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母公司的求救信號已經傳遍,但白衣騎士尚未出現。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深受捷豹路虎拖累的塔塔集團,持續釋放著“求救”信號。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捷豹路虎母公司塔塔集團已經與包括寶馬和吉利控股集團在內的多家汽車製造公司接觸,尋求推動後者與捷豹路虎建立聯盟合作關係。

上述該知情人士表示,這一接觸尚在初期階段,塔塔集團仍可能接洽其它潛在合作伙伴。而吉利在聲明中表示:“目前尚未與塔塔或捷豹路虎進行談判。”寶馬與塔塔集團也拒絕對此置評。

今年10月,塔塔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納塔拉簡·錢德拉塞卡(Natarajan Chandrasekaran)表示,雖然公司會一直尋找合作伙伴,但不希望出現只是出售股份,沒有發言權的交易。他表示,汽車是其核心業務,也是營收貢獻最大的業務,未來不會出售捷豹路虎。

捷豹路虎處境生變,拖累塔塔

2008年,塔塔集團從福特汽車手中以23億美元的高價“接盤”捷豹路虎公司,成為該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案。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在去年捷豹路虎啟動耗時18個月、金額達25億英鎊的降本增效行動前,它一度被譽為塔塔集團“皇冠上的明珠”,有著連續7年的輝煌歷史。

從2009年到2017年,捷豹路虎實現銷量連續增長。2017年,捷豹路虎銷量超過60萬輛,是2009年銷量的三倍多。其中,捷豹品牌銷量同比增長20%至17.86萬輛,路虎品牌銷量同比增長2%達44.25萬輛。

彼時,中國也成為捷豹路虎漲幅最快的市場。從2010至2017年的7年間,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翻了4.5倍,達14.64萬輛,佔該品牌全球銷量的24%。

但是,隨著全球汽車增速的放緩以及中國車市踩下剎車,2018年,捷豹路虎處境生變。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據捷豹路虎公開數據,公司在2018年第三財季以40.6億美元(約275.53億元)的虧損額創下印度企業虧損紀錄。該季財報公佈後,塔塔集團股票大跌三成、創下26年來盤中最大跌幅。

近乎同時,關於塔塔集團將出售捷豹路虎的傳聞不脛而走。

一方面,塔塔集團本身無法在產品品牌和技術上幫助捷豹路虎,另一方面,電動化轉身需求明顯的捷豹路虎對研發成本的需求強烈。擺在塔塔集團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要麼出售,要麼從成熟車企尋求援助。

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總裁潘慶曾表示:“很難有一家企業能夠憑藉一己之力來應對未來的挑戰,通過同業合作,甚至是跨業合作來增強規模效應,勢在必行,並將成為今後的一種常態。”

塔塔集團選擇通過合縱聯盟的方式,來集中資源研發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技術。

這種方式在汽車行業已較為常見。今年6月,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集團與福特汽車在電氣化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展開合作。前不久,標緻雪鐵龍集團(PSA)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合併,或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集團。

而且在公司內部,捷豹路虎目前已實現了兩個品牌在研發資源及團隊方面的共享。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這可能是“出手”捷豹路虎的最佳時機

業績下滑和虧損的嚴峻是制約捷豹路虎找到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但是今年7月以來,這一情況正在出現好轉。

7月31日,在上海W酒店舉辦的全新一代路虎攬勝極光上市發佈會之夜,潘慶身著米色西服搭配淡藍色襯衫,甫一開場便公佈了捷豹路虎7月在華銷量同比增長40%的成績。截至目前,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已實現連續四個月的雙位數增長。

財報顯示,捷豹路虎公司2019/2020財年第二季度(2019年7~9月)全球銷量同比實現2.9%的增長,中國市場銷量增幅高達24.3%。該財季,捷豹路虎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其中,營收同比增長8%至61億英鎊;稅前盈利1.56億英鎊,較去年增加了2.46億英鎊。公司預計全財年將實現3%~4%的盈利預期。

據塔塔汽車近日公佈的數據,該集團第二季度虧損21.7億盧比,較2018年同期(虧損105億盧比)虧損大幅收窄,且最終業績的虧損明顯小於分析師此前預期的約163億盧比。

虧損之所以低於預期,塔塔方面稱主要是子公司捷豹路虎業績表現出色,並表示這得益於中國市場的復甦、更合理的產品結構和成本節約計劃的逐漸推進。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而且,隨著捷豹路虎在中國的復甦,捷豹路虎也在進行中國區的人事調整,以加強對中國市場的支持度。

本月初,捷豹路虎宣佈,明年1月1日起,在捷豹路虎服務超10年、時任捷豹路虎全球營銷規劃負責人的李大龍(Richard Shore)將出任聯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IMSS)總裁。履新後,李大龍將向捷豹路虎全球首席營銷官菲利克斯·布羅蒂加姆(Felix Brautigam)彙報。

這些因素均是捷豹路虎贏得車企“橄欖枝”的加分項。

但是眼下來看,定位小眾的捷豹路虎能否穩住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態勢仍是未知。此時出現人事調整,無疑為其本土化戰略的發展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而且,捷豹路虎頗為高調的電動化轉型目前仍是個“銷金窟”。

合作敲定的可能性有多大?

此次傳言中正在洽談合作的寶馬集團與捷豹路虎已有淵源。

1994年,寶馬集團曾以8億英鎊收購了包括捷豹和路虎品牌在內的英國羅孚集團。但遺憾的是,僅用了4年時間,這項收購便為寶馬帶來了超30億美元的虧損。寶馬在2000年以27億美元的價格將捷豹路虎“出手”。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不久前,捷豹路虎與寶馬集團共同宣佈,雙方將聯合開發新一代電動驅動單元,以滿足各自品牌車型的需求。也因此,寶馬集團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捷豹路虎較為理想的合作伙伴。

諮詢公司伯恩斯坦今年9月甚至“建議”,處於業務增長瓶頸的寶馬集團應該收購捷豹路虎,以實現“雙贏”的結果。伯恩斯坦在研報中分析稱,如果寶馬以112億美元收購捷豹路虎,或將為前者增加20%的利潤,此舉也將為捷豹路虎大幅降低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不過,寶馬集團今年3月宣佈了一項耗時4年、金額達120億歐元(合136億美元)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計劃,而且公司在今年8月表示不會進行任何股權投資。此外,從寶馬的融資動作來看,其合作重點主要集中在寧德時代等“三電”系統供應商以及智能網聯車產業鏈細分巨頭上。

而另一家可能的合作方吉利汽車集團則在對外合作以及收購上表現積極且收效頗豐,此次傳出“緋聞”似乎並不意外。

李書福曾表示,他預計未來傳統汽車行業只有兩三家企業能活下來,合作是必然趨勢。

2010年,吉利集團斥資18億美元從福特集團手中買下沃爾沃乘用車品牌。沃爾沃歸屬福特的最後幾年銷量持續下跌,其中,2008年沃爾沃銷量同比下跌18.3%至37.4萬輛,2009年銷量同比下跌10.6%至33.5萬輛。在吉利接管後,沃爾沃銷量實現連續正增長,其中2010年銷量同比增長11.2%至37.4萬輛。2018年銷量同比增長12.4%至64.2萬輛,同期銷售額漲幅超20%。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不僅是合併的願望強烈,吉利集團品牌向上的訴求由來已久。在吉利完成對豪華品牌沃爾沃的收購之後,打造自有高端品牌的種子便開始發芽。2017年,吉利集團率先推出了旗下高端汽車品牌“領克”。

此外,在收購奔馳股權遭拒後,吉利集團在2018年斥資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集團9.69%股份,成為後者的最大股東。“聯姻”一年多,雙方的合作繼續邁向高端化,吉利近日宣佈其與戴姆勒合作的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將於今年12月在杭州投入運營。

眼下,塔塔集團的“求救”信號已經傳遍,但勇敢伸出“橄欖枝”的車企尚未出現。這背後是對車企綜合實力和戰略定力的考量。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對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分析,塔塔集團現在應該並不急於變現。他表示,無論誰成為捷豹路虎的股東,關鍵是要為捷豹路虎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支持,保證後者的研發推進。

作者 | 張一

從寶馬到福特再到塔塔,為什麼被賣的總是捷豹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