呢?孟达和刘封的关系其实不错,他投降曹魏引兵进攻刘封时,曾向刘封写了一封信,劝刘封投降,被刘封拒绝。信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至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

这三点讲的很有道理,将刘封当时所处的环境分析的非常正确,我们就来看看。

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

刘封本名寇封,是长沙望族,力气过人,颇有武艺。刘备依附刘表于荆州时,因膝下无子,望子心切。一日,刘备见到寇封十分喜欢,于是收其为养子,改名为刘封。古人对养子有一个专门的称呼“螟蛉之子”,关羽就曾以“螟蛉之子”称呼刘封,带有明显的戏谑讽刺意味。所以孟达说刘封舍弃父亲的姓氏成为刘备的后人,这样是不合礼法的。

他是刘备养子,拒绝救援关羽,被赐死前长叹“恨不用孟达之言”!

知祸至将至而留之,非智也

刘备最初收养刘封,是因为其膝下无子。很不巧,在刚收养刘封没多少后,刘禅就出生了。嫡子出生,刘封这个养子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所以攻取成都后,刘备给了刘封一个副军中郎将,把他打发到偏远的山区——上庸做个太守,这太让人心寒了。而且刘备已经汉中称王,下一步就是当皇帝了,当皇帝必须要考虑后嗣问题。刘禅已经长大,而刘封正是壮年,朝中肯定有人离间刘备和刘封的关系。

他是刘备养子,拒绝救援关羽,被赐死前长叹“恨不用孟达之言”!

再者,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多次派人前往临近的上庸,向刘封和孟达求援。但刘封和孟达态度十分坚决,以上庸刚刚归附,山城悬远的理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后来关羽兵败身亡,刘封孟达一直按兵不动,刘备因此而痛恨刘封。

所以,刘封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非常尴尬,处境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有杀身之祸,继续留在刘备这边,是非常不明智的。

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

魏蜀吴三国谁是正义?谁顺天时?想必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当时的刘封来说,投降曹魏绝对是正义的。因为刘封是有能力的,曹丕一定会重用。而且投降曹魏后,刘封可以改回原名,承嗣罗侯的爵位;可以效忠魏主,以正纲纪。

他是刘备养子,拒绝救援关羽,被赐死前长叹“恨不用孟达之言”!

孟达对刘封说的这三点,可谓字字诛心。可能正因如此,才使得刘封却拒绝了孟达的招降,执意要为自己正名。可惜刘封最终的下场和孟达预料的一模一样。刘封兵败回到成都后,刘备训斥刘封不该逼走孟达,又责备他为何见死不救,致使关羽身亡。刘封自知理亏,沉默不语。此时,诸葛亮劝刘备,刘封性格刚烈,怕将来刘禅继位后难以控制,可趁此机会除掉。于是刘备下令,让刘封自杀。

所以当刘封把刀刃比着自己的脖子时,回想起孟达的这几句话,一定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仰天长叹“恨不用孟达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