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最近,朋友小玉为了能让孩子好好读书,真是操碎了心。

“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他就是不愿意好好上课。你说他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啊?”

她家孩子的事情,我听小玉说过不止一两次了。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其实成绩还可以。大概是因为上了高年级,学业压力大了,功课也难了,他成绩没跟上。

现在,索性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懒得学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小玉孩子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起自家孩子,总是说:“他小时候很乖的,读书成绩也好,越长大越不像话了!”

奥地利儿童教育学家阿德勒说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有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要追求优越的冲动。”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愿意努力读书呢?

因为自卑感。

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讲到:“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基于同一个事实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

他说:“所有儿童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

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是难以通过考试成绩,来满足自己的对优越感的追求的。

懒惰恰恰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避风港,甚至是“获得特权的小手段”。

我们生活中有个口头禅:“如果他不是太懒,现在肯定做什么都很出色……”

你看,对于那么学习成绩不好或者不自信的的人来说,懒惰无疑是很好的安慰。而要是他真的取得了一丝丝成就,就会跟之前毫无作为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获得极大的赞赏。

懒惰甚是还带给他们好处。“他们不必背负着别人对他们的期望,即便他们没有什么成就,别人也不会过分苛责他……他的懒惰却成功地吸引了别人的关注,至少他的父母要为他操心!”

所以说,懒惰背后藏着孩子们的小心思呢,作为家长的你,是否真的懂得?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正轨”、发愤图强呢?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我们不要企图通过打骂的方式,来逼一个孩子爱上学习。可能,那只会让他更加憎恨读书。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师批评了,不管三七,上来就是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怎么那么笨啊,考这么低分!”

“真的太差了!这道题也能算错数!”

“我工作那么辛苦供你读书,你就不能好好听一下课吗?天天被老师批评!”

我们以为,把孩子骂一顿,孩子就会知道害怕,从此就会认真读书了。殊不知,结果可能往往相反。

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这样说到:

“许多教育者通常会采取强迫性的手段,唤醒那些成绩不好、在他们眼中没有远大目标的孩子沉睡的雄心。如果这些孩子勇气尚存的话,这种方法有时也会奏效,但是不宜普遍使用。那些学习成绩已经接近低谷的孩子会被这种方法搞得不知所措,因此变得更加愚笨。”

早段时间,新闻报道了一个这样的事情:一名12岁的女孩子离家出走了,原因是自己考试的成绩“不理想”, 很少考班级第一第二,经常被妈妈骂“不争气”,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责骂而变得自卑,最终受不了了,选择离家出走!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你们看,哪怕是本身学习成绩就不错的孩子,都经受不起父母的无情的打骂与批评,何况是那些本身成绩就不好的孩子呢。

读书成绩不好的孩子,本身就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他们往往更容易变得自卑与内向。如果父母再无情地打骂,无疑会一步步地使他的心理防线不断崩溃。

久而久之,孩子并不会因此爱上读书,相反,是憎恨与厌恶。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与打骂恰恰相反,孩子们需要正面的鼓励与理解。

有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垫底辣妹》,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女主角沙耶加是一名成绩在年级垫底的学生,由于她早早就认定了自己笨,从来就不认真读书,已经高中二年级的沙耶加,知识水平竟然仅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她整天只顾着打扮、玩耍,几乎荒废了青春。

转折发生在高二那年,她下定决心努力读书了!最终从一名偏差值只有30的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提升了40偏差值,成功考上庆应大学。(所谓“偏差值”,是指相对平均值的偏差数值,是日本人对于学生智能、学力的一项计算公式值。偏差值反映的是每个人在所有考生中的水准顺位。)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沙耶加的逆袭,不是因为运气,更不是因为家里有钱。事实上,她的父亲只关注她哥哥,而从不关心沙耶加。

她的生命迎来了这么重要的转折,最该感谢的是她的妈妈,以及她辅导班的老师,当然还有发奋努力的自己。

跟那些面对孩子不读书就打骂的家长不同,沙耶加妈妈始终懂得给予女儿鼓励,并相信自己的女儿,肯定会变得更好、更优秀。即使没钱了,她也不怕辛苦,愿意打多份工来供沙耶加去上辅导班。

而她辅导班的坪田老师,更是一位擅长“鼓励教育”的老师。

哪怕沙耶加测验的成绩再差,坪田先生都能找到沙耶加的闪光点。在第一次去辅导班接受测试的沙耶加,一道题题目也没有答对,甚至连“圣德太子”这个名字都看不懂!但坪田先生依然对她鼓励:

“你的想法真是天才级别的呀!”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虽然全答错了,但所有解答栏都填满了!”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在学校里,一向都是被同学跟老师取笑的沙耶加,面对坪田先生的鼓励,开心极了!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在坪田先生帮助下,沙耶加不断地克服了每一次的挫折,成绩不断地取得新进步,最终考上了日本著名的应庆大学!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阿德勒说:“孩子们天生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的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们都读书过程中得到了鼓励(注意,不是单纯的表扬),就会坚定他读书的信心。在他的内心,也会有一个信息在不断强化:“我能读好书”。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毫无疑问,在现实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大多数人最好的出路。即使他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早段时间“减负”的声音一来,有人支持,有人反对,闹得沸沸扬扬的。无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通过读书考高分上好大学的人生路径的认可。

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虽然应试教育可能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它确实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

但是,作为家长,引导孩子成长,除了成绩,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阿德勒讲到:“学校往往以学生阶段性的成绩作为成功的标准,而不是参照社会的终极需求与目标。”

孩子面对这些“人为设置的障碍”,又无法通过成绩来“跨越”它时,慢慢地会变得不那么爱学习了。他会变得倔强、顽固、无礼、逃学、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这些表现虽然不能赢得老师的赞美,但却能成功的吸引教师的注意,甚至获得其他儿童的崇拜。他们会以此为荣,将自己视为了不起的人物。”

所以,面对孩子不愿意读书,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坚韧和自信的品质,要让他们学到,面对困难毫不畏缩,把遭遇的挫折当作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读书成绩再好,那也是阶段性的成绩。

但是,一个人拥有了优秀的品质,那将会陪伴他一生,成为帮助他克服人生路上一切挫折的利器!

从倒数第一的“垫底辣妹”到考上名牌大学,她的妈妈做对了什么?

文 | 超级好爸

图 | 部分来自影片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