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你知道世界看不见的那一面吗?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来反思一下,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东西你并不知道吗?

下面,我从三个维度来谈谈,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东西:暗物质和暗能量、江湖、无意识。

一、暗物质、暗能量

暗物质、暗能量是宇宙宏观概念,也是现在物理学的前沿课题。

宇宙是由常规物质(5%)、暗物质(27%)、暗能量(68%)组成的。虽然我们知道,常规物质是由电子、上夸克、下夸克、中微子……等粒子构成。但是,宇宙中还有95%的组成内容是当前物理理论所未知的成分。

第一,暗物质有什么特点呢?暗物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暗物质又有什么作用呢?

暗物质的特点有:有质量;不可见;喜欢和星系待在一起;普通物质碰不到它;其他暗物质也接触不到它。

暗物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第一,暗物质有质量,所以有引力。第二,暗物质不参与电磁作用,不会反射或者发出光线,所以我们很难看到。第三,暗物质似乎也没有弱核力和强核力。

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有的发现都还无法解释宇宙的本质,而暗物质是一条重要的线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暗物质会出现在我们的宇宙数学和物理模型中。这样我们才算进一步理解了宇宙。

第二,了解了暗物质,那什么是暗能量呢?暗能量有什么作用呢?

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知道暗能量是一种力,能让宇宙快速膨胀,把宇宙所有要紧的东西往外推,其他一无所知。也因此,它最终会削弱人类理解未来宇宙的能力。

无知:你知道世界看不见的那一面吗?

二、江湖

关于社会,你又了解多少呢?关于什么是江湖,吴伯凡老师是这么说的:

“从古到今,在一个明面的系统里头,往往都有一个和几个暗藏的系统。

武侠小说描述了一个事实:在正常运行的社会体系之外,它有一个运行非常顺畅、规则非常明晰,里头的各种能量、信息、物质交换也非常繁荣的那么一个系统。

我们中国人把跟国家跟皇权相关的东西叫庙堂,跟庙堂对立的就叫江湖。江湖就是庙堂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它们的等级次序、它们的运行规则,在很多时候,比我们明面上的这样一个系统还要完善。可能它人会少一些,但是他的的确确也是一个运行管理很有序的一个社会系统。”

所以,什么是江湖?江湖是由与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悖的组织构成的。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或许你就能更清晰地理解什么是“江湖”了。

先秦时期的墨家表面上看,他们是一帮木匠,但是实际上却充当了类似于今天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角色。墨家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组织,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制造技术、通信技术。当看到小国被大国欺负的时候,他们会派人过去,凭借高超的技术,把表面上好像很强大的敌人挡在城外。

暗网“丝绸之路”,使用比特币交易毒品和军火,是目前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交易系统,是暗网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江浙潮帮、自贡盐帮、上海青帮、翘楚三合会、四川袍哥会、摸金校尉、地下钱庄、黄牛、各大宗教……

无知:你知道世界看不见的那一面吗?

三、无意识

下面,我把重点放在跟每个人读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概念上:无意识。

在《涌现:你的大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篇文章中,我通过“雪崩效应”给大家分享了意识的产生、运作。你可以打开这篇文章了解详细内容。

前面谈到了意识,其实就不得不谈另一个概念,就是无意识(阈下知觉)。那么,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呢?无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无意识该如何分类呢?下面,我们来做进一步地解读。

关于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董事会理事和普通职员进行一个类比。无意识位于底层,一大群无意识的普通员工负责累人的数据筛选工作。同时,意识位于高层。这些被精选出的董事会理事仅仅检查所有情境的一小部分,然后缓慢地做出有意识的决定。

我们往往高估了意识的作用,而低估了无意识的作用。

心理学已经证明,无意识是存在的,而且一系列心理活动都可以无意识地进行。在无意识状态下,人可以巧妙地处理问题,包括单词理解、数字相加、错误觉察、问题解决等。因为无意识的运算速度远超意识,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在大量刺激和反应中同时进行的,所以处理以上所述技巧时远超意识思维。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脑与意识》一书中,通过全脑工作空间假说,对无意识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类,作者是这么描述的:

由于一些不同的原因,知识在脑中经常处于无意识状态。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只有一个单独的想法可以激活工作空间。

其他不能进入意识的事物,可能是因为它们没有被注意到而无法进入工作空间,如前意识,或者使这些刺激的强度太弱以至无法产生雪崩式的激活以达到工作空间的级别,如阈下刺激。我们也无法觉察到脱离工作空间的处理器所编码的信息。最后,大部分的无意识信息都将处于脑连接处以及脑活动的微观模式下。

无知:你知道世界看不见的那一面吗?

下面,我们把作者提到的无意识分类进行详细地解释。

第一,前意识。

有些外部感官刺激已经远远高于普通的意识知觉阈限,但是人仍然无法注意到,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另一个不同的事情上。这些刺激无法被注意到,但是已经被神经元编码过了,只不过是处于等待状态,只要受到关注,它随时可以进入意识层面。

这种可以迅速从无意识状态变成有意识状态的过程,就是前意识。

前意识信息就像我们看电影时的缓存,存在于全脑工作空间以外的暂时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缓存信息会被衰减、遗忘,除非将注意力转向它。在一段时间内,这些正在衰减的前意识信息仍然能够被找回(到意识中),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回忆的时候。

第二,阈下刺激。

很多阈下刺激确实诱发了大脑的视觉、语义和运动区域中可以被觉察的激活。但是,无论多么努力,我们也无法知觉到(意识到)隐藏的阈下刺激。同时,因为这些激活的持续时间太短,更不可能激活全脑工作空间,引发雪崩效应(或者海啸效应)。

前意识和阈下刺激的区别在于:无论我们多努力的去知觉,永远都不可能意识到阈下刺激。然而,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去关注,我们就能找到前意识的刺激。

第三,未连接模式。

人脑中许多特定的神经回路被埋藏着很深,缺少能够通往意识的连接。这里的神经元放电特别强大,而且持续时间很长,所以不属于阈下刺激。同时,它也不能通过倾注注意力进入人的意识层面,因此,也不属于前意识。这也就是第三种无意识表征:未连接模式。

举一个例子,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呼吸。那么,控制我们呼吸的神经机制是什么呢?从脑干深处产生的协调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传达到胸部肌肉,产生了我们的换气节奏。同时,我们的反馈回路又使得这种换气节奏适应了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但是,换气节奏的信息被永远地锁在了我们的脑干神经元中。所以这种标识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激活模式,就不能被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因此我们就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

第四,复杂的信息激活模式。

我们已经知道,要想让信息被意识到,必须先由一组紧密的神经集群对其重新进行精确的编码。但是,有些信息极度混乱、分散,编码太复杂,无法被皮质中更高级的工作空间神经元精确识别。因为更高级的脑区无法将这些信息分解为一些有意义的模块,所以我们也就无法意识到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信息。

第五类,休眠的潜在连接。

我们对于物体轮廓、声音模式、情景记忆等的信息,都被压缩在突触棘,进行休眠。因为这些信息形式和产生意识思维的神经元放电大有不同,所以我们还不能直接利用。

这些无意识信息在神经系统中以潜在的连接形式处于休眠状态。我们需要将其从休眠状态唤醒,让突触重现当时的神经元放电模式。当记忆被转化为神经元激活模式,并且侵入到前额叶皮质和互相连接的扣带回区域时,我们才能提取这些记忆(有意识地获得生命中的某个特定片段)。

无知:你知道世界看不见的那一面吗?

读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发现了自己的盲点更多了呢?如果感觉对你有启发,请点赞或转发,非常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