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街,五臺山神社——史話汪偽時期日本人在南京的建設活動

日本人在南京的建設活動

自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城,至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在南京陸軍總部大禮堂投降簽字,日本實際控制南京將近8年。日軍在攻打南京期間和佔領南京後的幾個月內所進行的轟炸、屠殺和擄掠對這座中華民國的首都造成了極大破壞,摧毀了國民政府之前十年建設的大量成果。此後8年,儘管日方曾先後扶持了南京市自治委員會、梁鴻志維新政府和1940年3月成立的汪精衛國民政府等傀儡政權,用以維持城市運作,卻仍然難以使南京恢復原有的繁榮。

汪偽時期南京城市滿目瘡痍,建築廢墟遍佈,物資貧瘠,人才凋零。因此,南京建築業的修繕和新建並重,建築工程規模小,建築設計和建造水準有限。由於戰爭破壞嚴重,南京特別市工務局督促和監管對民用建築物的修復工作、主管對政府損壞建築物的修復工作,貫穿了整個汪偽時期。

根據1945年9月的移交清冊,該時期南京特別市的建築執照發放(1940-1945年)至1118號,修繕執照發放至1249號,可以推斷出該時期的修繕工程數量略多於新建工程。在專業人才方面,該時期活躍於南京的中國建築師僅查有6人,9另有日本建築師及事務所若干。這一情形與戰前中外建築師人才濟濟的繁榮局面大相徑庭。

汪偽時期,除了經濟蕭條之外,南京特別市的政治和文化狀況也受到了日本的強權控制。而考察當時的建築設計和建造活動,可以具體而微地觀察到中方政府和日方領事之間的權力角逐,以及中方對日方既附和又排斥的微妙態度。日方曾要求南京特別市工務局普查抗日意義碑,對中方政府人員進行日語培訓,其中也包括從事建築設計的工務局技士。同時,他們扶植中方曾經留學過日本的人員勢力,在南京建立留日會會所等。汪偽行政院雖然通令與日人周旋應謙恭,仍然儘可能保護中方利益,限制日本人的權利範圍。如市工務局雖然無法干涉日本領事館批准日本人佔用本地民宅,卻通過不批准建築修繕工程來阻撓日方的實際使用。市工務局即便急缺建築設計人才,也排斥日本建築師在局內任職。

日人街,五臺山神社——史話汪偽時期日本人在南京的建設活動

日人街

日軍控制南京之後,大肆佔用南京城內建築物。首當其衝的是劃出城市內最好的地區和最好的建築物供日本人使用,建立了"日人街"。至今可以找到當時日方建造的一些痕跡。1938年1月9日,最早的一批日僑商店在南京市中心一帯的"日人街"開張。日人街設置在市內最繁華地區,面積大約220町步(一町步約合15畝)。最初以軍內小商店為主,逐步增加各類商業。除軍人、軍屬外,居住此地的日本人(包括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朝鮮籍人、中國臺灣籍人)約達300人。

1938年4月10日,《新申報》轉載了日本《讀賣新聞》社消息"南京將建立一條日人街"。消息披露,南京市將在市中心區建立一條日人街。該區包括中山路、中正路國府路、江南路、白下路、中山東路、太平路等街道。計劃投資30萬日元,其中10萬日元用於修整被燒燬的房屋,3萬日元用於修繕貧民房屋,5萬日元用於建造日本公園與南京神社,2萬日元用於建立一座醫院。

隨著日軍佔領南京的時間漸長,日本僑民的數量也逐漸增多。據中國現代史學家經盛鴻統計,截至1941年6月,南京共有日本居留民12816人,佔南京全市居民的2.06%,日商企業近1200家;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時,在南京的日僑數約11000人。一些日僑還投資開業開辦一些中小工廠。如日商淵本次二投資5萬元資金在糖坊橋60號開設了南京鐵工廠;另日商在漢中路開辦了晃明洋行,並設有機械廠。日僑和日資企業的增多必然帶來對於地產的需求。

類似的記載比比皆是。在整個汪偽時期,日僑可以直接向日本領事館申請佔有南京城市中的空置房屋或地塊,並直接由日本建築師提供建築改造或興建方案,中方僅對工程略作查勘。這些案例中,住宅佔很大比重。如株式會社興南公司設計部設計的廊東街54號森川勇雄修築房屋方案,其平面為一典型的帶壁櫥的和式住宅:1944年3月7日趙汶愷勘查日商大園洋服洋行工程,由領事館許可居住,設計承包商為今村工務所;同日他也勘查了新建日本式花房所及溫床等,擬開設實相花園。中方政府如可查及原房主或地主的姓名,往往稱興建手續和產權不合規程,禁止建造活動。如1943年的維新路225號、碑亭巷53號日商建築改造,由高橋工務所繪製設計圖紙,但未獲得中方政府批准,這兩處房產應該沒有實際建造。這或可視為對日方控制的一種微弱反抗。

日人街,五臺山神社——史話汪偽時期日本人在南京的建設活動

五臺山神社

1938年《讀賣新聞》消息中提到的南京神社與現存的南京五臺山日本神社相吻合。五臺山神社原為一組帶鳥居的近代日式建築群,現鳥居不存,僅存兩座大殿。建築物外牆均為混凝土,屋架為木構,材料運用類似當時的南京建築,細節上帶有和風。其中一座大殿屋脊有菊花紋樣瓦當,是神社本殿的特徵之ー。本殿常用於放置神體。另一座大殿應是祭祀使用的拜殿。兩座大殿周邊的路燈風格與之協調,當為同期作品。

南京神社預算為40萬日元,在同時期中華民國地域範圍內(不包括關東洲、偽滿洲國和臺灣地區)的神社中建造費用最高,於1940年2月11日執行了造營報告活動。南京五臺山神社實際包括兩個神社,一個是南京護國神社,一個是南京神社。前者創立於1942年5月2日以戰死的日本軍人、警察為祭祀對象。後者則創立於1942年10月,所祭為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和國魂大神,氏子數為3413戶。南京護國神社位於南京神社範圍內。神社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神職人員負責,處理重要事項則需得到當地日本領事館許可。五臺山神社的建築師為日本人高見一郎

南京神社兩社合一,規格較高,在中國的日本神社中比較特殊。中華民國地域範圍內(不包括關東洲、偽滿洲國和臺灣地區)的日本神社共建造過56處,包括最早建造於1915年3月的青島臺東鎮神社,建造於1942年10月的南京神社是最後一處建造的。這56處神社中只有南京和九江兩處神社內包含供奉軍人軍族英靈的護國神社。

日本建築師與建築事務所

受到戰爭影響,歐美建築師在該時期罕見於南京,只有部分日本建築師和建築事務所活躍於汪偽時期的南京地區。根據現存檔案,可查的日本建築師與建築事務所有高見一郎、水野組南京支店、株式會社興南公司設計部、今村工務所、高橋工務所等。他們的委託人多數是日方軍事和特務機構、企業以及日本僑民,其委託項目的建造地多半位於南京的日人街區域。在該時期的南京城,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項目修建和建造是各自獨立的體系。

該時期活躍於南京地區的日本建築事務所之一是水野組南京支店。1939年至1941年5月水野組南京支店在不到兩年半時間內的設計項目清單包括千元以上項目52個,千元以下項目171個,總項目金額達到134.6985萬日元,其中絕大多數項目位於南京,其餘位於馬鞍山、秣陵蚌埠、蕪湖等鄰近城市。

該事務所在幾年的業務擴張之後,也希望參入中方項目,故向汪偽政府的工務局申請,請準參與投標工程。僅水野組南京支店的項目數量就超過了當時南京政府專業人員、開業技師所進行的項目數量。可以想象,日本人當時在南京佔據了政治、經濟的主導權,有充分的實力開展各類建設活動。

日人街,五臺山神社——史話汪偽時期日本人在南京的建設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