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就拓說拓

(全形拓,是對“器物”的理解和再創作的過程。)

拓印是一門綜合藝術,而全形拓則是一門藝術學科。和其他藝術一樣,需要認真求美,任何一個門類的藝術,都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

曹毅:就拓說拓

曹毅:就拓說拓

拓印藝術,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二“論畫體.工用.拓寫”中寫道:“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蠟之,以備摹寫。”顧愷之有摹拓妙法傳世。從敦煌窖藏中就能找到痕跡。全形拓,始於清中期,至晚清,受金石鼎盛影響,大放異彩。先後湧現了翁方綱、陳介祺、周希丁、馬子云等全形拓名家。2017年文物出版社《紙上金石~小品善拓過眼錄》中收錄所拓器物,涵蓋青銅、陶、磚瓦、石刻等等。

曹毅:就拓說拓

曹毅:就拓說拓

隨著西方照相術的傳入、珂羅版印刷的大量應用,拓片似乎漸漸在民國晚期被人淡忘。近代隨著文化的復興,拓片再次興起,且有了嶄新的理解和認識。隨著審美的需要,融合不同的藝術門類,如繪畫、書法、古琴、版畫、剪紙、攝影等與藝術類相關知識的融入,呈現審美的新需求。從《石渠寶鑑》《宣和畫譜》中尋找根源,從范寬的《溪山行旅》到黃公望《富春山居》繪畫作品尋找突破。拓印與繪畫相同,都是在宣紙上呈現,只有方法和工具的不同。把“拓包作為毛筆用,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曹毅:就拓說拓

曹毅:就拓說拓

尊古”“法古”“融古”“認真”“用心”一直是我秉承的原則。

“融古”是我創新的思索……全形拓:是對“器物”的理解和再創作的過程。

現不避淺陋,把拓印的步驟與廣大道友分享。金石全形拓原拓製作的方法有四個大的步驟:

曹毅:就拓說拓

首先:相器

找到拓印對象的特徵。每一件器物都有自己特點,作者在做器物時都有一個創作思想。賞石也是,靈璧石的穩重,太湖石的空靈,英石的蒼勁,昆石的骨氣,包括石頭的紋理等等,都是支撐一件藝術品一方藝術賞石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曹毅:就拓說拓

曹毅:就拓說拓

其次:畫稿,修改,定稿

畫出器物的分解圖,因器分三面(陰,陽,器物的思想),找出器物的韻律,也是我們常說的精氣神的地方。

曹毅:就拓說拓

曹毅:就拓說拓

第三,按照定好的分解圖,描摹在宣紙上,開始分體分塊拓印,拓底紋時,每個局部只能上紙一次,多次上拓紋理會有重影,拓出反應器物需要的墨色(濃淡乾溼焦),所以需要多張試稿,找出更接近原物氣息的一張進行下一步的製作。

曹毅:就拓說拓

曹毅:就拓說拓

第四,用剪紙藝術的遮擋法,拓出完整的器物。一張作品需要多張試稿,才可以調整到需要的墨色。只有在濃、淡、幹、溼、焦的墨色變化中,才能呈現獨立器物的韻味。賞石也是如此。每一次拓印,同時是我自身提高的過程需要認真用心對待。

曹毅:就拓說拓

每一件器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在規律中找出不同器物的思想,拓出不同物體的本有的精氣神。

全形拓由線條進入主題,以器物為軸心。談到拓法、技巧就是談到風格了,其實時代的背景、拓印及拓史的知識、個性、主題、內容、形式……全部攪入創作的過程,經過複雜的醞釀經營,最後出現在眼前的那獨特而完整的“相”,才是全形拓的創作思想,換言之,即一套獨特的視角語言,展現器的整體存在。

曹毅:就拓說拓

曹毅:就拓說拓

印山在路上

不負賞石—不負今生

曹毅2019年11月16日

於《藏友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