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6万吨提高到8万吨,新标准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航母按照排水量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6~10万吨的重(大)型航母,3~6万吨的中型航母,1.5~3万吨的轻(小)型航母。这是大家广为熟知的标准,因为在相关的航母专业书籍、院校教材、百科等都是这样划分的。不过最近小船人在中国舰船研究中心编写的最新的有关航母的专业书籍上看到这一标准被更改了:大型航母的门槛由6万吨以上提高到了8万吨以上,中型航母的范围也由3~6万吨之间扩大至3~8万吨之间。中国舰船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军舰的摇篮,也是唯一的航母总体设计单位,其对于航母标准的定义相信是具有权威性,其更改必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由6万吨提高到8万吨,新标准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按照新的标准“伊丽莎白女王”级属于中型航母

自上世纪初航母出现开始,发展至今已有百年了。在这百年间,大型航母的概念一直存在,且随着年代和技术环境的改变,一直在更新。如在上世纪30年代,2万吨的航母便可算作是大型航母,而在当下最新最强的航母,设计排水量已经超过10万吨了,显然不可能再用这一标准来界定大型航母了。因此可以看出,大型航母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应当是代表着同时代中,排水量相对较大、战斗力较强的航母。

由6万吨提高到8万吨,新标准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设计排水量超过10万吨

纵观全球现役航母,如果按照我们熟知的6万吨的标准,我国的“辽宁”舰和首艘国产航母,以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等都可算作大型航母。但是如果把它们和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相比,虽同属大型航母,在综合性能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一标准并不能很好的概括现代大型航母的真实实力。而新标注的提出,既可表明现在航母的整体发展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未来航母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标准。

由6万吨提高到8万吨,新标准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辽宁”舰

航母大型化的优势

大型航母相较于中、轻型航母能够装备弹射装置,满状态起飞中、重型舰载机,固定翼预警机,固定翼运输机等,以及携带更多的舰载机,武器弹药,油料等,使得预警探测、防御与进攻作战能力相较于中、轻型航母有质的飞跃。此外,大型航母在适航性上、居住舒适性、续航力、生命力、武备布置等方面天生具有优势。如据美国海军对其航母的战略作用、作战效能、全寿命周期费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大型航母成本较中型航母增加约8%,作战效能则能增加13%。由此可见,航母大型化对于提高航母战斗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由6万吨提高到8万吨,新标准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航母上的固定翼预警机

航母大型化的表现

美国作为航母大国和强国,也是二战以后建造和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从“福莱斯特”级、“小鹰”级以及“企业”号,再到后来的“尼米兹”级、“福特”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战力越来越强,排水量也越来越大。除了人们在感官上能感受美国航母越来越大,在官方自己的数据上亦能看出这一趋势。据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2009年对9艘“尼米兹”级航母的实际排水量进行测量统计,发现“尼米兹”级的“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 号和“杜鲁门”号的实际排水量均已超过极限排水量,其余5艘的排水量也已十分接近极限值(注:“尼米兹”级航母原始设计的极限排水量为:105461吨)。为此,“尼米兹”级航母的排水量已从最初交付时的平均97636吨变成了目前的104080吨。而最新的“福特”级航母的原始排水量设计更是直接超10万吨。因此,不难看出,航母排水量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大型化已成为航母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6万吨提高到8万吨,新标准下的航母,大型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尼米兹”级航母

作者:小船人的梦想 2019年11月16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